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判断-真假能否」解题思路:「协力从简」法

全文字数|1.0千
阅读时间|3分钟
图片来源|网络
1.「真假能否」题的定义与特点
2.「真假能否」题解题方法:「协力从简」法
3.对于「真假能否」题,一定要按照实战去练习
「逻辑判断-真假能否」题非常有趣,经常令考生爱恨交加。此类题目对考试头脑的灵活性要求非常高。

一、「真假能否」题的定义与特点
所谓「真假能否」题,就是给出两类元素,然后以「真、假、能、否」等定义来联系、限制元素之间的对应关系,从而逐步推理出正确答案。
典型描述包括:
「甲乙丙三人中,只有1人说的话为真」
「张强只能周四或周五值班,王刚可以在除周一之外的任何日期值班」
「只要不下雨,A就会选择骑自行车出行;在任何天气B都会选择坐地铁出行」
「五个小朋友小红、小明、小亮、小颖、小伟手拉手坐成一圈。其中,小红和小伟不相邻,小亮和小明相邻……」
上面这些句子都是「真假能否」题型常见的框架。
相比起很容易让考生纠结的「最强程度」题和平淡无奇又需要下功夫的「条件推理」题,「真假能否」题给考生最直观的感受就是:非常有趣,又爱恨交织。
非常有趣,即此类题没有任何理解难度(无需考虑程度是否最强、逻辑推理条件是否满足),其解题思路如同在迷宫中选择正确的道路那样,层层推进、步步为营,解题过程非常有成就感。
爱恨交织,即此类题一般出现在接近「资料分析」的位置,往往此时时间已经非常紧张。由于「真假能否」题涉及元素较多,在时间压力下,很多有能力解出正确答案的考生被迫选择了放弃,送出了宝贵的分数。
总体来说,「真假能否」题的绝对难度要低于「最强程度」和「条件推理」,考生要做的就是保持清醒的头脑,快速找出通往迷宫出口之路。
二、「真假能否」题解题方法:「协力从简」法
「真假能否」题中的元素之间联系、限制的关系往往较为复杂,因此其解题过程必须遵循两个原则:
一是「手脑协力」,即通过动手用纸笔建立不同元素之间联系、限制的关系;
二是「从简入手」,即解题时要全面考虑题干和选项,从较为简单的角度去列出元素之间的「真假能否」描述能否成立。
两个原则合并简称为「协力从简」法。
三、对于「真假能否」题,一定要按照实战去练习
在公考备考过程中,很多考生更喜欢「看题」而不是「做题」。这种做法的对错在此就不展开了,但有一点建议,那就是对于「真假能否」题,一定要按照实战去练习,不要直接看解析。
说实话,直接看「真假能否」题的解析是很爽的,因为会有很强的成就感,但这种成就感不是自己的。当大脑习惯了这种成就感之后,可能就会产生惰性,从而失去做题的动力。
对于「真假能否」题,要尽量少看题,多做题;不要直接看答案解析,要自己思考并解题,最后再和解析进行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