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默写 | 《论语》十二章理解性默写题目+答案(word+ppt)【全】

1.《〈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君子与小人价值指向不同,道德高尚者只需晓以大义,而品质低劣者只能动之以利害的句子是“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2.《〈论语〉十二章》中表现文采和质朴兼备才有人格魅力的两句是“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3.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强调《诗》的重要性,认为《诗》可以“兴”“观”“群”“怨”,还可以“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4.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仁就是要克制自己,按照礼的要求去做的句子是“克己复礼为仁”。
6.在《〈论语〉十二章》中,既强调榜样的良好作用,又强调自我反思的句子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在《论语·颜渊》中,孔子认为一旦克制自己,按照礼的要求去做了,天下的人就都赞许你有仁德的句子是:“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8.青年担当着国家社会兴盛的重责,应当以《论语·泰伯》中曾子所说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自勉。
9.《礼记·中庸》说:“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孔子在《论语·子罕》中说“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具备这三德。
10.在《〈论语〉十二章》中,“朝闻道;夕死可矣”两句最能体现孔子的道德价值观:懂得了仁义的道理,就应该用自己的一生去实践它,有时为了捍卫它,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11、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由此可以想到《〈论语〉十二章》中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2、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人要有远大的理想和目标,要承担起实现强国梦的重大责任,曾子在《〈论语〉十二章》中也说过类似的语句:“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13、《〈论语〉十二章》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两句,揭示了处理人际关系的一项重要原则——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同时体现了更强的自我责任感和道德约束力。
14、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堆土成山这一比喻,说明功亏一篑和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其中功亏一篑是因为“吾止也”,而能够持之以恒则是因为“吾往也”。
15、《〈论语〉十二章》中,“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反映了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价值追求。
16、《〈论语〉十二章》中,孔子阐释君子应勤勉做事而谨慎言谈,并向有道德的人学习以匡正自己的句子是“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17、《〈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强调人要有仁爱之心,否则遵守礼仪也没什么用的句子是“人而不仁;如礼何”。
18、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仁就是要克制自己,按照礼的要求去做的句子是“克己复礼为仁”。
19、《〈论语〉十二章》中探讨文与质的关系的句子是“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20、《增广贤文》有言“知已知彼,将心比心”,此语与《论语·卫灵公》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讲的道理相似。
21.《论语》十二章中论述“士”要抱负远大、刚强勇毅、责任重大的两句是:“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22.《论语》十二章中强调让别人成为自己修身养性的镜子,学习好的,摒弃不好的句子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3.“你宽容一点,其实是给自己留下一片海阔天空”,这句话让我们联想起孔子在阐释“恕”这种儒家思想时所说的两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5.为了表达人们为追求真理而献身的精神,我们可以用《〈论语〉十二章》中的“朝闻道;夕死可矣”这两句话来概括。
26、孔子在《论语·雍也》中探讨文与质的关系的句子是:“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27、孔子在《论语·学而》中谈到君子不要求吃足,不要求居住舒适的句子是:“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28、孔子在《论语·里仁》中谈到早晨得知道理,当晚死去也甘心的句子是:“朝闻道,夕死可矣。”
29、孔子在《论语·里仁》中谈到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义利观的句子是:“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30、《论语·卫灵公》中,子贡询问孔子有没有可以拿终身去实践的一个字,孔子告诉他是“恕”。接着孔子又对“恕”做了进一步的解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1、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人为鉴,以明得失”,由此可以想到《论语·里仁》中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2、青年担当着国家兴盛的重责,应当以《论语·泰伯》中曾子所说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自勉。
配套学习视频链接:【名篇默写 |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论语》十二章理解性默写】 https://b23.tv/XqVEJuM









配套学习视频链接:【课堂检测 | 《论语》十二章理解性默写-哔哩哔哩】 https://b23.tv/qVCW5n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