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旧文回顾】美哉,砚秋!(秋思)

2022-06-11 01:38 作者:秋思听戏  | 我要投稿


程砚秋先生

作为与梅兰芳齐名的一代京剧宗师,程砚秋的童年并没有象梅兰芳那么安逸、稳定。可他后来的艺术成就却有过之而无不及的,以至于梅兰芳都对这个曾经是自己徒弟,而又青出于蓝胜于蓝的艺术大师大加赞赏。

 

程砚秋,1904年1月1日生于北京,祖上是旗人的程家也曾经风光过,可到了程砚秋父亲这一辈,程家就开始没落了,以至于幼小的程砚秋便卖身给了当时的京剧名角儿荣蝶仙做徒弟,荣蝶仙脾气粗暴,只要一不称心对程砚秋就非打即骂,也就是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下才使程砚秋练就了一身的好本事。因为变声以及荣蝶仙非人的折磨,使得程砚秋在少年变声期,还要用疲惫的嗓子到处演唱赚钱,这样险些毁了一代京剧宗师的艺术前程。幸亏得到了当时的社会名流,诗人罗瘿公以及著名京剧教育家,被称为通天教主的王瑶卿和梨园翘楚梅兰芳的帮助,这才使程砚秋脱离苦海,并在生活和艺术上都得到精心呵护。

 

程砚秋天资聪颖,再加上高人的指点以及自身的努力,十八岁那年首次到上海演出即一举成名,成名后的程砚秋更是对自己在生活和艺术上苛刻要求,在生活上程砚秋严于律己,一生不犯二色,这在当时的梨园界是十分罕见的。在艺术上更是精益求精,他于1932年自费赴欧洲考察西方的戏剧和音乐,并在赴欧洲之前将自己原来名字中的“艳”改成“砚”,易字“玉霜”为“御霜”以示玉洁冰清,御风霜当有自立之志。考察历时一年,在回国后他还写出了见解独特,分析精辟的考察报告——《赴欧考察戏曲音乐报告书》。除了把在欧洲看到听到的东西用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以外,程砚秋还不断的努力,把这些欧洲好的音乐理念和素材运用在自己的演出实践当中,他有意识的在设计京剧唱腔时借鉴欧洲歌剧的旋律,在设计表演舞蹈时又借鉴了芭蕾舞和交谊舞的一些表演技巧,使得他的唱腔、表演更加多姿多彩,从而深受观众的爱戴和欢迎。

 

程砚秋为人正直豪爽、义字当先、疾恶如仇。成名后的程砚秋收入也相当的丰厚,于是他就不时帮助贫困的同业中人,帮他们度过难关。对于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更是照顾有加,罗瘿公去世以后,就是程砚秋为其料理后事,照顾家人生活。程砚秋还不计前嫌,照顾晚年没落的荣碟仙。同时程砚秋又是一个爱憎分明的人,1931年前后,程砚秋编演了《荒山泪》和《春闺梦》等反战剧目,这在当时的社会中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并在同年十二月间在《北平新报》发表了《检阅我自己》一文,首先在文章中提出戏曲的社会作用和警世意义,这在当时的戏曲界是绝无仅有的。不仅如此,程砚秋还是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在日本占领中国时期,他面对敌人的威胁毫无惧色,在北京火车站赤手空拳的与日本特务搏斗,而后,又毅然离开了自己心爱的舞台,在北京郊区的青农桥务农,当起了农民,保持了一个爱国艺人应有的民族气节,让人们在敬仰其伟大艺术的同时,更折服于他伟大的人格魅力。

 

程砚秋作为一代京剧宗师,他的舞台创造是连绵不断而又精彩纷呈的,他倾注了自己毕生的精力创造了中国京剧史上一个辉煌而又伟大的旦角流派——程派,曾经有十旦九程的说法,时至今日,程派艺术仍然如日中天,无论是专业演员还是业余爱好者,都不乏程腔追随者。


程砚秋的创造对后人的影响也是深远的,他的创造不但影响了京剧的创作,对其他戏曲剧种的创作发展也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帮助,他创造的京剧板式和唱腔以及身段舞蹈已经在今天的戏曲舞台上广泛运用,影响波及整个舞台表演艺术领域,可谓空前绝后。

 

作为新一代的程艺爱好者,我们有责任为程砚秋先生留下的这一份宝贵的艺术遗产,而努力传承,摇旗呐喊。现在也许还有不喜欢京剧,不喜欢传统的艺术,甚至抵触传统文化的人,只是他们还不了解或者还没有机会了解传统艺术,借用传统昆曲《牡丹亭》中的一句台词:“不进园林怎知春色如许”,希望我们这些爱戏人,除了自己在园林漫步之外,还能带上我们的朋友也进剧场走走看看,看看那些被誉为国宝的戏曲艺术,真真正正的接触一下这些前人留给我们的艺术瑰宝,近距离的看看这些人类的文化遗产,到那时大家一定会为我们的先辈感到骄傲,一定会为中华民族的聪明和睿智感到无比自豪的。

【旧文回顾】美哉,砚秋!(秋思)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