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瑞典萨博210“小龙”实验战斗机

2019-01-13 15:32 作者:插着长矛的坦克  | 我要投稿

资金充裕又喜欢我的专栏的观众,欢迎在我的主页充电任意金额(#^.^#)


40年代末,瑞典空军要求设计一种新型战斗机取代萨博29“飞桶”,设计指标:1.飞机能M1.4-1.5超音速飞行,后来速度要求提高到M1.7-1.8;2.能携带核武器;3.能在高空拦截喷气式轰炸机;4.达到萨博29的爬升率和升限;5.能以较低速度着陆。

萨博29

萨博AB公司的首席设计师Eric Bratt和Lars Brising讨论后得出结论,要满足军方要求,只能采用当时还是新玩意的无尾双三角翼布局。这种布局有以下优点:1. 机翼负载小;2.波阻小;3.着陆升力比三角翼高。采用这种布局的新式战斗机就是日后知名的萨博35“龙”式战斗机。

210、210B和萨博35

萨博35


但是,该机这是瑞典第一次开发双三角翼的飞机,国外也无多少经验可供参考。于是,设计师Erik Bratt首先开发了萨博210“小龙”实验飞机,该机是萨博35的70%缩比原型机。其双三角翼内侧后掠角约80°,提供超音速升力;外侧后掠角约57°,提供亚音速升力。

210A

该机于1951年12月7日,进行滑行测试,进行了时速125公里的滑跑;1952年1月21日首飞,试飞员是Bengt Olow,试飞滑跑距离900米,起飞速度180公里/时,爬升率达11米/秒。4分钟后抵达海拔4000米高度,速度为540公里/时。它的起落架是半埋式,不能完全收纳进机翼。着陆时,速度为190千米/时,着陆滑跑距离300米,放减速伞能降至200米。

半埋式起落架

最开始,飞机机头锥是短棱锥形,两侧即是进气道。该布局在大迎角飞行时不稳定,后改进为短圆形机头锥,被称为萨博210A型。一段时间后,为了获得更好的气动性能,工程师将机头的进气道移到翼根,形成今天被熟知的翼根进气道一体式设计的萨博35双三角翼布局,改进后的该机被称为萨博210B型。

从左至右是210、210A和210B的机鼻进化过程

试飞工作主要测试双三角翼的低速飞行特性,萨博210在4年内飞行了887次,时长286小时。它在1956年10月25日进行了最后一次飞行。该机是瑞典历史上唯一的实验飞机,目前位于瑞典林雪平空军博物馆。

博物馆的210B



乘员:1人

长度:210和210A:8.8米;

210B:9.12米

 

高度:2.78米

翼展:约4.88米

翼面积:210和210A:24.2平方米;

210B:23平方米

 

翼载:77公斤/平方米

正常起飞重量:17.75吨

动力:1x Armstrong Siddeley Adder涡喷发动机,推力0.48吨

最大平方速度:650公里/时

最大海平面速度:555公里/时

2000米高度速度:545公里/时

4000米高度速度:540公里/时

爬升至2000米用时:4分钟

爬升至4000米用时:8分钟

航程:280千米

拉风的210封面海报
210的棱锥机鼻
210A(上) 210B(下)
尾部红色的凸起是减速伞释放口


瑞典萨博210“小龙”实验战斗机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