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创+食品”:文化创意与食品产业如何融合?
文创+食品”释放鲜活的意义
近年来,“文创+食品”的创新产品层出不穷,掀起了一波波消费热潮。
对于将食品和文创结合,国内各大博物馆也乐此不疲。将食品赋予各种文化艺术,不仅让食品产业更具有鲜活的意义,而且也拉长了产业链条,摆脱了“千品一面”的困局。那么,文化创意产业和食品产业究竟应该怎样融合,才能迸发出更加深入人心的火花呢?

创意先行让食品有故事
不同于其他行业,食品行业做文创风险较大,可批量生产与不可批量的成本差异、保质期和销售周期的冲突、开模的成本等,使得每款文创食品的诞生背后都会有许多辛酸,所以在选择哪些食品做文创时要特别慎重。更为重要的是,还要坚守食品安全和品质精良的底线,必须严格遵守食品安全法和商标法,让人们看得安神、吃得安心。
食品行业做文创的意义不仅在于增加食品产业亮点、销量和关注度,而且还应该品味背后的文化。我们看到现在的一些文创食品,没有自觉地融入文化叙事,缺乏别出心裁的创意和故事性,很多只是简单的器型复制或对文化概念、意象的“贴牌式”生产,能走多远还待时间的验证。

食品行业自身的文化创意既要有文化基因、地域特色、行业特色和品牌文化的渗透,也要有创意文化的体现,这样才能产生更强大、更持久的生命力。因而,文创食品还应坚持文化的标准,加强创意开发能力,提升食品的文化内涵和附加值,做到先卖文化卖底蕴,然后才卖食品本身。好故事让“文创+食品”巧妙融合。
艺术介入让食品有美感
色香味形俱全,现已成为人们对食品行业的普遍需求。食品本身的色彩不仅影响食欲,还能带来一系列味觉联想,就像你走进冰淇淋店铺,第一眼关注的已经不再是标签上的文字,而是冰柜里五彩缤纷的冰淇淋。

色彩是开启味觉的第一把钥匙,所以当下的食品色彩,已然转变为一种食品创新的艺术,食品企业有必要邀请“艺术介入”,对自身的色彩色调色系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设计,开发出多种多样符合现代审美的玩法,实现味觉到视觉的转换。
在文化艺术的加持下,食品行业健康发展被赋予了更多的想象空间,从舌尖的享受到精神的满足,走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不断创新创意,才能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