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丁历险记》之《黑金之国》创作背景及故事细节盘点

《黑金之国》是埃尔热作品系列《丁丁历险记》的第十五部,于1948年9月在《丁丁周刊》上正式开始连载至1950年2月,并由Casterman合集出版。随后在二十多年后的1971年,为适应新的政治环境及英国出版商的请求而重新进行了一些细节修改,现如今我们普遍看到的是最新英国出版商要求的版本。本作中丁丁因追寻汽车和公共交通工具的引擎爆炸衍生出的汽油问题进行新的冒险,因机缘巧合下再次进入阿拉伯世界,被迫卷入当地石油经济及政治纷争的故事。那么这次的时代背景及细节又有哪些呢?

创作背景:
三个版本的作品:
从本作的书名《黑金之国》我们可以得知,这是一部有关石油题材的故事。石油自被发掘开采以来,已经成为工业国家发展最重要的原材料,被称为“黑色黄金”

而目前全球最大的产油区,集中在中东地区的阿拉伯国家。然而即使坐拥这片宝贵的财富,帝国主义国家的觊觎却是令这片土地永无宁日。黑色的黄金既是真主安拉的恩惠,也是诅咒。正如战地1cg中奥斯曼士兵的旁白,是这片中东阿拉伯地区动乱最好的描述




除了石油外,我们清楚埃尔热创作的一大特点是善于结合当时世界上热门的时事及政治题材。而要比较清楚了解本作有意思的一些政治背景及故事细节,我们非常有必要知道并且对比本作《黑金之国》的三个版本:1939-1940年战前及战间期的部分连载版本;1948-1950年于《丁丁周刊》上连载的版本;1971年经修改后的现版本。
1939年版本:

埃尔热于比利时儿童周刊Le Petit Vingtième开始连载的部分片段。关于埃尔热为何中断连载这些故事的原因,我在此前写的盘点《金钳螃蟹贩毒集团》中有所提及。《黑金之国》本是埃尔热继《奥托卡王的权杖》后为向往和平以及讽刺纳粹特务手段而准备发表连载的一个题材。然而随着纳粹德国的迅猛攻势及西欧的沦陷,埃尔热被迫放弃了这部明显针对德国人的作品题材。


1948年版本:
战后和平的到来,以及《丁丁周刊》的成立以来并出版了水晶球两部曲而获得了巨大成功,埃尔热踌躇满志。然而此时的他身体又出现了不适,他原本已经有想法计划绘制一部关于登月的作品(也即接下来的《奔向月球》及《月球探险》),但身体暂时无法支撑更多的精力去完善一部全新的月球作品。面对粉丝读者的催更,埃尔热的妻子,朋友及同事建议他重拾战前未连载完结的阿拉伯石油故事,既减轻身体的负担,又不会辜负粉丝读者的期待。埃尔热在经历一番思想争斗后也欣然同意把自己此前这部作品的草稿蓝图拿出来,在同事及朋友的巨大帮助下重新完善并进行连载。
这个版本的《黑金之国》比起上版本,故事核心主线没有太大变化,都是小记者为追寻汽车引擎爆炸问题机缘巧合下卷进阿拉伯世界的石油经济及政治纠纷。相信许多小伙伴读完本作能感受到:作为第二主角的阿道克船长,他在本作中的戏份过少且出场僵硬:在故事前部分只安排了一帧电话通知的应征入伍的图画后就再无音讯。而在后半部又突兀地出现在穆勒教授的府邸中拯救了丁丁并协同他一起追捕穆勒。这是因为《黑金之国》在埃尔热初稿设定之初在紧接《奥托卡》之后,那时并无阿道克船长设计的想法。作为“补票”性质的作品,为重新成为作品并在《丁丁周刊》上确保顺利的连载,也同时顺应读者粉丝对阿道克船长的期待才在故事后半段作出修改让他加入。我们可以注意后半段船长出场后,船长一直试图解释他为何突然出现而屡次被打断说话,甚至到了结尾都没有个准信。是因为埃尔热的初稿本就没有船长此人,而为了硬拉上场而又找不到合适的理由而不得已使用的一种手段。连后来关于埃尔热的回忆录及访谈中他对此也不置可否。



而这版本最精彩的是,埃尔热仍然一贯秉承自己喜好时政的特点,将小记者丁丁这次的中东之旅,安排在了当时归属英国管辖的巴勒斯坦地区。而当时的1948年,动荡的巴勒斯坦地区,正在发生着一件影响犹太人和阿拉伯人未来命运的大事。






