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9.3.1 社会主义物质前提
【本文转载自三联书店1960年 仅供学习参考】
第三节 帝国主义是垂死的资本主义
垄断的和寄生的资本主义,同时也是垂死的资本主义。
列宁说:“不难了解为什么帝国主义是过渡到社会主义去的垂死的资本主义,因为从资本主义中成长起来的垄断已是资本主义的垂死状态,是它过渡到社会主义去的开始。”[1]
列宁认为,作为垂死的资本主义的帝国主义的特点是,除了为社会主义创造物质前提以外,还为社会主义创造了政治前提,它把资本主义的一切矛盾发展到了顶点。列宁进而强调指出,机会主义者希望资本主义会“进化到”社会主义,它会“自动崩溃”,这是荒谬的。帝国主义定将因自己罪行累累而毁灭。它要被为争取社会主义革命胜利而斗争的劳动群众所消灭。列宁作出了有科学根据的结论 帝国主义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前夜。
1、社会主义物质前提的建立
在帝国主义时代,形成了向更高级的社会经济形态即社会主义过渡的物质前提。列宁说:“既然大企业规模已经扩张得十分庞大,并且以精确估计大量资料为根据来有计划地取得数千万人民所必需的全部原料的2/3甚至3/4;既然运送这些原料到各个最便利的生产地点,有时甚至是彼此相距数千里的地点是有步骤地进行的;既然从原料加工一直到制成许多种成品的各个工序是由一个中心指挥的;既然这些产品是按照一个总的计划分配给数千万数万万的消费者的(美德两国的煤油都是由美国“煤油托拉斯”销售的); 那末,摆在我们而前的就显然是生产的社会化,而决不是什么简单的‘互相错综’;同时私有经济关系和私有权关系显然已经变成一种与内容不相适应的外壳。如果人为地拖延这个外壳的消灭的日子,那它就必然要腐化起来,也许它还能在腐化状态中存留一个比较长久的时期······但是终究是必然会被消灭的。”[2]
帝国主义时代大规模的生产社会化,就是为社会主义建立物质前提。
但是,不能把社会主义的物质前提同社会主义本身混同起来。社会主义只有在工人阶级掌握了政权、消灭了生产资料私有制而代之以公有制之后才能产生。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能通过进化办法来实现的。这种代替要通过革命,通过革命的飞跃来实现,因此,只有物质前提还不够,还必须有一系列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
注:
[1] 《列宁全集》1958年人民出版社版,第23卷第105页。
[2] 《列宁全集》1958年人民出版社版,第22卷第29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