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关于马林老师和记忆宫殿宁梓亦老师两位观点的综合见解(可友好讨论,勿喷)

2023-04-08 01:11 作者:极丶鑫  | 我要投稿

       首先声明本篇文章只代表个人观点,切勿上升到道德等层面,如果觉得我说的有不对或者不恰当的地方可以指出,我也会积极改正。或者觉得我说的纯属瞎扯或者扯淡的也请你直接划走本篇文章,就把这当做是一个玩笑就好了。

       两位老师的观点冲突主要是在人是由理性驱动还是由情绪驱动上。我看了两位老师的视频,自己往下分析之后发现这其实不算是由理性或者情绪驱动的冲突。这里我举一个例子说明一下,你也可以说我以偏概全,但我只是认为这样可以更直观的说明两位老师的观点到底在哪不一样。

       我以背单词为例,这里的背单词是没有数量上限的,也就是说有无穷多个单词要背,以便体现出我要说明的事物。这里说的两种假设也是单一的假设,即考虑情绪的作用时不考虑理性的作用,考虑理性的作用时不考虑情绪的作用

       1.假设先以情绪作为驱动,背无穷多个单词肯定会让情绪感到极其困难。这时候可以先分解目标,比如我先只背一个单词。好,这时候我的第一个单词背完了,情绪上感觉还不错。然后我继续定目标,还是只背一个单词。好,这样我一共就背了两个单词。按照这个方法背下去,因为我每次的目标只是背一个单词,所以我的情绪总体上来说不会很痛苦。好,继续这样背下去。到后面我们就会发现一个问题,因为人的精力(或者说是意志力,心力等等之类的,后面所提及的精力也是如此)并不是无限的,所以当我们背到一定数量的单词后,我们的大脑或者身体就会开始产生疲劳或者累的感觉,这些感觉从情绪上来说是痛苦的,但这是身体上的因素,这个时候我们先不讨论去休息或者做一些可以恢复精力的运动等帮助我们回复精力的情况。这样下去,身体上传来的痛苦会逐渐大于完成目标的喜悦,那么当身体上的痛苦等于完成目标时的喜悦时,这个时候我们从情绪上来说通过背单词已经不能让我们继续保持平静了,而且继续背单词还会消耗进一步消耗我们的精力最后导致痛苦大于快乐,我们便会停止背单词。

        2.假设以理性作为驱动,背无穷多个单词从情绪上来说是困难的,但是我们知道这件事必须要去做,于是我们开始消耗精力去背,一样的,我们不考虑去休息或者别的回复精力的情况。照这样背下去,最后我们会由于理性压制不住身体传来的痛苦感而结束。

        这里我们先不考虑两种驱动方式最终能背下的单词数分别是多少,因为我要讲的东西在后面。

        这里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靠情绪驱动还是靠理论驱动,如果目标是无限大的话最终决定我们能走到哪一步最关键的是精力,如果精力没有了无论你什么事都干不了,就像让一个普通人去跑2000公里,基本不可能完成,更别说他跑完之后还要靠理性或者情绪驱动去跑3000公里,就算我们知道不跑完我们就会嗝屁,问题是完成这个目标不本身就是在要我们嗝屁吗,这时候你去靠情绪或者理性驱动有用吗,没有用,因为你的精力上限就那么多,一旦要做的事比你的精力上限还高,那么这事你靠什么去驱动都没有用,从化学上来说的话,能量都没有了,干什么事不都是白干吗。所以结合这个例子,我发现了更为底层的东西。那就是我们的精力。

        两位老师的观点都没有错,我们引入精力这个概念的话就很好解释通了

        首先,从情绪上来说,如果我今天要完成某项工作,我的心情又比较好的话做事情就不会耗太多的精力,如果心情差一点呢,做事情就会感觉吃力,会更加消耗我们的精力。所以从精力的角度来说,好情绪来说可以帮助我们节省精力,节省了精力我们不就可以去干更多的事了吗,所以马林老师的观点没错。

        然后,从理性的角度来说,比如我今天要完成某项工作,但是这对于我来说大部分都不会说是感觉到快乐的甚至说是感觉很痛苦对吧,然后理性告诉我们这是我的工作,我们又必须去完成,于是我们还是不得不消耗精力去工作,甚至可能因为心情不好而导致精力消耗增加。宁老师还提出一个观点,就是能力可以让我们做起事来不那么费劲,我当然也很赞同,同一件事一个能力高的人去做和一个能力差的人去做,那么能力差的人做事效率会比能力高的人低,这就导致他不得不消耗额外的精力去完成这项工作,最后导致了能力高的人可能只是消耗了一小部分精力,而能力差的人缺消耗了大部分精力。由此我们也不难看出能力对于精力也是有一定影响的。宁老师也说过,我们应该去磨练自己的心智这样就相当于提升我们的精力上限,上限提升了能做的事自然也就更多了,所以,宁老师的观点也没错。

        两位老师的观点如果都是建立在精力足够的情况下,那么情绪驱动和理性驱动(加入能力这个因素)都没问题,利用的好的话都可以帮助我们节省精力。

        最后,本文所探讨的东西肯定具有一定局限性,也请大家不要举些极端例子,我所探讨的前提条件我已经说过了,现实中的情况肯定是更加复杂的。最后声明这个东西不是我发现的,这个模型也有很多人提到过,我只是具体分析一下,这仅仅这是个理论而已。

关于马林老师和记忆宫殿宁梓亦老师两位观点的综合见解(可友好讨论,勿喷)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