联合国大会第181号决议、巴以分治:
在这个版本中,丁丁在故事中段的巴勒斯坦地区的历险,可是相当波折:不同于现版本,围绕着船上衣钩后面那份秘密武器清单,先是被英国当地军警关押,随后被当地阿拉伯游击队劫走,最后又被当地另一伙犹太复国主义组织绑架走,可谓是一波三折。同时也反映出当时巴勒斯坦地区的政局动荡。




由于二战后英国的衰落,无力应对殖民地各地的民族独立浪潮。由联合国提出,建议在英国“委任统治”结束时对委任统治的巴勒斯坦进行分治。1947年11月29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了该计划,成为第181(II)号决议。英国于1948年8月1日之前结束在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并撤出其军队;两个月后,在总面积2.7万平方公里的巴勒斯坦的土地上建立两个国家,即阿拉伯国和犹太国。根据分治决议的蓝图,阿拉伯国国土11203平方公里,约占当时巴勒斯坦总面积的43%,人口中阿拉伯人为72.5万人,犹太人为10万人;犹太国国土为14942平方公里,约占巴勒斯坦总面积的57%,人口中阿拉伯人为49.7万人,犹太人为59.8万人。决议还规定:成立耶路撒冷市国际特别政权,由联合国来管理。

由此,1948年的巴以分治,成为令当时乃至现在巴勒斯坦地区动荡不休的根源。后来几次的中东战争因阿拉伯国家的战争失败,使得流亡的巴勒斯坦人再也没有机会重返故土。
1971年版本:

我楚云飞是个要面子的人,更何况祖上阔过英国呢。事情过了二十多年后的1971年,在埃尔热重绘的《黑岛》在英国获得巨大成功后,他当时的英国出版商梅修恩(Methuen Publishing Ltd)就建议在《黑金之国》进入英国市场之前对其进行修改,以避免不必要的争议与麻烦。埃尔热觉得没必要和出版商以及自己过不去,于是答应了他们的要求,并对作品内容的一些有关现实名字的图画进行重绘,剧情内容的调整并增添了些物品人物的细节。于是乎,和1948年版本所有现实存在的名字,政治要素等基本上都被抹去。这种改动似乎尽管对剧情影响不大,但感觉少了像《破损的耳朵》中那样辛辣的讽刺,没有那么过瘾了。

同时,埃尔热为加快进度,他同时也让其助手鲍勃·德·摩尔 (Bob de Moor)加入进来。首先是将故事事件发生地巴勒斯坦的海法取消,被移植到了虚构的科迈德酋长国及其首都瓦德斯达。这个改动将又一次在《红海鲨鱼》(《货舱里的黑幕》)中给主角们提供了舞台。关于虚构起名字的方式,埃尔热也是相当喜欢用谐音梗:如瓦德斯达,在荷兰语中发音为“wat is dat”是这是什么的意思,还有卡利斯酋长的名字“Kalish”在布鲁塞尔方言是“甘草汁”。


而在本作剧情中作为德国人的穆勒医生背后的斯科尔石油公司(Skoil Petroleum)为何前方百计挤兑国王背后的阿拉伯石油公司。这就牵涉到埃尔热在本作设定之初就是讽刺纳粹德国的发动战争的咄咄逼人之势。而石油不仅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发动战争所需的汽车,飞机,坦克等也需要消耗大量燃油。穆勒博士背后的势力当然就是纳粹德国及其化工军工企业,他们得千方百计地挤兑英美势力驱逐出中东阿拉伯地区,从而让宝贵的石油为其所用。而他们其中的龙头代表集团就是IG法本公司。


而卡利斯酋长的儿子阿卜杜拉,其形象则是参考了当时年仅四岁的伊拉克国王费萨尔二世。



丁丁的旅程:
一天,杜邦杜庞开着一辆老爷车来到一处加油站加油。他们让油站伙计加三公升汽油,剩下几滴灌进他们的打火机中。


加完油后的杜邦杜庞沿着公路行驶,没开多久汽车引擎就发生了爆炸。杜邦杜庞只得打电话呼叫救援,并在路边用打火机点了烟等待。然而刚刚加了汽油的打火机也在手里炸了。

这里关于杜邦杜庞汽车的这种引擎爆炸情况我在现实情况基本上没遇到过,如果有了解这方面的专家小伙伴欢迎在评论区中说明。我下面主要给大家简单科普下汽油抗爆值


第二天,丁丁在阅读报纸中了解到最近要国家之间关系紧张,战争似乎随时会爆发,连阿道克船长也告诉丁丁他要应征入伍了。

这时杜邦杜庞前来拜访丁丁。由于昨天吃了大亏,他们两人向丁丁说明了汽油问题以及因此最近得利最大的西蒙汽车维修公司。杜邦杜庞对这个公司产生了怀疑,并向丁丁信誓旦旦地一定要找出证据证明此事。

