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当李小为想为硬笔书法争取一席之地时,不料...》

2023-06-26 23:59 作者:李小为-  | 我要投稿

前言

        话说,2023年的6月22日,小为背上书包,踏上了寻找老师父的路途,只为求得真经。

        小为抬头看了看招牌,上面赫然写了四个大字:鱼堂一溯。

        小为拍了拍身上的尘土,走了进去。众所周知,拜见老师父,肯定没有那么简单,但是小为是有备而来的。传闻,鱼师父来头不小,是一个想要将书法理论大一统的男人,而且鱼师父教人非常认真,就算是硬笔,鱼师父也会尽其所能,给前来拜访的人说道说道。

        众所周知,小为是不会毛笔的,但是硬笔学习了一段时间,也有点自己的心得,此次前来,也是带着哒哒的疑惑,想要挑战一下鱼师父,跟鱼佬battle一下(目的就是为硬笔在书法界争取一席之地)。

        众所再周知,一开始都是要先试探试探对方的认识和判断,互相有个基本的共识之后,其实才能真正进入提问的环节,不然,就有可能提问和回答的内容是错位的,高低不同,就无法请教到点上,又或者只能在一些表面的问题上周旋,无法就一个问题深入追问下去。因此,小为也不知道此番登门拜访,能问到什么地步,鱼师父又会不会持续地搭理小为的连环夺命追问问呢?

        然而,此番请教,持续了三天三夜......(其实是4天,但是三天三夜比较好听)

那么接下来,小为就摘取部分内容分享给大家,让各位有心人也能多多感受鱼老师,感受书法的魅力吧。

 

        小为:鱼老师,看看这字,浇浇。
        【内功心法:初步登门拜访,当然是要先拿字给老师看看,有一个客观的基础,才知道小为本身到底能不能、适不适合问到更深入一点的问题。如果是基础没把握好的时候,就提问深入的问题,那很多时候只会卷进概念的漩涡里,出不来。而且到底能提问到什么程度,也要看小为能不能顺着老师的反馈中捕捉到可以继续追问的地方。比较深入的问题,通常都是需要在很多前提和基础上,进行讨论的。网络上很多关于概念的骂战,都是因为没有前提,直接在表面的词义中争论,争论不出什么结果,因为复杂的概念不是以对错来区分,而是以怎么运用比较合适,来做取舍的。有兴趣的童鞋也可以看看小为专栏里发布的《书法学习之这样也错,那样也错》啦】

        鱼老师:你可以考虑一个问题,就是你一笔写完以后,你以什么样的方式去连贯到下一笔,其实这个时候是关乎一个生理的,肌肉记忆的问题。
        那如果说你不看帖。你从这个框的竖写完是怎么写到那个横折的横的起笔的,在空中你的肌肉有没有形成肌肉记忆,有没有发力,是怎么过去的,这个是你现在需要考虑的,因为你现在断笔处容易漏气。

        【嗯,小为也是认可的。在做临习的过程中,断开是常见的一种不良状况,也是很多人由于过度在意临的像,而从来没有考虑书写性,出现的大问题,就是不会写字了。这是小为本身也在关注的,也是小为认可鱼老师理念的原因之一。显然,鱼老师在这里也提出了更进一步地对书写连贯性的要求。为此,小为也尝试做进一步的试探,就是提升连贯性之后,书写会不会出现其他问题呢?】

        小为:噢噢,这样子。

        那老师平时看那些比赛展的作品会不会也很多存在这种断笔出漏气的情况呀?

        或者是我看到他们写字的视频的时候,虽然是断开的,但是他们会重新把笔放在上一笔的地方,重新假装连接的下一笔的位置,这样是可接受的吗?


        小为:这样的会好一些吗?有连贯的气息吗?

        鱼老师:就感觉明显要好一些,你刚说的那种啊,一笔断了,然后再从这一笔起来是可以接受的,那这样的话,这两笔呢,还能算是齐同。

        但是如果这样呢,多段的连续就会比较难以为继,因为古人的厉害就在于它可以在多段连续中产生复杂的演变。那如果说中间一段一段写呢,它其实很难产生极其微妙的东西。

        小为:噢噢噢(只是好一些呀,那难度还挺大的)
        【对,我在威胁鱼老师】

        鱼老师:其实是有比较大的改变,其实好了不少。【哈哈,老师夸我】

        如果说可以在这过程当中,有更熟悉的方式表现出来,就更好。因为他到最后啊,要成为你自己的一种肌肉记忆。

        这种肌肉记忆如果说形式慢慢锤炼得越来越精致,或者越来越复杂的时候,它就会接近古人的那种自然书写。

        小为:噢噢,明白了。

        那....

