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长篇连载科幻小说】蓝星彼岸:2~3章
2.卡戎
田雨兰走出医院,抬头望天。可那只不过是离地25米的屏幕,她现在所在的地方是赤道上空约三万六千公里的宇宙,是位于近同步轨道上的太空城之中。
太空城是一个像自行车车轮般的形状,轮胎处宽度约50米,厚度约30米。整个轮子的半径有一公里长,上面的辐条是一个个连接中心出口处与轮胎主城区的电梯。整个太空城以约一分钟一圈的周期转动着,让主城区拥有约1G的美妙重力体验。
快到集合出发时间了,田雨兰向着最近的一个太空电梯走了过去。通过简单的安检以及关卡之后,她坐到了轿厢内的座位上,系上安全带。透过玻璃窗向外面的看去,这座太空城的外部状貌略见一斑。作为同步轨道上的人居太空城,这座的大小顶多只能算小型。太小的太空城如果要保持1G的重力,就需要极高的转速,对于出入并不方便。当然,不作为平民居住区的太空城就没有这种限制了,甚至还可以建设多层大环,每层的重力系数都不同。
轿厢的左面正对着地球。从这里看去,地球披着一层淡蓝色光晕,静静地悬浮在宇宙之中。如果以轿厢里窗户的视角看去,能看到地球在转动。但这并非地球的自转,而是太空城自己本身的转动所引起的视角变换。
轿厢右边,则是同样在旋转的群星背景。每半分钟,还能看见航天赤道在窗外掠过。
航天赤道工程是算法统治程序提出的诸多被实现的设想中的一个。以二十一世纪三十年代后期,算法统治时期前人类的三个位于赤道的太空电梯为基础,建构起的巨大的、占据了整个同步轨道的金属圆环。此后,所有太空城的建设都是以航天赤道为基础进行。所有的太空城都有与航天赤道连接的接口。
周围的人逐渐安静下来。轿厢逐渐启动,田雨兰感受到了轻轻的压力把她压到座位上,好像地板向后倾斜了一个角度。这是她早已习惯的城转偏向力,如果在太空城里奋力跳一下,也能略微感受到。因此,太空城的居民往往方向感很强,几乎不会迷路。但是由于太空城的大小不同,旋转角速度也不同,所以一般人如果从一个城市移居到另一个城市,很容易出现对于新的城转偏向力不适应的情况。然而,对于像田雨兰这种四处奔波的人,适应全新的环境完全是家常便饭。
航天赤道的作用不仅在于固定和连接太空城市群。在航天赤道内,数以万计吨货物和人每天都在其中穿行。通过航天赤道,你可以到达任何一座位于赤道上空的太空城。几乎所有太空城都建在航天赤道靠地球的一侧,而其中有十座还安装有联通地表的太空电梯。航天赤道外侧则是各种航船的停泊港口。内侧的太空城,航天赤道中穿行的车辆,以及外侧停泊的航船,由于并不是精确地位于同步轨道上以同步速度运行,所以它们形成的离心力需要通过算法进行调控,微妙地控制在平衡位置,一般都不会偏离超过航天赤道理论最大承受值的18%。
随着轿厢逐渐上升,太空城自转产生的离心力越来越弱,但城转偏向力保持不变,给人的感觉就像在逐渐向后仰。即将到达太空城中心出口时,整个轿厢的“重力”方向已经完全旋转了90°。整个乘坐太空电梯上升的过程就像半个世纪前人类的飞机起飞一样。
到达终点,电梯骤然停下。突如而来的失重让田雨兰开始飘离座位,但安全带随机拽住了她。她耐心等待轿厢门打开后,解开安全带,和其他乘客一起向出口飘去。
离开太空电梯站,田雨兰来到这座城市接口处的车站,乘上一辆在航天赤道之中运行的列车,前往部队集合的太空港。
她本可以乘坐军人专用的轨道车,但她没有。她一直把自己和部队里的其他人刻意分开。她进入太空军的目的远没有那些热血青年那样崇高。如果她进入太空军,就能拿到更高的收入,同时也拥有将家属送进军队医院长期医治的机会,仅此而已。
虽然说千方百计勉强通过了政审,可是自己的出身不会改变。尽管机器承认她第二十六行动队副队长的称号,可是在很多队友看来,她就是前朝顽固派,黑帮老大夫人的后代。或许算法从根本上彻底地改变了整个人类社会构成,可是它依旧铲不了偏见和歧视这些深植于“人”这种东西内心的野草。
没过多久,轨道车到站了。她下车,又往回走了一段路,才到达港口。她和队长几乎是同时到达的,可是她很清楚地感觉到,队员们的尊敬几乎全都集中在队长身上。她就像队长光环下的一个影子。