同样地,丁丁也对发动机爆炸事件感到兴趣,但他认为事情不会如此简单。他首先第一步去采访了一家叫“斯毕多”的石油集团公司。公司经理热情接待了丁丁并向他分析了现在汽油销售市场及未来的评估。由于汽油问题造成的恐慌已经蔓延整个国家,全行业的运输停摆,并且当前国际形势紧张,汽油问题无疑会令战争形势愈发激烈。由于石油集团的实验室对汽油的化验结果检测进展缓慢,丁丁于是决定今晚去到码头的储油罐打探一下。

夜里,丁丁在一处储油罐偷听到有两名可疑人物在进行交易,其中一名贼人提到他第二天会搭乘一艘叫“斯毕多之星”的轮船离开。然而丁丁在偷听过程中不慎打了个喷嚏发出响声,丁丁躲了起来而让白雪露头从而打消了那名贼人的顾虑。丁丁觉得找到了汽油问题的线索于是打电话跟集团经理说明了情况,并让他提供了“斯毕多之星”号一处无线电报务员的职位。无独有偶,杜邦杜庞也接到了国家安全局的命令,让他们二人登上“斯毕多之星”号密切留意这艘船的目的港——科麦德酋长国港口城市肯姆赫的当地事态发展。

在船上,昨晚那名进行神秘交易的贼人,在路过丁丁的通讯室时发现了那晚出来挡枪的白雪。

事感不妥的他立刻回到自己房间检查自己的物品,却发现了误闯进来的杜邦杜庞。贼人通过杜邦杜庞的鞋印猜测出他们二人是警察,看他们两人一副纯真无知样,于是决定利用他们,假装自己也是秘密警察,并让二人替自己保管好那件神秘包裹。

安顿好自己的包裹后,贼人决定把知情者白雪和丁丁消灭掉。不过他却并没有得逞,反而是被一名误会的船员一拳打落楼梯,撞到脑袋精神失常了。几天后到达了肯姆赫港口,当地军事警察上船搜查发现,丁丁所在的报务室的一处衣钩后,藏有当地叛乱分子巴伯雷尔交付的武器清单,而杜邦杜庞帮忙保管的神秘包裹里面是毒品。丁丁于是意识到这条线索是假的,与汽油问题无关。随后三人将被押送上岸到当地特工部门审问。


然而押送三人的众位军警中,有一个人是叛乱头目巴伯雷尔酋长的眼线。他将丁丁被捕的消息告诉了上线。上线误以为丁丁是负责运输武器给巴伯雷尔的,于是他将此事报告了酋长。巴伯雷尔酋长命令他安排人员将丁丁劫走并送到自己这里。与此同时,被释放的杜邦杜庞在一名主管的告知下得知丁丁被成功劫走,冲着找回朋友的同时也有巨额的奖金鼓励,二人于是便开着吉普车出发寻找丁丁。



丁丁被带到巴伯雷尔酋长处,经询问才发现丁丁对武器清单一无所知。巴伯雷尔怀疑丁丁是他的对头卡利斯酋长派来打听他们的奸细,于是命令手下将丁丁捆绑起来。就在此时,一架卡利斯国王的侦察机飞至巴伯雷尔的营地。他的手下鸣枪送行,侦察机也丢下许多传单后飞走了。巴伯雷尔为不让自己营地暴露,于是命令手下收拾东西准备转移,丁丁被扣下当成人质随行。



丁丁跟随着巴伯雷尔众人在沙漠中行走数天,最后缺水晕倒。巴伯雷尔无情地将丁丁扔下不管。于此同时,在沙漠另一处中耍杂技的杜邦杜庞,在看到一处阿拉伯人朝拜,以为是海市蜃楼于是对屁股来了一脚,没想到竟然是真人。二人立刻开车落荒而逃。





