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发现日本的有些娱乐作品总是小格局呢?
在当下,无论你是青少年还是成年人,随手找个自己喜欢的电影电视剧小说动画漫画实在是太容易了,但是对比欧美热门娱乐作品和日本热门娱乐作品,你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日本的作品总是动辄把自己格局设计的非常大,但最后无论是自称自己是冒险作品,还是魔法战斗作品,还是异世界,永远跳不出来小格局?
以魔法小说举例,日本最知名,销量最高的那几部代表作是魔法禁书目录,在地下城寻求邂逅是否搞错了什么,re从零开始的异世界生活,盾之勇者成名录等等,就算作者努力构造大格局,但是仔细一想,终归还是几个人打架的格斗。以其中构思格局最大的作品魔法禁书目录为例,魔禁设定可谓足够丰富,魔法侧,科学侧,暗部组织,学园都市格局看似非常之大,甚至引起世界动荡。但是仔细一琢磨,各派其实就是派了三四个人在对打,然后打赢打输就看你的属性如何了。
re0和盾之勇者成名录设计的比魔禁简单易懂一点,但是格局设计的也非常大,动辄影响他国格局和王室选举。
问题是突然有一天,你看着看着就有一种既视感:感觉这不就是好像自己在玩攻城略地的RPG手游而已吗?说是世界很大,其实就是在开疆拓土,拓展势力而已。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人总是会给日漫主角加个中二,热血,龙傲天之类的标签,但问题是所有虚构作品青少年都是这样的吗?很简单,不是的,类比欧美热门魔法小说:哈利波特,指环王,霍比特人等那些作品主角,估计没人说那些主角是中二病热血沸腾龙傲天少年吧?关键他们也是青少年啊。同样看完这些以后,我不知道观众是更向往去学园都市,还是去异世界来一个冒险,还是说去霍格伍兹学院呢?
如果类比推理作品就更加明显:
实际上日本的名侦探柯南和英国的福尔摩斯小说不存在说前者给少年看,后者给成年人看的区分,福尔摩斯探案集在很多小学生的书单里就有,可以说全年龄都可以看,但是你仔细一思考,你能从柯南里感受日本文化气息,也能从福尔摩斯感受到19世纪烟雾缭绕,污渍横流,哒哒马车声,昏暗灯光,大本钟回荡的伦敦,以及只有一条小路通往郊外庄园的故事背景。单论印象深刻的话,小时候的我们也没去过日本和英国,不存在哪个更有代入感,但是福尔摩斯自它连载的那一刻起就火爆全世界,这个无需多言。
再类比一下,日本游戏生化危机把它看作是个大格局设定下的解谜战斗游戏,而改编过来的好莱坞电影明显把它格局放大了,无论游戏玩家乐不乐意,毫无疑问生化危机成为游戏改电影最成功的一个系列,完全按照粉丝来的游戏改电影,至今活在哪里呢?(比如极品飞车电影明显没有速度与激情人气高,刺客信条电影也一般般)
这个如果真的思考的话,或许对于日本那么小的国家来说,他们这样思考的情节可能已经足够受人欢迎,但是论放在世界影响力,恐怕屈指可数,并且差的非常远。
另外,很多人说不要在虚构作品里找真实感,认为娱乐作品就是不带脑子,娱乐就好。这里需要反驳一下,显然谁都知道漫威那些是娱乐作品,也知道魔法根本不存在,异世界也不存在,但是谁都阻拦不住哈利波特粉丝去霍格伍兹学院和九又四分之三站台圣地巡礼(我应该没记错吧,记错请更正),谁都知道自己手推车撞那个站台会出事吧?当然也阻拦不住福尔摩斯粉丝去贝克街圣地巡礼,或者甚至有人为了指环王去新西兰旅游。
所以本质上与作品是否虚构无关,与它是否娱乐无关,与它能不能写出一个好的,起码逻辑通顺的作品,三观摆正有关。中规中矩,日漫似乎一直呼吁宅在家里的人为了梦想啥的走出去,实际上谁都知道可能自己也逃离不了这压力山大的学业工作,也掉不出好东西和美少女,所以人们才说躲藏在二次元里寻求梦想,然而同为虚构作品,其他一些以小说漫画为载体作品也没鼓励读者走出去,读者就自然而然离开家了,所以还是希望作者本身不要是个宅男坐而论道才能鼓励读者出去吧?
最后补一句:论挺身而出的虚拟英雄,擎天柱,蜘蛛侠不比日漫塑造的英雄更激励人心?论最想去的地方和度过什么样的人生,谁不想遇到一个霍格伍兹学院那样的同学和学校呢?这才是青少年最为简单却又无法被嘲笑被替代的梦想嘛!
PS:从这个角度思考,日漫最优秀的是那些小格局的作品:比如恋爱细腻度这个着实无可比拟,如四谎,月色真美等作品,相比之下欧美就劣势了,看傲慢与偏见,简爱等作品,感觉描述恋爱细腻度远远不如日漫表达的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