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专家说父严母慈容易性格分裂?古人咋还尊称家严呢——养娃记0095

2022-07-02 13:47 作者:中年惡爸  | 我要投稿

开始育儿就有了各种说法,比如父严母慈容易造成人格分裂,容易出现不好的结果。这个说法似乎在生活中也常常有,所以,妈妈应该严格一点。婚姻可以理解成是财产保护制度,渐渐式微,更要心向内求了。


乡绅的崩塌

很久以前有个疑问,为什么古人会告老还乡。现在这种情况已经很少了。

告老还乡对于推动基层的发展,意义颇大。

乡村的宗族力量,在抵御外来入侵,维护整体经济利益上,是非常重要的。

告老还乡带回来多年积蓄,带回来新思想,也带来乡村发展的希望,这个循环维系了传统农耕文化的进程。

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很多约定俗成的规则也就有了。

三纲五常不在话下,话语权总是掌握在父辈上。

最早是快速发展带来的价值观传承体系崩溃。

父辈无法直接传授生存技能,种地的本领本身就在现代化体系中丧失了意义。而除此之外传授的方法论也无法快速生效,能借力的实在很少。

子辈超越看起来变得相对容易,而又较少依赖父辈积累,不管是物质还是精神财富。

所以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就有了那句,成了回不去的故乡。

城市化的进展速度超出所有人的想象。

父严母慈

说回主题,不论父严母慈或者反过来,搜索都有很多结果。这类观点通常还是相对年长一些的,容易有此类提法。可以认为是二元论的范畴。

不管是父严还是母严,都把两者对立起来了。更重要的是,是一种推脱和不负责。

扮演的角色还是本性使然。如果是表演,演技很重要,就不容易演好,毕竟那么多年。本性使然,“严”的是什么呢?是规矩?

《曾国藩家书》,事无巨细地关注了孩子的各个方面,算不算“严”呢?

贾母是至高无上的权威,算不算“严”呢?

孟母三迁,孟父在哪里呢?

岳飞刺字,算不算“严”呢?

专家说

专家的话语之所以流行,一方面正中痛点,更重要的还是通俗易懂吧,简单明了。

如果说打就是“严”,今天听了这个专家说,爸爸打一下,另外一个专家说不对,应该是妈妈打,要不然,我们一起打怎么样?

我想,这类言论大行其道的原因,还是有些懒得去理解,懒得真正深入去思考背后的逻辑。

但是从媒体传播角度来说,一个观点配上一些画面,会让人吸收暗示的内容。父严是打骂?严格和严厉并不是容易区分的

甚至有些专家都没有完整带过几个孩子,也许接触过了很多成年以后的案例,以此来推导出因为做了什么,有一些统计学的意义。

但是对于个体来说,这样的推导会有很大的误导性。

一个人从出生,就开始接受人类几千年文明的成果。

如果按照专家的既定路线发展,正常应该会出现很多爱因斯坦之类的人物,然而现实并不是这样,人生的变数太大了。

一路很认真很仔细,某一天仅仅因为天上下雨,错过一些东西,后面的路就变了。

其实不用太介意

实际上,很多东西并不用太介意,到底是父严还是母严,经常看到的情况是父慈变成是甩手掌柜, 适当给点吃的给点喝的,全然不顾母亲的安排,反之亦然。

也不用因为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父严还是母严而有些消极的想法。

不管哪种方式,首先是双方有深入的沟通,严与慈都建立在对孩子足够的爱,耐心的基础上。一件事,两件事并不能说明什么。

能倾听,好的发心,方式并没有那么重要,外界的评价也没有那么重要。

今日份反思

开学至今,成绩算得上乏善可陈了。目前看起来在严厉上有过,在严格上不足,不能算有一个好的结果。今天又有一个不太应该发生的冲突,不知道后续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后面再观察一下了。


不知不觉,已经进入中学阶段,叛逆的萌芽已经越发明显,许多看起来无法接受的缺点,拖沓,拖拉,信心不足,情绪管理不善,丢三落四,凡此种种,一应俱全。我似乎慢慢把一手好牌给打坏了。不管如何,还是希望尝试着记录这段经历,聊以慰藉,抚慰余生。



专家说父严母慈容易性格分裂?古人咋还尊称家严呢——养娃记0095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