丁丁不久后在沙漠中醒来,徒步走上好多个小时后,终于找到一处绿洲。丁丁在这里补充了水分,并吃了些椰枣充饥。他计划在这片绿洲等待这里会有些好心人路过把他救走。



在当天晚上,丁丁在休息时听到附近有不同寻常的声音。他悄悄地凑近过去看,发现有一伙歹徒,把附近的一条输油管道炸了。此时有一名歹徒掉了队,丁丁瞅准机会把他打倒并伪装成他。他们一行人骑行了一会后分开,领头的命令丁丁跟着他。




丁丁跟随着领头的来到一处沙漠的石头堆处,发现这个领头的竟然是此前在《黑岛》出现过的反派穆勒医生。然而穆勒医生也发现丁丁发现了他,他“投吸”了丁丁,把他打晕了。正当穆勒医生准备结果了他时,不远处杜邦杜庞驾驶着吉普车的声音把穆勒医生吓退了。等穆勒医生再回来结果丁丁时,丁丁已经苏醒了。两人一番交火后,穆勒骑着两人的马逃走了,留下丁丁和白雪在沙漠中。
丁丁不打算在沙漠中坐以待毙,于是休息了一会后徒步走向沙漠。过不多久丁丁发现沙漠中有一条清晰的吉普车车辙,并且行走一会后又发现许多相同车辙,他有理由怀疑这辆车在沙漠中迷了路才在这里绕了又绕。就在这时丁丁遇到了大麻烦,沙漠刮来了巨大沙尘暴。




无独有偶,杜邦和杜庞也被卷入了这场沙尘暴中。三人在沙暴中费了一番周折后,总算是找到了彼此。过了不久沙尘暴平息了后,丁丁在吉普车后座累坏睡着了。而杜邦杜庞二人却也戏剧性地睡着了。然而车辆无人把着方向盘,却也神奇地驶出了沙漠撞进了一座城市的市集中,最后撞破了一座清真寺,车辆停了下来。当地警察把杜邦杜庞立刻投入监狱,藏在后座睡着了的丁丁却幸运地躲了过去。



第二天早上,在一处宫殿,穆勒医生会见了这里的国王卡利斯酋长。穆勒威胁国王想让他签署一份合同但是国王没有答应。就在穆勒医生离开时,坐在门外的丁丁发现了穆勒,他躲开了医生并会见了卡利斯国王,替杜邦杜庞二人求情。

丁丁和国王说着说着就讲到了丁丁身上穿的贝都因人服装。丁丁于是给国王讲了他昨晚遇到的输油管爆炸案以及穆勒医生,卡利斯国王也向道出他这边的情况。两人的情况结合对比分析后,丁丁就得知了这一路以来的所有发生的事情与利益牵扯。

就在二人说着,一个仆人闯了进来打断了二人的谈话。原来仆人报告称国王的儿子阿卜杜拉在花园玩耍时失踪了。国王带着丁丁来到出事的后花园,丁丁像一位警察一样对周围调查了一番后,告知国王他的儿子被绑架了。起初国王并不相信,但随后送来了一封勒索信似乎印证这一点。这封勒索信告知国王令其一直合作的阿拉伯石油公司赶走,换成穆勒医生背后的斯科尔石油公司,署名为巴伯雷尔。愤怒的国王于是立刻与军事顾问商议对策,并立刻派出部队追杀巴伯雷尔,并将宝贝儿子救回来。


但就在骑兵出发的时候,丁丁却对国王说感觉凶手另有其人。他大致向国王说明了想法,并向他询问了穆勒医生——在这里他化名成史密斯教授的详细情况,显然是丁丁怀疑上了穆勒。于是丁丁准备好后立刻前往穆勒医生所在地——科迈德首都瓦德斯达进行调查。
在瓦德斯达当地,丁丁在街上碰见一个一直打喷嚏的阿拉伯人。丁丁怀疑是国王曾经说过阿卜杜拉捣的鬼,于是跟了上去。结果这名阿拉伯人来到一处商店购买东西,而商店的店主竟然是之前在《法老的雪茄》中出现过的老熟人奥里维亚·达·菲古拉先生。


丁丁和菲古拉先生打了招呼,菲古拉先生热情地招待了丁丁,两人交谈了起来。丁丁从菲古拉先生了解到许多穆勒医生的情况,并以介绍菲古拉先生给卡利斯国王为条件,让他帮忙潜入穆勒医生所处的家中。两人立刻行动,并在第二天早上丁丁乔装成菲古拉先生的侄子,而菲古拉则把穆勒家所有人拉过来讲故事拖住他们,好让丁丁找机会潜入穆勒房间。