到规定时间后,所有人都到达了集合地点,开始搭上7艘太空巡逻艇分批次出发。
飞船以千分之二倍光速飞行,呼啸着远离那个金属大环。当从舷窗向外看时已经无法用肉眼看清它时,行动队全员都收到了队长发来的任务说明。
田雨兰大致看了看,其实其中的内容她已经事先知道很大一部分了。无非就是说,因为前段时间在冥王星方向收到了神秘的外星通讯,而对方表示自己就在冥王星区域内。但是除此之外,几乎一点有效信息都没有说。社会上很多人认为这个信号不值得关注,因为十六年前也收到过类似的信号,当时虽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世界计算机算法联合政府(已在接下来的七年后正式完全解散,将世界最高决策权提交给第二代统治算法)也砸了几千万算法元进去,但终究一无所获。甚至有人说这个信号本身可能都是伪造的,或是某个阴谋家的邪恶计划,目的是消耗人力物力——阴谋论者如是说。然而算法坚持要求再次展开搜索调查。
对冥王星的三次大范围搜索一无所获,所以算法决定试一试探索冥王星唯一的卫星——卡戎。
其实第二十六行动队基本上什么都不用做。机器会完成百分之九十九的内容。行动队的成员要完成的内容只是监督机器人完成对指定区域的搜索,将有用的东西上交罢了。除非情况特殊,否则行动队成员无需离开飞船。
最后一句话则是例行的:“如果需要个人留下任何被发现的物品,需要向算法申请,否则视为私藏公物罪。”
“好了副队,我们要开始进入光速航段了哦。”副驾驶座位上,金发碧眼的女孩丽菲用西方语说。
田雨兰叹了口气,直接用东方语回答:“好吧,开始曲速航行。”
在算法的指导下,进行的一项社会大型工程便是语言的统一化。但很快,算法意识到没有办法也没有必要让世界上每个人都说完全一样的话。于是算法放弃了原计划,改为将世界划分为了东方语区和西方语区,且对于非公开场合的用语不做强制要求,可以使用原来各国的“方言”。每个语区以所包含的语言作为基础,发展出一种东西语区内各自共通的语言。西方语是以英、法、德、俄,西,葡,希腊,希伯来文等语言发展而成的,而东方语则是以汉、日、韩、阿拉伯语结合而成的。高等教育要求学生能同时听懂东方语和西方语,但只需要会说一种。东方语更易于抒情,而西方语更加严谨,便于简洁明了的议论。
窗外的星光逐渐消散,变得漆黑一片。座舱内好像被扭曲了,压缩了,陷入了模糊。这是因为光速的降低对人眼视觉的干扰。大约20秒后,曲率加速已经完成,座舱内又恢复了正常,星光也重新出现,但是以更快的速度向后移动。飞船身后,留下一片低光速航迹。
“不需要跃迁吗?”
“没那必要。跃迁一次用的能量消耗太大,适合更大的远航。而这次又不离开太阳系。”
飞船加速到光速的五分之四。这时如果向后看,地球已经因为红移效应看不见了。
六个小时后,她们降落在冥王星的卫星——卡戎上。她们所管辖的区域有六万平方千米,需要派出120架小型无人机器人进行搜索。每架无人机上都搭载了智慧低熵体扫描器,足以同时对10立方千米的空间内进行文明信息探测。然后就是无聊的等待,汇报结果——其实就是说什么也没有——然后返航。本来应该是这样的,可是……
一个无人机好像发现了卡戎厚厚的类冰层中埋藏的异样,开始凿动由固氮和固体甲烷构成的卫星表面。当下钻到100米深的时候,突然就受到了不明原因的干扰,失去了联系。
“86号、98号、119号,完成任务之后去寻找一下87号,它刚刚失联了。”随后丽菲对着机器人群下令。
可是田雨兰发现了异样。看似87号好像是被电磁波干扰失联了,可是失联前的最后一个声音,她以曾经操作执法机器人的直觉敏锐地捕捉到,那是电流的短路声。
不正常,绝对不正常。
“我去看看。”说着她穿上推进飞行式宇航服,为了不让丽菲过多起疑心,她故意慢悠悠地走出夹板门。一离开,她就启动推进器,以8马赫的速度飞向目的地。
3.悠光
第三推演纪元11.7.243.18.424年
悠光:报告中央监控控制中心,悠光已在蓝星文明星系边缘行星区域部署完毕。
中央监控控制中心(以下简称监控中心):收到。和你同区域的AI呢?
