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第二次小组出局,弗利克的执教,一场开始就注定失败的合作

首先这个标题就挺马后炮的,毕竟一般作为普通球迷,我觉得,新的教练来了总归会有所期许,这算是正常期许,可是到了今年欧国联开始以后,这种期许应该算是一步步在走向磨灭,而且那种之前走错过的路又走了一遍,场面越踢越退步,越踢越没底,你现在真的可以说弗利克这一年多的执教真的没有给球队带来任何改变,甚至改良都称不上,毕竟作为勒夫的前助手,风格一脉相承没什么可怀疑的,这届世界杯为何出局,你要论看得出的直接原因,还是弗利克连续在临场方面的昏招频出,极度作死,最终导致了这次即便做到了出线的先决条件,4比2赢下哥斯达黎加获得首胜,依旧还是得看别人脸色行事,
当然,从此刻开始,高压传控这条路已经不需要证明走不走得通了。你已经无法把这个单单归咎于球员实力,青训同质化,信心不足等等借口,因为踢西班牙的比赛也证明了,其实这批球员不会存在实力上的明显劣势,答案所有人都已经有数了。
而弗利克的做法,那种过度乐观,自信,对球员关系似乎有些溺爱的表现,又体现了弗利克过去在拜仁打出鸡血疗法的那段成功和现在这段失败反差极大

其实早在欧国联期间,弗利克那种反复的自我否定已经初现端倪了,似乎历史倒车已经无可挽回,不管是反复把克雷尔拉出来反复在各种后防位置调试的莫名其妙,还是证明过霍夫曼不能打右后卫是个错误的前提下又这么做了一次,令人迷惑,还有对维尔纳的“三千宠爱”,无论如何都很迷信维尔纳,谁都不知道这是为什么,当然最致命的就是在世界杯的连续整活,第一场安排聚勒打首发右后卫,也许是受了多特蒙德那边的启发?不过效果是非常糟糕的,踢了20分钟好球大把糟蹋机会,在日本换人以后,聚勒身侧的防守压力根本不堪重负,而弗利克的调整显得莫名其妙,下了在中场控制力不差的京多安,换上戈雷茨卡,用霍夫曼换下在右路压制力还不错的穆勒,结果霍夫曼上来以后发挥毫无亮点可言,等到中场完全陷入失控状态,德国队其实也失去了对比赛控制的希望,加上后防线个别球员的默契以及状态不佳,上来就开门黑,整个球队的出线形势完全陷入被动。
第二场对西班牙,弗利克摆出了三中场对位西班牙的三中场来平衡攻防,把聚勒拉回中卫加强正面防守能力,事实证明这个调整过的4231,对西班牙的限制还不错,尤其是前场能够积极的在高位防守,没让西班牙打的太开,但进攻效率依旧低下,在中场,磁卡的硬度也能对付对付西班牙的中场球员,当然防线依旧是战战兢兢,尽管换人在第70分钟才换,显得非常迟缓,但替补出场的萨内,菲尔克鲁格,克洛斯特曼各司其职,包括那次扳平的进球,和这三个人有直接的关系,但可惜在最后还是过于保守,摆了一个四中卫的体系,这种临场的自我怀疑又一次导致德国队起来的攻势偃旗息鼓,最终功亏一篑,萨内的那次错失良机虽然从难度上来说打不进情有可原,但也预示着德国队出线的前景不美妙了。但更糟糕的是菲尔克鲁格已经给德国队指了一条道,弗利克却还是没抓住这根救命稻草。

到了今天凌晨的这场生死战,面对哥斯达黎加,本应在大家看来无所保留的一场球,然而弗利克整的活又让人一头雾水,本有良好化学反应的一整条右路走廊,拆成了只剩萨内和穆西亚拉,菲尔克鲁格依旧不见踪影,而且是否会打的更简单高效,答案也是否定的,尽管赛前包括克林斯曼在内的一众名宿认为德国队有这样一位真九号,就应该首发,不过不打地面渗透也就不是弗利克了,他这点一根筋的思维倒是真的从战术思想上体现的很真挚,4231真的亘古不变,基米希突然从后腰回到了很久没打过的右后卫的位置上,当然你可以说面对平均年龄31岁的哥斯达黎加,他们给德国队的压力不会那么足,于是德国队采用了更激进的4141,戈雷茨卡直接从后腰位置大幅的前插,开局也如预期所愿,头15分钟,德国队确实在进攻三区展现出了准备压制对手,取得良好开局的决心,格纳布里也顺利的收获了世界杯首球,西班牙也几乎同时领先,一切似乎都有转好迹象,然而让我觉得有些不解的是,开场从边路起高球就多达4次,可队里唯一的中锋却在替补席观望,白白浪费制空优势,结果德国队越踢越倒退,又一次集体松懈,陷入慢节奏传控的怪圈里面完全无法自拔,甚至在上半场结束之前,除了基米希之外的三个后卫轮流出现低级失误,险些酿成大错。

