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调水难实施,但气候正在帮大忙,秀美大西北或由全球变暖制造
我国国土面积达960万平方公里。但众所周知,我国的人口居住区和经济发达地区主要集中在东部和南部地区,所占的面积不足我国国土面积的40%,而占国土面积一半以上的大西北有着很多平坦的土地,如塔里木盆地准格尔盆地,柴达木盆地、鄂尔多斯盆地,河套地区等等,只是由于缺水,这些地方才不适宜人类居住,而如果水源充足的话,这些地区都是可以改造成人类宜居地区的。因此常有人说,如果西北地区有足够的水源供应,那么在西北地区再造一个中国是完全有可能的。

我国相关部门和一些专家人士也提出了不少往西北地区调水的计划,比如大西线计划、藏水入疆计划、红旗河工程、朔天大运河计划等等,目的都是想将青藏高原和西南地区的水资源调到西北干旱地带,使部分地区不再缺水,从而将那里改造成适合人口居住和经济发展的地区。

我国关于西北大开发的口号也喊了很多年,但是成效一直不尽如人意。最大的原因就是西北地区太缺水了,因此,要想进行西北地区的开发,就必须要往西北地区大调水,但是我国又是世界上水资源十分缺乏的国家,而且西北地区地形复杂,想调水也并非易事。

不过近来大家可能注意到,特别是今年我国西北地区的降水量明显增加,很多原本十分干旱的地方也开始变得湿润,而且也生长起来一些草木,很多气候学家也表示,我国西北干旱地区有变湿润的趋向。

今年9月16日,新华社采写并播发了一篇文稿,题目是《真正的大事——寒冷的中国西北正在变暖变湿》,这篇被广泛关注的文章中说,从1961年以来,我国西北气候就呈升温趋势,大部分地区的降水增多,特别是在2000年后,西北暖湿化现象更为显著,秦岭以北地区的降水明显增多,今年陕西、甘肃、新疆更是出现了远超往年的降水,虽然一时的降水增多不代表什么,但是近几十年来,西北地区变暖变湿是一种趋势,这代表着气候和大气水循环方面已经出现了一些变化,其根本原因可以说就是全球变暖造成的。

众所周知,全球变暖是一种不好的气候发展趋势,它会使部分地区暴雨成灾,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部分水域污染严重,但是全球变暖也并非完全一无是处,其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使原本寒冷的地区变得温暖,部分干旱地带也有可能因为全球变暖而变得湿润,因为全球变暖会使气温升高,这也会加剧大气水循环,使得干旱地区的降水增多。

如果西北变暖变湿趋势持续下去,那里的水资源不再缺乏,那么毫无疑问将会给我国带来极大的好处,因为西北地区的大开发将不再是梦,光一个塔里木盆地里的面积就相当于华北平原的1.5倍,而华北平原上生活着至少4亿人口,鄂尔多斯盆地(地质盆地)的面积也超过了华北平原,加上准格尔盆地罗布泊洼地,柴达木盆地、河套地区等,可开发地区的面积相当巨大,如果整个西北地区都变得宜居,那么我国适宜人口居住和经济发展的地区将陡增两倍左右,说是可以再造一个中国并不夸张。

在我国历史上,宋代之前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和水源,还比较适合人类生存,因此那里出现过不少绿洲文明和一些国家文明,汉唐时期,我国也一直统治着西北地区,唐朝之后西北地区的气候开始变得更加干旱寒冷,很多绿洲文明渐渐消失了,而如今全球变暖,我国西北地区变暖变湿也或将成为趋势,甚至会比汉朝和唐朝时期更加地温暖湿润,所以西北地区或将迎来千年以来的人类宜居时期,如果我们能够利用这个机会很好地开发的话,毫无疑问会对我国国力的提升带来极大的促进作用,我国的国运发展也将迎来一个全新局面的上升期。

西北地区变暖变湿是自然气候方面的变化,可以给西北地区增加降水,但是即便如此,预估西北地区的降水也无法达到年均800毫米以上,因此将我国水源丰富地区的水,调往西北地区也是很必要的,在抓住气候变化机会的同时,我们也可以人为上增加西北地区的供水量,这样山川秀美的大西北就可以在自然和人为条件下建立起来了。

不过,全球变暖虽然目前在改变西北地区的气候,但如果一直发展下去就不是什么好事了,凡事皆有度,过之如不及,要是全球变暖导致气温升高幅度比较大的话,那么原本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区可能变得不适宜人类居住了,而纵观目前人类活动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增加程度,全球变暖的温度升高幅度也会一步步增大,温室效应给人类活动带来的负面作用会更多一些,所以,遏制全球变暖发展趋势仍然是我们需要全力去做的事情,只是全球变暖给西北地区带来的气候变化,我们也是可以利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