青狼:报告中央监控控制中心,青狼已经在蓝星文明星系中指定位置部署完毕。
深黑:报告中央监控控制中心,深黑已经在预定中继点部署完毕。
监控中心:很好。请再次述说并确认各自的分工与任务。
悠光:悠光为接触者,负责被蓝星文明捕获,进入其内部与蓝星文明进行接触。如有必要,可从内部进行干涉,并转达推演者文明的意志。
青狼:青狼为执行者,负责执行推演者文明外部指令与操作,从外部进行干涉。如有必要,也可以负责与蓝星文明进行接触。
深黑:深黑为决策者,负责对整体局势进行评估,做出决策。同时也负责与中央监控控制中心的主要联络,向悠光和青狼转达中央监控控制中心的指令。
监控中心:完全正确。那么接下来,悠光,你每隔二十个推演年就像蓝星文明发送一段信息,诱使他们前来将你捕获。如果深黑认为有必要,可以将此间隔缩短为十分之一。
悠光:悠光明白。
监控中心:哦,还有,请深黑确认,悠光的主副程序分离是否完成。
深黑:深黑收到……确认无误,一切如计划预期那样。
监控中心:好。那么,文明转生计划,以及蓝星文明和推演者文明的未来就都靠你们了。
公元纪元2076年
田雨兰远远地就看到了那个掘入的坑,半透明的倾斜冰面下,被凿的通道隐约可见。
通道有三个肩宽那么宽。田雨兰把身体探进去,仿佛隔着宇航服都能感受到阵阵寒意。她打开推进器,靠推进器的缓冲以及卡戎上的低重力环境缓缓地下降。
刚下降了不到五米,一个声音穿过电磁耳机传到她的耳朵中向她友好地问好。她有些慌张,但很快克制住自己。她知道现在和飞船之间的通讯频道正开着,如果她说话,一定都会传到丽菲那里去。但就像知道她的心思似的,耳机里的小女孩般的声音说:“不用担心,我把你的电磁波通讯暂时截断了,现在那边只能听到我录下来的你的的呼吸声,但你可以听到那边的问话——如果有的话。”
“好吧,那么你又是何方神圣?”
“我觉得这里不是个长谈的地方,我们先上去吧。”
田雨兰点了点头,操作推进器飞上大坑,坐在大坑边缘。
“你在哪里?”
“看你脚底。”
田雨兰抬起脚,一个奇怪的立方体粘在她宇航服的鞋底。
“我不知道这种表述是否准确。‘脚’这种说法是我刚才查阅了你飞船上的资料之后得出的,也是我第一次用这种词。”
“你是外星人?”
“准确的来说是外星AI。我的名字是悠光,初次见面,请多指教。”
“那是日本人的说话方式。”田雨兰说,“而我是中国人。”
“……日本……中国……那是什么?”
田雨兰沉默了一下:“你……到了地球就知道了。”
“真令我惊讶,我以为你的飞船上储存了如此多的信息,应该已经包括人类文明的大部分信息了。”悠光说。
“不提这个,”田雨兰不想把这次谈话变成对人类文明的介绍讲座,“那个信号是你发的把?你来这里有何贵干?”
“这个嘛,要详细解释的话,或许还没有到时机。总之你就理解为我们是来学习如何发展的。”
“你们发展的也不差嘛,至少在计算机AI这块超过我们好几百年吧?”
“不,没那回事,我们可以说是运气比较好罢了。但是即便如此,我们还是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内容。我的文明,现在正在灭亡的边缘。”
田雨兰苦笑了一下:“我们可做不了你们的救世主。”她说着,把脚上的黏糊糊的立方体扯下来。那种感觉简直就像从培养基上扯掉一块菌落。
“回去之后,把你手上这个东西送给你能碰到的最高层的领导。我的目标是要让整个蓝星文明都知晓我的存在。”
田雨兰回到飞船之中,在入口处,田雨兰就脱下飞行式宇航服,把那个黏糊糊的立方体放到探索获得品接受口。随着一阵提示音提示扫描仪已经对其进行记录后,它就被一个传送到送走了,带到田雨兰再也碰不到的地方。
田雨兰耸耸肩,走进主控驾驶室。丽菲刚好睡着了,这也不能怪她,看着上百个屏幕指挥全自动的机器人实在是个无聊的活。
要是以前遇到这种情况,田雨兰会故作严厉地把她叫醒,责问她为什么不专心工作。可是这次,田雨兰不仅没碰她,还蹑手蹑脚地向主控驾驶室后面的一扇门走去。
门后面是这艘飞船的主计算机和服务器所在。由于规模并不大,所以没有浸泡在冷却液中,而是直接暴露在较冷的空气中。接近中心服务器,一股CPU的热浪迎面扑来。田雨兰走到量子储存器后面,悄悄地把自己的U盘插上。然后她将自己的宇航服头盔和另一个接口相连接。
她戴上头盔:“你还在这的吧,悠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