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 凝心聚力
“人民的信任,是我前进的最大动力,也是我肩上沉甸甸的责任。“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开头这句简短而铿锵有力,饱含了大国领袖对人民群众的赤子之心。新时代新征程,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也是我们党矢志不渝践行的初心和使命。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伟业中,人民是决定性力量。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中华民族5000年历史长卷,是中国全体人民共同劳动和智慧的结晶。现代社会丰富的物质基础、生活条件和精神文明,由广大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实践总结而来,形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语言文化等。同时,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中的铁骨英雄。在中国革命和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无数中华儿女抛头颅、洒热血,谱写壮烈诗篇,一步步推进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新时代十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共同赢得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创造了人类文明史上人口大国成功走出疫情大流行的奇迹。千百年来的历史雄辩地证明,人民群众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磅礴力量。
始终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民”二字重逾千钧,不仅始终贯彻新中国现代化社会强国建设总方针,而且早已深耕共产党人心中。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要求“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指出“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党成立以来,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充分汇聚14亿人民、56个民族的全体智慧,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接棒发力。随着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基本公共服务、教育医疗等民生体系的不断完善,人民生活水平跃上新的台阶。近代以来,我们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筑民心,抓基建,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凝心聚力。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大史,是党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奋斗史。习近平总书记早在河南考察时就指出:人民就是江山,共产党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民心。人民拥护我们党,我们党就有生命力。筑坚筑牢党心民心相通之桥,走“新”更要走“心”。我们必须深入落实基层建设,全心全意为民服务,走出机关,走近群众,及时准确地了解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就像习近平总书记那样身体力行,多次走访“老少边穷”,与群众面对面、心对心的沟通交流,小到吃什么、穿什么、用什么,大到结婚生子、人生方向,真真切切关心民生,赢得了广大群众的真诚拥戴和热爱。把每一份群众工作做实、做深、做细、做透,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提升生活便利,才能暖人心聚民心,成功搭建党和人民群众的连心桥。
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重要思想,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和人民统一战线,同心合力克难关,和衷共济创未来,为全面建设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