【对,小为不相信莫斯科的眼泪,又偷偷摸摸地摸出一张姜夔的小楷,想追着问问鱼老师,这种连贯性真的会有这么极致的追求吗?或者说,像这种小楷也有这种连贯的极致追求吗,但是小为是看不太出来的】

        小为:这种,前后字也会有很连贯的气息吗?

        鱼老师:前后字的连贯来自他把一个字写完以后带入到下一笔的手势,也是有记录记忆的。

        【嗯嗯嗯,虽然鱼老师这里说得很对,但!鱼老师没有提及小为摸出来姜夔这个帖的事情呀。要继续展开攻势了】

        小为:这么细节的吗,那它哪里停顿了,去喝了口茶回来再写,是能看出来的呀?

        鱼老师:因为姜夔的这个呢,它的线条都很直,你会发现当你正常的连续书写的时候,古人没有那么纯然直的线条的,因为再怎么放在一起,它都不可能真正连贯这么长的直线,纯直线。

        小为:噢噢,这样子。

        【嘿嘿嘿,果然鱼老师这方面要求非常高,那不能算我的问题,哈哈哈】

        【路人甲:你小子,找台阶是吧,推卸责任是吧】

 

        小为:鱼老师,那这个连贯的气息,这些我这个字能处理好了吗。感觉老师对这一点,是非常讲究的,平时我看老师讲解学生作业的时候,很多不怎么提到这个问题,是因为他们做得比较好了吗?我感觉自己不是很会看,只能看到一些局部的牵丝连带合不合理而已。

        鱼老师:有的时候,讲解的时候啊,不讲这个问题是因为也未见得是当下最显著的问题,有可能基本用笔也有问题,因为如果用毛笔的话,基本用笔的要求更高,硬笔的话呢,这种结构气脉的要求更高。

        小为:这样子。关于线条的质感,老师好像对硬笔都不怎么说,是不是觉得硬笔只要下笔,线条都是一样的呀。因为在我这里,我会觉得硬笔线条其实也有很大差异,我之前对自己写的线条质量,对比其他人的,觉得会好一些,不知道老师怎么看的呢。

        【开始了开始了,小为准备要为硬笔争取一席之地了。其实小为是很想听听大佬对于小为关注的东西会有什么看法。因为平时也不要轻易觉得自己的什么看法有多重要,这些东西都是必须拿到外面去碰一碰,才能明白自己关注的东西到底是个什么东西的】

        鱼老师:写硬笔,为什么不讲线条呢。因为硬笔的线条虽然有区别,但它要解决相对来说是比较容易的。靠的是什么呢?靠的就是平动能力。

        因为我对标的是这个,比如说民国的老先生,所有硬笔写得好的,其根本就在于,它整体的平动能力好。它能够稳定地输出一个比较水平或稍有起伏的一个方向的力,在这个方向能做到以后,线条的质量的问题就得以解决。然后他基本上就没有什么线条质感的问题了。毛笔更复杂,在解决平动之后,它还有很多更复杂的这个讨论在里面。

        【关于平动能力,这点小为是很认可的,也感觉到这个东西非常重要。但是可能因为小为一直在比较低水平的环境里交流,所以,小为觉得单单是这个平动能力,就比较难达到了。这也是为什么小为看到大多数人的硬笔线条没有小为好的原因吧】

        【路人网友:喂!你说谁水平低?唔?!?】

        【小为:咳咳,不是,你看,他说民国,民国老先生,写得特别好那种,跟这种比】

        【路人网友:噢噢,这样啊,那没事了,放你一马】

        【话虽然是这么说,可是!在鱼老师点评的硬笔里,小为明明感觉到平动能力不强,但是鱼老师也没有怎么提出线条的问题,这是为啥呢?意难平!既然剧情已经发展到介个地步了,只能牺牲兄弟了,对不起了,有云,小为会纪念你此刻为艺术献的身的,阿西吧】

        小为:之前经常有个写硬笔的,叫有云居士,老师还记得吗,老师在视频里对他的评价挺高呀,是因为他的连贯气息很好吗,好像也没有说他什么问题的样子。

鱼老师:有云呢,他有一个优势就在于,他啊,他主要是临帖,那我之所以说他比较这个有天赋,是因为他可以用硬笔把这个经典碑帖当中的这个结构抓得还算准,这个是他的一个优势。

        【唔?主要是他临帖?好家伙,原来小为写的东西,在鱼老师眼里已经跟临帖没有什么关系了,哈哈哈。可恶,虽然但是,好像又很合情合理】

        【这里不得不插播一个别扭的事情,就是,关于网友们对小为奇怪的期待:小为如果说自己不临帖呢,网友就会觉得小为好装啊,偷偷摸摸学习了很多不为人知的好帖吧。如果小为说自己临帖呢,网友又会说,这叫临帖?诶,不是,请问一下你临的哪门子帖?没有一个像的,都是按照自己的在写,你管这叫临帖?】

