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不能合一,就是在给小我介入、接管我们的机会【传讯】
宇宙学院:
by牧之【真久久修改】
人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此处慢慢是多慢,多久,一生不够,千百世够吗?求索,求索什么?你可知作者真正想要告诉世人、后人什么?
他在传替求索的是“知行合一”,“慢慢其修远兮”修的是什么,是知与行之间的距离,从知道到做到的距离。你又可知你从石头到人生你甚至经历了数亿年,你一个“宽恕”课题就用了你几辈子,有的人用了一天。我们常说,一个人在一个坑里可以跌倒一次,两次,但是如果第三次还继续跌倒,我们是不是缺少了“觉察”这品质。人生不是糊涂过,他有他的意义,而我们需要觉察与领悟。
我们需要思考,同样需要实践。
是的,我们同等的需要这两位“朋友”。
但,我们没有必要,让自己只陷入其中任何一个之中,而忽略、不去做另一个。
想到了就去做,这并不难,这只是一个选择。
古圣先贤们早就给出了明确的建议: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事实上,不管我们是否愿意,我们一直是,也只能是“知行合一”的。
这包含两种意思:
1,从做事中体悟道理,按道理修正行为,一定能获得成就。
2,回头望,我们做成的事,其成功,都源于我们做到了第一条。
近期牧之经常刷到《士兵突击》的视频,其中老团长说过:在“想要”和“得到”之间,就只差两个字,那就是“做到”。
这句话表达的含义,和我们在宇宙学校所分享到的理念是契合的。
知行不合一,事就做不成,这个逻辑的机理是什么?
知行一旦没有合一,
那么知和行之间就会出现“时间差”,
因为“心”没有忆起、认同的道理,我们是不会贸然行动的。
这个时间差就是“小我”横跳的“好”时机,
祂打着“替我们着想”的旗号,
用懒惰、猜忌、畏惧等负面“情绪”,
来淤塞我们前进的道路,并指着这虚假的景象,
处心积虑的向我们游说:看呐,你已经山穷水尽、无路可走了,放弃理想、放开高我的手,感觉立刻就会好很多…
在知行之间举棋不定,就是在远离高我、接受小我的接管了。
如果放任这种情况到人生的结束,恐怕我们来此一生,只体验了小我的千层套路,
自己当初选修的人生课程,却只能匆匆作答、草草收场。
提醒觉醒的我们,人身难得,珍宝人生,好好借此一生修的圆满人生,不负往生时光,不负爱着我们的家族与宇宙。
如若今生考不过,做回一枚原石,走数十亿年修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