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权对机构的战略价值
观点 × 工具 = 盈利

交易的胜率由观点决定,观点来自于研究,不管是基本面研究、宏观研究、量化研究、技术面研究,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持续的产生高胜率的观点。
交易的盈亏比(赔率)由工具决定,观点可以复制别人,但交易必须自己做。要进场交易必然会涉及到具体的品种,金融市场里所有可供交易的品种都是工具,包括传统工具如股票、现货,也包括衍生品工具如期货,以及更复杂的衍生品期权。工具的作用,是尽可能以更高盈亏比表达观点,简言之,就是对的时候多赚,错的时候少亏。
一家机构要想长久生存,持续盈利,必须在两个环节都要建立竞争优势,缺一不可。
国内机构普遍对观点的环节比较重视,大部分从业者都认为只要有了正确的观点,就必然能得到正确的结果。但其实观点与最终盈利之间还有着很长的距离,再正确的观点,也需要通过入场交易才能变成盈利,在实践中也不乏由于对工具运用不专业,在交易环节出现问题,最终导致正确的观点得到了亏损的结果的例子。一家金融机构,如果能够熟练掌握各种金融工具,尤其是期权为代表的非线性工具,必然会得到更高的盈亏比,从而建立起自己长久的竞争优势。
观点和工具这两个环节是可以互相独立操作的,既可以同一个团队完成所有的环节,也可以由不同的专业团队负责不同的环节,发挥各自的优势,分工合作,产生乘数效应,获得更强的竞争优势。
期权是非常强大的风险管理、收益增强、观点表达的工具。从过去只有多空两个方向的平面交易,进入到价格、时间、波动率等多个维度的立体交易模式。
期权作为非线性工具,能为底层资产提供比股指期货更加灵活的风险对冲手段。股指期货对冲的缺点,长期的贴水带来的成本,指数上涨时巨大的保证金占用,以及对冲掉权益资产上涨时的收益,用期权对冲都可以克服。而且期权还能根据不同的需要,设计出多种组合。比如,针对价值投资,趋势交易,宏观对冲,事件驱动,量化交易等不同类型的策略,都可以设计出相应的对冲组合。期权对冲当然也有自身的不足,比如交易损耗较高,大部分对冲策略会损失时间价值,隐含波动率较高时对冲成本较高等问题,虽然无法完全代替股指期货的作用,但必然会极大的提升专业机构的风险管理能力。
期权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可以精准的表达任何观点。只要能用逻辑语言描述清楚的观点,都可以设计出与之对应的期权组合。交易的自由度和精准度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在传统工具的平面世界,由于受到工具的限制,基金经理往往不需要把观点描述的非常精确,就可以制定交易计划。在期权的立体世界里,由于构建投资组合有太多的选择,会倒逼基金经理把自己的观点打磨的非常精准,这也会提高私募基金的交易水平。
传统的线性工具,只能在标的涨跌这一个维度进行平面交易,而且只能依靠特定行情的发生才能盈利。期权的加入,把交易从平面扩展到了方向、情绪(波动率)、时间三个维度构成的立体空间,在不同的方向都可以交易。而且不但可以通过发生特定的行情来盈利,还能通过特定的行情没有发生来盈利,盈利手段大大丰富。
掌握期权工具的过程,还会练就期权思维,期权思维会帮助我们从全新的角度看市场,发现很多以前看不到的高确定性的交易机会。
以上这些期权功能和期权思维的综合运用,会极大的拓宽交易模式,丰富盈利手段,与投研能力和传统工具的应用结合起来,会构成一家专业机构竞争力长久的护城河。
本文(本公众号)所有内容仅限于投资者教育,所有内容不构成任何交易指引性建议,投资者需独立承担自己投资决策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