        【小为:所以有时候你们看到小为回答临过上下五千年的帖都是不足为奇的,因为这是用来回答那些觉得小为装的人的,那小为不装了,上下五千年的帖小为其实都是临过的,融合百家】

        【又或者你看到小为说不太会临帖,也是不足为奇的,因为这是用来回答那些觉得临帖临不像的人的】

        【小为就发现了一个问题,只要别人觉得你写得好,你说你临帖,他们就会觉得你融合了百家,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你说你不临帖呢,他们觉得你要么装的,要么天赋异禀,才情横溢,呸,主要还是装的,肯定偷偷临了很多我们不知道的好帖。说什么王羲之,谁信啊。所以,当他们觉得小为写得好的话,那小为就说:对,什么垃圾王羲之,小为中西结合,融会贯通,深入学习了王宠、弘一法师、姜夔、怀素、颜真卿、苏轼、米芾、黄庭坚、白蕉、田...不对,没有啊,小为没有隐藏最厉害,最不为人知的好帖,没有不告诉你,小为无所不临,临所不无,泱泱历史,举国滔滔,最后才修炼成今天独特的风格和韵味】

        【好了好了,说远了。刚刚说到哪里来着?噢噢,刚刚说到鱼老师觉得硬笔解决平动能力,线条质量就解决了,这小为也觉得很对,但是没解决平动能力的硬笔,鱼老师好像也没有提出这个问题,因此小为心里还是很疑惑,是小为对于线条质量的判断有问题吗?因此,就打算为了艺术牺牲一下有云兄,拿他之前的字来举个栗子】

        小为:噢噢噢【这是回应上面鱼老师说有云的临帖优势】

        那有云的线条质感也解决了吗?我的跟他的来一起看的话,怎么样呢?【威胁鱼老师做出具体的、实实在在的对比,小为想这应该能说到线条的问题吧,没想到,鱼老师一顿夸,给糊弄过去了】

        鱼老师:嗯,应该说你们的线条是不太一样的,你的笔触变化的尺度要更大,这一点也就是说用硬笔来模仿毛笔的这个能力来说可能你要做得更到位一些。【注意,这是具体指上面小为发的那个图,大家不要和小为其他的字混淆了喔】

        如果非要说的话呢,你在圆转方面更有优势一些,他在折笔的节奏上面可能略有优势。          【这个确实是说得很有道理,小为就是更喜圆转,这是众所周又又知的】

        【喂!!等一下,刚刚不是问线条的问题吗,老师怎么转到圆转和折笔各有优势上来了,好啊你,打太极。诶,不对。可能在鱼老师的理解里,老师觉得小为提到的线条问题是圆转、折笔之类的处理问题?那,小为要进一步说明小为关注的那个线条到底是什么才行。】

        小为:老师不会觉得,这些地方的连带牵丝,质量上差很多吗?就是那种过细,变化比较突兀的牵丝,,,我看来的话,我会觉得处理得不太好,不知道我的看法是不是也有问题?【有云可能此时在遥远的天边打喷嚏。为艺术献身实况】

        对了,跟老师说一下,平时我跟有云是很好的。也经常交流硬笔的经验。我知道他很喜欢请教你写字的问题。

        也可能是我的问题,我比较看重这种线条的处理问题,在我眼里比较看不过眼,不过好像我看老师点评一些硬笔的,一直没有提过这个。我心里挺在意的 ,也比较想知道,我这些判断是不是有问题,或者说我看重的东西其实有点过度了?它没那么不好?【小为害怕鱼老师担心对有云造成一些什么不好的影响,所以就多说了一些,尽量消除老师的顾虑】

        我倒是没有跟有云说过这些,因为我只是个人爱好写一写,没有专业训练和学习。平时就是多听听老师,还有其他人的说法,学习一下。看到老师一直没有提过线条的问题,我也是心中一直有这些疑问。是不是我的判断问题呢?