等到中场一休息,弗利克又做了一次奇怪的换人,用克洛斯特曼替下中场在右侧的戈雷茨卡,我能想到这么做的理由只有戈雷茨卡插上幅度太大,为了稳固聚勒这一侧的防守,所以派了他来照应,结果场上先是定位球丢分,后又是反击被打穿,直到落后了,菲尔克鲁格才匆匆来迟替补出场,为了加强进攻甚至一口气再上格策,哈弗茨两个攻击手,好在哈弗茨迅速的扳平,德国队终于如梦方醒,开始反扑,哈弗茨随后梅开二度,终场前菲尔克鲁格又在中路接队友直塞完成终结,把比分定格为4比2,该做的确实也都做了,但是命运已经不掌握在自己手中,最后一切尘埃落定之后,也让金特尔终于出了一次场露露相。带着一场荣誉之战的胜利,德国队告别了世界杯。也许就是低谷期的德国足球的一块遮羞布,穆勒和诺伊尔这几位老将也在遗憾中,迎来了自己的谢幕演出。

德国队本场最大的失败,还是在于对哥斯达黎加的压迫做的并不够,使得对手把节奏又带回了自己的比赛中。这是弗利克过去几个月的象征,一场好一场坏,或者一段时间好一段时间坏,无论面对任何球队都会出现的事情,前场攻坚不力,后场一旦被反击就必定城池失守,而德国队以前注重身体对抗,高空轰炸,定位球的传统似乎也丧失殆尽,在学传控这条路上学的并非适合自己,最后的连续进球并没有改变这种情况,在这种全面丢失传统的情况下,所谓压迫打法真的有用吗?

至于场外因素.....
德国足球本届世界杯上在各个层面都遭遇了毁灭性打击,尤其是连续掺和了敏感问题,主席诺伊恩多夫允许自己在这个争议满满的袖标争端中肯定充当了推手的角色,德国足协没有迅速解决这个问题,而是任其发展壮大--直到它完全高过教练和球员备战工作,也引起了球队内部的不满。最重要的是,队长诺伊尔在卡塔尔仍然宣布自己会佩戴 "Love one "袖标的表态更加糟糕。这都导致德国队风评一路走低,社会大众对德国队的负面影响加剧。

更为严重的是主管比埃尔霍夫的错误判断。他过去几年在争端中也没有做出正确决定。然而,最重要的是,他必须再次接受在选择住宿地方面没有表现出最佳手感的指责,正如他在2018年世界杯之前所做的那样。当时德国队的过度商业化已经是一个危险信号,德国队在他手下一再做出远离比赛本身的行动。比埃尔霍夫多年来一直负责这一工作,却没有承担任何个人后果。比埃尔霍夫在勒夫时代结束后,弗利克的任命得到了很多积极的反馈,当然这种任命不走关系是不可能的,弗利克也用他的那一套证明了,他不是一个改革者和创新者,而是一个在遵从原来战术思想上 "照常工作 "的人。也许他俩的辞职或许是一个最好的交代,人不能因为一件功绩躺在功劳簿一辈子,无论是96欧洲杯的金球英雄比埃尔霍夫,还是六冠王加身已经功成名就但现在已经褪去神话光环的弗利克,是时候该做出改变了。有一些该被淘汰的东西,或者不适合球队的东西就该被淘汰了。问题是,谁又会来接手这个烂摊子呢?


弗利克继续留任--还是原地辞职?
距离在德国本土举行的欧洲杯还有一年半的时间,根据德国队前队长拉姆的说法,这将是 "有史以来最好的一次"。现在进行全面重建依旧来得及。在卡塔尔,弗利克似乎已经从他那段梦幻记忆回到了冰冷现实。他在对日本的世界杯揭幕战中把自己球队的防守搞得一团糟,德国队输掉了比赛。虽然对西班牙的调整是正确的,但弗里克没有坚持对哥斯达黎加的良好开局,直到比分落后以后,才幡然醒悟,这就更令人难以理解了。辞职对于他,对于球迷都是一种解脱,一切在于是否有那个决心去彻底改变这条错误的路线,拨乱反正,而不是教练的更迭,世界上不存在打不出来的战术,但战术的执行也理应按照球队实际来制定,对弗利克的做法,我不能理解的是明知道这条路已经不通了,为什么不换一条道走,如今,德国队已经是走到了一个转折的十字路口,究竟怎么走下去,这就是德国足球面临的最大窘境。
不过有一点,我作为一个德国球迷,从小学什么都不懂,凑热闹看南非世界杯开始,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我依旧愿意等到德国足球重新开花结果的那一天,也许2006年的童话到2016这十年,从4比2哥斯达黎加开始,现在又是一个低谷,又是4比2赢哥斯达黎加开始,会有这种美妙的巧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