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腺嘌呤致男性不育症动物模型【动物实验代做】

2022-03-30 11:20 作者:吉田bio  | 我要投稿

腺嘌呤致男性不育症动物模型【动物实验代做】

【造模机制】腺嘌呤是一种含氮杂环嘌呤类化合物,是合成维生素 B(腺嘌呤磷酸盐)的主要原料,最终代谢产物为尿酸。腺嘌呤可导致睾丸等生殖腺体组织损伤,重量指数降低及功能损害,进而精子数目减少,睾酮、黄体生成素等均降低,突出表现为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低下,反映了中医肾阳虚性功能障碍的特点。

【造模方法】

1.动物和试剂 SD 和 Wistar 雄性大鼠。腺嘌呤。

2.模型制备方法 1:1~2 个月龄 SD 健康雄性大鼠,体重 220~250g。给予高嘌呤饮食(每 100g 固体饲料中混入 0.75g 腺嘌呤),自由饮食;15 天后给予正常饲料。方法 2:雄性健康 Wistar 大鼠,按 50mg/(100g*d)剂量腺嘌呤,连续灌胃 12 天可造成比较明显的生殖损伤,制作成雄性大鼠不育症模型。

3.观察指标: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生成激素(LH)、睾酮(T),精子活动率和密度、脏器称重、精子活率,畸形率(检测方法依据《现代药理实验方法》),大鼠处死后,迅速摘取附睾尾部近输精管端,剪一小口,随即有少量精液涌出,取一载玻片蘸少量精液,用少量生理盐水稀释后,立即在显微镜下观察精子的活动,计算精子活动百分率,并观察精子形态有无头尾断裂和其他异常。

【模型特点】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生成激素(LH)、睾酮(T)等性激素的分泌量较正常雄性大鼠明显下降。精子活率和密度也显著下降。生殖器官(睾丸)和肾脏重量较正常大鼠呈缓慢的进行性下降。

【应用范围】广泛应用于治疗不育症药物的开发,是最简便有效的不育大鼠制作方法。

【注意事项】腺嘌呤诱发雄性大鼠睾丸功能损害的确切机制还不清楚,在个体上出现两种不同器官的损害,也给研究男性不育症的发病机制和筛选有效防治药物带来了复杂性和不可确定性。

【模型评价】近年国内外同行在不育症动物模型的研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一般认为研究中医肾亏不育证的模型中,从模型动物的表现以及实际操作方面比较,以腺嘌呤(adenine)模型最优。该模型是在肾衰竭模型基础上进行改进形成的。腺嘌呤能够诱发雄性大鼠睾丸功能损害,所以常用来作为男性不育症模型的研究。有研究发现在早期腺嘌呤可直接降低 17-羟类固醇脱氢酶的活性,此酶可将雄烯二酮还原为睾酮,17-羟类固醇脫氢酶活性降低,导致睾酮合成减少。该模型大鼠生育能力明显下降,全部不能使雌鼠受孕。但经药物治疗后,生物化学,组织学异常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表明该模型是一种睾丸功能损害的肾阳虚不育症模型。

文章转载于北京吉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腺嘌呤致男性不育症动物模型【动物实验代做】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