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基础【阿凡哥自录】

一、第一个网络计算机:ARPANET(阿帕网)
二、Internet的重要工具:FTP、E-mail(电子邮件)、Telnet(远程终端服务器)
三、通信协议: 负责建立一种能保证计算机之间进行通信的标准规范及通信协议。
TCP协议和IP协议合称TCP/IP协议。
TCP/IP模型:
网络接口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
IP层(网络层)
传输层
应用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四、计算机发展历史四个阶段:
1.远程终端联机阶段
:提供终端和主机之间的通信子网无法通信。2.计算机网络阶段
:多个主机互联,实现计算机和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包括通信子网,资源子网及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
3.计算机网络互联阶段
:1981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出了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OSI),实现不同厂家生产的计算机进行互联,TCP/ IP协议的诞生。
4.信息高速公路阶段
: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ATM技术,ISDN,千兆以太网。
五、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计算机网络是利用通信线路和通信设备将多个独立的计算机系统连接起来,遵从相同的协议实现资源共享的功能。
六、
1.网络节点:访问节点,转接节点,混合节点
(网络节点通过通信链路连接成的计算机网络。)
2.通信链路:双绞线,同轴线缆,光纤
七、
1.计算机网络
逻辑功能分为通信子网,资源子网
物理功能分为网络硬件系统,网络软件系统
网络硬件系统:主机系统,终端,传输介质,网卡,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网关
网络软件系统:服务器操作系统,工作站操作系统,网络通信协议,设备驱动程序,网络管理系统软件,网络安全软件
2.网络覆盖范围:
局域网(LAN):一栋楼一个区域
城域网(MAN):一座城市
广域网(WAN):一个国家
距离越远误码率越高
3. 网络的拓扑结构:
总线型(局域网,城域网)
环形(局域网,城域网)
星型(局域网,城域网)
树型(广域网)
网型(广域网)
4.计算机网络类型分类:
工作方式分类:集中式网络,分布式网络
传输技术分类:广播式网络,点对点式网络
网络服务范围分类:公用网,专用网
网络要素:规则或协议,消息,介质,设备
计算机所处地位划分:对等网络,基于客户机/服务器的网络
八、
提供互连服务的供应商:ISP
提供网络信息服务供应商:ICP
九、
网络通信协议:
双方通信规则:规则,约定,标准
协议三要素:语义,语法,时序
十、
数据交换技术:
1.电路交换——面向连接的网络 ,实时性好,信道专用,通信速率较高(但线路利用率低,不适合长距离的链路)
2.分组交换——采用“存储转发”进行分组交换 或包交换,在传输过程中分为数据报,虚电路数据报(适用于短报文传输,通信传输速率高)虚电路(对于数据量较大的通信传输速率高,延时短)
3.报文交换——采用“存储转发”进行报文交换,采用“节点-节点”的信道,线路利用率高,可被多个报文共享
4.信元交换——异步传输模式(ATM),是面向连接的交换技术,它采用小的固定长度的信息交换:53B=5B的信元头+48B的信元数据,适用于广域网,对带宽要求高和对服务质量要求高的应用。
十一、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特性:
1.所有带有控制信息的数据包在网络中通过一个个节点正确地向前传送的功能就是“DLC(数据链路控制)”功能
2.差错控制功能 3.寻址功能 4.流量控制
5.拥塞控制
十二、
标准化网络协议的组织:电器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和Internet工程任务组
交互过程使用的协议:
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
传输控制协议TCP
网间协议IP
网络访问协议
十三、
下一层(n-1)为上一层(n+1)提供服务
1.网络协议模型TCP/IP(实际服务):
—应用层(面向客户的应用程序)
—传输层(端到端的数据传输 )
—IP层(确定通过网络的最佳路径)
—网络接口层(控制网络的硬件设备和介质)
TCP:传输控制协议 IP:网际协议
2.网络参考模型OSI(理论存在):
—应用层(面向客户的最终形式)
—表示层(关心的是所传输数据的表现方式。它的语法和语义)
—会话层(建立和维护通信双方的会话连接)—传输层(实现端到端的可靠性数据传输、最重要的一层)
—网络层(在通信网络中选择最佳路由)
—数据链路层(在物理层的基础上,在通信实体之间建立起数据链路连接,通过流量控制与差错控制实现相邻节点之间无差错的传输)
—物理层(利用传输介质为通信网络节点之间建立、管理和释放物理连接,实现比特流的透明传输)
每一个层次由一些实体组成,各个实体之间的信息传输是由各种“数据单元(PDU)”组成

十四、
数据传输过程图

1.数据分类:数字数据、模拟数据
2.信号:特定通信方式中数据的物理表现
信号分类:数字信号,模拟信号
数字信号:离散的脉冲方波(表示二进制“0或“1”)。
模拟信号:连续的信号波形状 (频率300-3400HZ)
调制解调器(modem)作用:数字转模拟(调制),模拟转数字(解调)
十五、
数据通信模型

DTE——DCE—通信信道—DCE——DTE
1.DTE(数据终端设备):数据通信中的信源和信宿 。
DCE(数据端接设备):连接计算机与通信线路的设备,也是调制解调器。
2.通信信道:由通信线路和传输设备组成
信道分为物理信道、逻辑信道
按信道传输介质分为:有线信道(同轴线缆、光纤、双绞线)
无线信道(激光、微波、红外线 )
按传输信号分为数字信道、模拟信道
信道容量:是信道传输信息的最大能力,通常用信息传输速率来表示
信号传输速率:比特率(bit):表示单位时间内所传送的二进制代码的有效位(bit)数,单位比特每秒(bps),千比特每秒(kbps)
3.数字信道:用带宽表现形式:信道容量
模拟信道:信道带宽=信号最高频率-信号最低频率
4.码元和码字:一个脉冲表示一个码元(一个二进制位),码元速率的单位:波特 (Baud),也称波特率,公式:B=1/T。7个码元组成的序列称码字(例1000001)
十六、
以太网是局域网中的网络技术之一
MAC地址就是物理地址,MAC地址又称为介质访问控制地址:是用来确认网上设备位置的地址,标识网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