        鱼老师:线条呢,其实我有个经验,就是我们以前在初期学习的时候,对于线条的力量有非常极端的痴迷,所以说很多线条在我们眼睛里面都不好,或许是弱的,或许是不干净的,等等。我们都会冠以这个人不懂用笔。

        但是后来慢慢慢慢慢慢发现真正好线条的欣赏尺度是非常大的。不是我们一开始建立起来的一些感受,这种感受在后面会逐渐地延拓开去,很多明显不成立的局部放在它的整体环境当中,反而可能是非常精彩的。

        就好像以书法为例,我们以前是欣赏不了沈曾植的书写的,他的线其实确实很破,过于破了。包括像何绍基。但是后来慢慢慢慢,尤其是沈曾植,就懂得欣赏他的一个整体的书写的环境,然后书写的节奏,使得他局部虽不成立,在整体上却可以成立。

        小为:哦哦,这样子。线条质感逐渐放宽?我现在完全体会不到。至少,像上面我圈出来的那些,我就没办法接受。

        可是...那江湖体呢?那种线质也是极差。

        怎么来区别?我还积累不到在什么环境下出现的被放宽的线质。

        那,即使是线质放宽点,应该也不可以违背笔毫的科学运动吧?

        不过。。。很多碑的按压写法又是打破这个的。。。

        (感觉......有点复杂)

        打破原先的“好”和科学性,是怎么成立的,脉络是什么,老师有没有兴趣做一期视频说说呀。

        【诚挚地说出自己心中的疑惑是很必要的,而不是直接接受一种概念,要接受一个东西,是需要经历,需要实践,需要有所体会,才能触碰到这个概念背后的含义,不能拿着概念表面的语言解析,就去彰显自己的认知有多高级,这是部分网友常犯的错误,比如拙趣、魏晋风度、古帖等等,有些人只是单纯在摆弄这些词语来彰显认知高级而已,实际上,他们并没有足够的实践和体会,支撑他去理解这些词背后的内涵。】

 

        【接下来这段,各位要认真听了喂】

        鱼老师:这个呢,就,有点,太深了。做这样的事情的确很困难,意义不大的。因为对于更多的朋友来说没有太大的帮助。

        对于你刚刚问到的这个问题是蛮重要的一个问题,是我们以前也会去想的。【好耶】

        其实所谓的线条好与不好,我们脑子里面犯过一个错误。就是有一种先验的、先天的,好的标准在那儿。

        其实它不是一种纯先天的东西,它只是有一定的先验性,有一定的先天性,但它不是纯先天的东西。

        就好像文学与哲学的区别,哲学仿佛是要把事物回归到理的本体,是要去追求那个真相的。

        但文学更多的不是去追求真相,而是去寻找一种...你也体会过,我也体会过,他也体会过的一种感受的巧合,所以他在人的共性当中有一定的先验性,但他不是在追求一个根本的鲜艳的理。而艺术是接近文学的一件事情。

        他的理并不是完全主观的,但也不是完全客观的,他并不是就有一个先天的标准,而是当这个人也这样体会过,那个人也这样体会过,那个人也通过写的字的过程当中,完成了这个过程,那他们互相之间就形成了一种默契,互相的一种共同的认同。

        所以书法艺术在线条的表现力上,它的根本来自人们的书写过程当中的共同经验。

        然后这个共同经验里面有...在一开始,人们容易体会而后期却普遍都会被我们所摒弃的一些习惯,这些习惯的结合就叫江湖体。所以江湖体和我们说的不会写字是两码事。不会写字是它完全不能给你体验到一种稳定的体感,这种经验的共通。但是江湖体。其实会给你非常强烈的经验的共通,但是呢,这个强烈的经验是你所曾经拥有后又被摒弃的东西,所以它让人不适。

        我们说一个人是好人啊,有很多时候不是他所有的方面都好,你找不到一个所有方面都好的人,他这个人身上只要有一个闪光点,那其他的平庸的部分都会变成优点。甚至一些缺点,也会变成优点的一部分,或者会变成可以接受的部分,这才是一件事物真正的原貌。

        所以说我们之所以说一根线条,它到后面这个欣赏程度可以放宽,是因为我们在别处找到了它的闪光点。而要找到这个闪光点,首先我们自己得有更充分的书写体验,找到互相之间的这个共通经验,它不是一种先天的好,纯然先天的道理,而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共通的经验。

 

        小为:噢噢

        (秃然被老师感动到)


        谢谢老师,我能明白老师的意思了

        【此前,小为在某个瞬间也曾经来过类似的取舍和感悟,有兴趣的人可以去小为专栏看这篇《用正不正确来评价艺术,真的好傻》】

        【那么此次的求学之路就到这里啦,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也非常感谢鱼老师的倾囊相授,老师不做的这个内容,那就让小为来做吧,哈哈】

        【对了,还要感谢一下为艺术献身的那位兄台。后来也有跟有云兄交流过,现在的他也开始摒弃过去的一些东西啦,大家都在变得更好,小为在这个过程中也获得了非常多的快乐和启发,与君共勉。正所谓受银鱼鱼不如收银鱼鱼,各位,砸门下期再见~】


《当李小为想为硬笔书法争取一席之地时,不料...》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