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的职业转换之路 | 大师动态


大师们的职业转换之路
正值高考,作为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节点,不仅是高中生活的落幕,也是人生规划的开始——专业选择。
如果选错专业怎么办?我们发现,各行业的大师也曾经历过职业转换。通过他们的故事你会看到,人生就是一次次积累和转变的过程。无论做出怎样的决定,只要坚定选择并为之努力,都会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人生。
_本期内容
01 马岩松:怀揣导演梦的建筑师
02 彭凯平:从红楼中获得心理学灵感
03 黄西:化学学霸的脱口秀之路
04 毛戈平:从明星化妆师到品牌创始人

马岩松:怀揣导演梦的建筑师
小时候我想当个电影导演,我一开始对建筑其实没有太大兴趣,因为我觉得建筑很多是程式化的。我那时候喜欢画画,我想当一个拍电影的,我最想拍那种科幻的题材。
后来我读了建筑,甚至觉得我做建筑的方式还是有点像这种做电影的方式——我把建筑如何去描绘一个想象的世界,作为一个最核心的工作。有时候它能变成现实,有时候不能,但是最重要的是,建筑师和创作者很忠诚地把自己内心对未来的想象描绘出来了。
我有时候想,什么样的建筑是要被保护的,能代表我们的文明的?我觉得就是这些有个性的,能记录着我们人类这些奇思妙想、我们伟大的、有胆量的成就的建筑物。没有这些特点,可能我们整体的建筑的文明可能就不存在。

彭凯平:从红楼中获得心理学灵感
当年我申请北京大学,想学的是物理学和地球物理学,但是后来阴差阳错去了心理学。在第一次期中考试的时候,我的心理学测试成绩居然只有60分,这是我人生得过的最低的分数。
但是人生的转折突如其来的到临。在期中考试不久的10月底,来了一位著名的红学家,他的名字叫周汝昌,来北京大学讲解《红楼梦》的规律,讲座的标题叫做《寒夜谈红》。周汝昌先生说的一段话,让我有一点茅塞顿悟的感觉。
他说,中国文化往往是以“九”为一个轮回,所以说“九九归一”,皇帝是九五之尊,天的最高境界也叫九重天,所以说人世间最重要的规律其实就是“九九归一”,由此可见,《红楼梦》只有81回,因为每9回讲一个故事。
这段话我当时听了以后特别的震惊,没想到一个优美的文学作品,居然有科学的规律在里头。
这就让我产生一种灵感——虽然心理学看起来无所适从、莫衷一是,但也许这里头有一些科学规律,需要我们这些学理科的人去发现它、去总结它、去探索它,这不就是科学研究的价值意义吗?

黄西:化学学霸的脱口秀之路
我的脱口秀故事是在英语世界里开始的。我在美国留学的时候感觉完全丧失自我,尤其在美国的头两年非常煎熬。我记得我在国内考研的时候是全国第一名,考到中科院,有机化学100分,是满分。但是到了美国以后,很多人以为我不懂化学,因为我当时学的所有的化学专业术语全是汉语。
那时候真是特别痛苦,有一次教授在课堂上提出一个问题,我当时知道答案,但我没有勇气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我就把我的答案告诉我的同桌Steve,结果Steve举手以后把我答案讲出来后,被教授表扬了。我当时觉得如果我能够让Steve明白的话,我其实也能表达出来,但是我总觉得我表达的方式不是最佳的方式,所以我不应该在公共场合说出来。我后来才意识到,你的表达方式、你的口音、甚至用词语法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就是表达本身。
我之后特别羡慕那些能够在公共场合把自己表达特别清楚的人,所以我特意参加了一个国际演讲协会的组织。这个组织是每个星期有一次聚会,轮到我讲的那一次,效果还不错,下来之后有人和我说,没想到你还挺有幽默感的。再之后我搬到了波士顿,新的环境下我想要做点不一样的事,我想要了解一下脱口秀。所以我报名了成人班,在那里学到了很多有意义的东西。

毛戈平:从明星化妆师到品牌创始人
化妆是一门艺术,它和其他的艺术形式一样,它能够深刻改变一个人的状态,甚至他的人生。在某一个时刻我们突然被美启发到,从此我们看待自己与世界的方式就变得不同。
我从事化妆这一行应该已经有37年了,那么很多人最早认识我的时候,可能是因为刘晓庆。
1994年拍摄武则天的时候,我要把人到中年的刘晓庆,从武媚娘十五六岁进宫一直画到武则天80多岁去世。
当时报纸上很多写着魔术化妆师毛戈平,我的名字家喻户晓,但是在那个时候我也觉得自己应该去做一些不一样的事情。以前我只是给明星化妆,以后我要让每一个中国女性都美起来。从给别人化妆到教别人化妆,到创办出真正适合我们中国人的化妆品,我亲眼看到了很多人是因为受到了化妆的鼓舞,很多人的生活也因为化妆而发生了改变。
— 了解更多大师课 请点击往期精选 —














https://www.dayuclass.com/articl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