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不想凡事都贏的,是聰明人

2022-03-23 10:51 作者:天羅地網  | 我要投稿

“那是個下雪的早晨,我躺在床上,聽見一群野畫眉在窗子外面聲聲叫喚。”

 

作家阿來,在35歲那年寫下了《塵埃落定》的開頭。

 

那是高原上五月的一天,阿來的窗外,是一片白樺樹林,五月才開始綻放新芽。

“那個下雪的早晨,我們的主人公醒來了,聽見一群野畫眉在窗外聲聲叫喚。”

 

從這個畫面、這一行字開始,阿來彷彿進入了“下筆如有神”的境界,一直寫了下去。

 

寫到差不多三分之一的時候,他發現,這就是他期待的那種好小說。

 

事實也是如此,雖然經歷了曲折的出版過程,從完稿到出版,花了五年十年,但《塵埃落定》一舉成名,獲得第五屆茅盾文學獎。

 

之後的20多年裡,《塵埃落定》也一直霸占著圖書排行榜和書店最好的位置。

不想凡事都贏的,是聰明人

 

四川阿壩嘉絨藏區,一直流傳著“十八個土司”的傳說,這裡曾經被十八個土司管轄。

 

土司既是土皇帝,又是農奴主。

 

他們在轄區可以建立自己的官寨和軍隊,也掌握著當地一切生殺大權。

 

百姓皆為農奴,為了活著,他們為土司提供繁重的勞役,負擔沉重的貢稅。

 

《塵埃落定》的故事就發生在土司製度的末期。

 

草原內,是綿延百年的土司製度;草原外,炮火連連,一個新的世界將要誕生。

就在新舊交替的時代,一個“傻子”出生了。

 

“傻子”是聲勢顯赫的老麥其土司家的二少爺,天生就帶著傻氣。

 

出生一個月還不會笑,出生兩個月,無論別人怎麼逗他,他的眼睛也都沒有任何反應。

 

老麥其土司命令他笑一個,他一咧嘴,口水就從嘴角流下來。

 

母親看到這樣的情景,別過臉忍不住掉淚。

傻子長到十四五歲的時候弄明白一件事,其實自己一點都不傻,只是別人把他看成了傻子,於是他乾脆就把自己裝在了這個傻瓜的殼子裡。

 

因為他發現,以傻子的形像出現在眾人面前,好處有很多。

 

比如,大太太生的大少爺對傻子就很好,因為他知道傻子對自己無法形成威脅,所以也不防備,傻子就可以安心地成長。

 

傻子可以做很多別人想做又不敢做的事情,說別人不敢說的話。

 

父親因為看上了一個部落頭領的妻子,就設計害死了頭領,把女人帶回家,做了三太太。

 

傻子的母親憎恨這個女人,想要找機會殺了她,傻子對母親說,“是父親殺了她男人,搶了她來,不怪她。”

 

聰明人即使明白,也不敢這麼說,但他是傻子,說了別人也不會拿他怎麼樣。

傻子心裡時常可憐自己的哥哥,因為哥哥總是擔心自己表現得不夠聰明。而自己是傻子,所以,自己不用有這種擔心。

 

對他來說,傻是一種保護色。

不想凡事都贏的,是聰明人

 

在電視劇《士兵突擊》裡,許三多和成才代表了兩種人。

 

成才聰明、精明,總是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東西,為了達成目標,他努力,也會割捨“不拋棄不放棄”的精神。

 

許三多看起來木訥、自卑,不像成才那麼懂人情世故,身體素質也比不過連里大部分人。

 

他最大的亮點,是一條道走到黑的堅持。

 

老麥其土司的兩個兒子也形成了這樣的對照。

 

大少爺是正常又聰明的人,從小跟在麥其土司身邊,深諳管理之道,是理所當然的土司繼承人。

 

但在幾個關鍵選擇上,大少爺卻輸給了傻乎乎的弟弟。

麥其土司因為把自己的土地裡種滿了罌粟,而發了大財,別的土司們看著眼饞,都來跟他要種子。

 

家裡所有的“聰明人”都反對把種子給其他人。

 

只有傻瓜二少爺不這麼認為,在他看來,這是一個很簡單的事情,就算不給,種子早晚也會被風或者鳥帶到別的土司那裡,只是時間問題,誰都攔不住。

 

果然,其他土司想盡辦法偷種子,將種子帶給麥其土司的人,也希望其他人能廣泛種植,大家很快就都種起了罌粟。

 

對於麥其家而言,今年還要不要繼續種罌粟呢?

 

傻子討厭罌粟,他分析,土地都被用來種罌粟了,糧食就少了,糧食少,大家就會挨餓。

 

這一次,父親聽從了他的建議,麥其家糧食大豐收,而別的土司則顆粒無收,災民無數。

不想凡事都贏的,是聰明人

 

官寨裡的糧倉,裝不下豐收的糧食了,麥其土司在領地的南方和北方各修了一座糧倉,交給兩個孩子管理。

 

自己強大了,大少爺腦子裡,都是打仗和征服,他把糧倉變成了自己戰鬥的堡壘,對南方的另一位汪波土司發動戰爭。

 

結果卻被汪波土司打得很慘,糧食也被搶走了。

 

另一邊,傻子則苦心孤詣,在糧倉周圍開闢貿易市場,設立銀行、飯店,儼然建成了自己的小王國。

 

鮮明的對比,讓大家發現,誰是真的傻,誰只是大智若愚。

 

兩個兒子的爭斗在所難免,大少爺眼中,充滿了嫉妒和仇恨。

 

如果把土司的位置留給傻子,大少爺一定會立刻掀起一場戰爭。

不過,無論是兄弟間的暗戰、老麥其土司一家的權力爭奪,還是18個土司之間的殘忍殺戮,最終都抵不過時代的浪潮。

 

小說的結尾,解放軍的砲火炸開了寬闊的大路,向著土司們的領地挺近。

 

有的土司投降了,有的要聯合國民黨跟共產黨大干一場。

 

但是,在新舊時代的交替點,舊的注定消亡,新的勢不可擋。

 

傻子什麼都沒有做,他知道,一切都將成為廢墟。

 

麥其家的官寨塌了,紛爭、仇殺全部消失了。

 

硝煙終究要吞沒古老與陳舊,飛揚的塵埃也終究會不疾不徐,緩緩落下,埋葬這裡的一切興衰成敗。

 

傻子坦然地接受了這一切,在滾滾向前的歷史的車輪裡,一個舊的世界終於塵埃落定。

在書裡,罌粟是個特別的意象。

 

盛開時,它美得不可方物;收穫時,卻是最黑暗的存在。

 

它是依賴、是沉迷、是慾望、是紙醉金迷、是一切爭奪的開端。

面對它,人的慾望暴露無遺。

 

人們為它生、為它死、為它做盡壞事,但只有看上去傻乎乎的二少爺,他不喜歡罌粟,因為會讓他想起“老鼠吃了鴉片後亮晶晶的眼睛”。

 

阿來在書中說:“不想凡事都贏的,是聰明人。”

 

在權力、貪婪、自私、愛恨的掙扎中,傻子似乎總有獨善其身的能力,他從不被這些慾望牽制,才能看到更多的可能、看見未來。

聰明或者愚蠢,有時只是看一個人是被慾望牽制,還是能牽制慾望。

 

如此而已。


不想凡事都贏的,是聰明人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