丁丁成功潜入了穆勒的房间并搜刮了一番,发现穆勒非常关注汽车引擎爆炸及汽油问题,就在此时穆勒恰巧回到了房间。两人一番激烈地搏斗后,丁丁成功地制服了穆勒,并打电话给国王请求援军,而自己继续下去地道中寻找国王儿子的下落。



在隧道内丁丁挟持了一名阿拉伯人,并命令他带到囚禁阿卜杜拉的地方。然而调皮的阿卜杜拉因为贪玩并不想跟丁丁回去。这个阿拉伯人趁机想偷袭丁丁却被轻松反杀。

搞定歹人后,面对顽皮捣蛋的阿卜杜拉,丁丁使出全世界父母对付熊孩子的通用手段——打屁股。

然而刚刚被丁丁制服晕倒的阿拉伯坏蛋却早就醒来并逃跑。他上去给穆勒医生松绑后,便听从穆勒的指示召集了家中几乎所以的人,对丁丁进行围剿。双方在隧道中爆发了遭遇战,穆勒又一次抓住了阿卜杜拉,而丁丁则被逼到一处存放信号弹的房间中。就在这危急关头,阿道克船长带领卡利斯国王的卫兵杀到,将一众歹徒活捉,解救了丁丁。

丁丁和船长上到地面和卡利斯国王会面,得知穆勒医生已经挟持着阿卜杜拉逃跑了。丁丁看到了国王的豪车后,也马上驾驶着它追赶穆勒。


丁丁驾着豪车很快就超过了同样前去追赶的骑兵队及杜邦杜庞。而穆勒医生则在途中中了阿卜杜拉的痒痒粉,车辆出了事故耽搁了。丁丁和阿道克船长就在此时驾车追到,双方一番激烈的枪火谈判后,穆勒医生最终束手就擒。

就在此时杜邦杜庞在附近的沙地上发现了一管标为“阿司匹林”的药管。杜邦杜庞也不长心眼就这么吃了里面的药片。果然不一会就出现了奇怪的症状,不停打嗝并且毛发生长速度飞快。丁丁决定驾驶吉普车押着穆勒,顺路载着杜邦杜庞前往医院。路上穆勒跟丁丁说想让他销毁杜邦杜庞误服的药片,当然被丁丁拒绝了。


阿司匹林(Aspirin),正式名称乙酰水杨酸(acetylsalicylic acid,简称:ASA),是一种水杨酸类药物,通常用作止痛剂、解热药和消炎药,亦能用于治疗某些特定的发炎性疾病。此外,阿司匹林还具有抗血小板凝集的效果。阿司匹林的副作用是会引起胃部不适。更严重的副作用则包含胃溃疡、胃出血等等,也可能会使气喘恶化。由于其广泛的使用范围及明显效果,现今阿司匹林是当今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药物之一,已被列名于世界卫生组织基本药物标准清单之中,为基础公共卫生体系必备药物之一

最后,船长也将阿卜杜拉安全送到卡利斯国王处,而丁丁也将药片寄送给了向日葵教授帮忙分析。最终在向日葵教授的帮助下,清楚了地了解了药片的作用:极大增加燃油爆炸能力。杜邦杜庞服用了教授的药片后情况也得到了好转。最后在药片等充分的证据下,穆勒医生及其背后势力的阴谋得以被揭穿,战争被阻止了,世界也和平了。

结语:
回想起小时候我们第一次看完本作后,可能心里也会觉得这仍然是一片非常经典好看的作品,并且此前丁丁的要素也都齐全:杜邦杜庞负责搞笑气氛、背景牵涉了当时政治新闻、丁丁根据线索一步步地追查等等。而在读过程中有感觉奇怪的缺点,如杜邦杜庞戏份过多、阿道克船长戏份过少且出场僵硬、一些剧情方面连贯性太低有强烈拼凑感等等,在得知此故事经历了三个版本的改动后,一切又似乎说得通并且情有可原了。瑕不掩瑜,这部作品还有一个重要的点,是成功地搭建出了科迈德酋长国、卡利斯酋长和熊孩子阿卜杜拉等地点和角色,为丁丁以后重返搭阿拉伯搭建好了舞台。我们可以相信,丁丁的宇宙会一点点地扩大,后续的故事也只会更加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