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师傅如何把徒弟“领进门” ——以指导公开课为例

2023-09-11 15:14 作者:豆玩家  | 我要投稿

背景: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不过师傅怎么把徒弟“领进门”却也是一门学问。我以赵凯开公开课为例,复盘自己和三年级教研组共同帮他磨课的经过,作为反思。

赵凯作为青年新教师,在众年轻教师中基本功并不出色,而且在上一次学校的公开课中展示也不算成功。但是他为人乐观,踏实肯干,也乐于听取其他老师的经验说法,对于这一次公开课的展示机会也非常珍惜。所以对我和他来说不失于一次打翻身仗的好机会。此外,和他同台献艺的是他同期最为出色的罗老师,更使他有前进的动力。

选课:

首先选课,赵凯准备选择18课《富饶的西沙群岛》。可能他的想法是课文成熟,网上教案或者课例很多,难度应该不高。我从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文教学目标的角度去看,本课作为精读课文,对于单元教学目标的指向性相当明确。本单元让学生感受去祖国的秀丽风景,并且在语文知识点上要求学生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而《富饶的西沙群岛》文笔优美又短小精致。同时课文中的第四第五自然段就是典型的知识点的学习内容。所以特别适合年轻的新手教师去展示,可谓是典型难度又不高,很适合赵凯这种新手。

同样的,在选择课时的时候,对于两课时的比较。我认为第二课时更容易出彩。因为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就是在第二课时要教授的内容,也是整篇课文的重难点,对于新教师的更有指导和训练意义。所以经过和三年级老师商议后,一致同意让他准备18课第二课时的教案。

在准备教案的过程中,出现了一段小插曲,原来准备分4周进行磨课,但是因为时间的调整,赵凯变成只有2周半的时间准备。这是压力,也是动力。这意味着短短的时间内不仅需要师傅的给他压力,更需要赵凯自己的动力。我当即让他在双休日先出第一稿教案和课件。同时我也制定了5次试教的方案。赵凯很争气,利用了双休日第一稿写出来了。

试教:

我是师傅,但并不是说公开课就只是我单独的指导。公开课对于新教师的成长是很有意义的,就像一次重要的测试,他们会比平时上课更细心的进行准备,但同时也会把平时不明白,没吃透的教学问题统统暴露出来。一个人的力量有限,我更多依靠的时候他同年级备课组的努力,而我准备更好的做好一个连接者和整合者的角色。

第一次试教。这是赵凯原生教案。这个教案就是来找问题的。是有很多问题,比如教案不熟,比如多媒体太难看,比如教师讲课没有情绪,比如更严重的结构问题。但是在这一连串问题中,我发现一个特别好的闪光灯。他总结了一个学习关键句的三步法。只是他自己并没有发现而已。那么,我就可以以他的三步法教学为核心,对他的教案进行修改和指导。我和同年级老师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他们在听完他第一次试教后也提出了相当多的改进意见。由我汇总进行系统性的转达和指导。我觉得汇总很重要。对于新老师来说,意见都要听,但是一个办公室的老师一起讨论,虽然热闹,七嘴八舌难免无法把握重点。而此刻汇总就是帮赵凯厘清思路的最好的方法。此刻我就是一个整合者,整合所有老师的建议,再从头至尾和赵凯说请,方便他进行第二次的教案修改。而这个整合者也是5次试教中我最重要的角色。

第二次试教。在我的班级中,事先把他要试教的内容讲给学生听一遍,这可能会引起其他老师的异议。而这次我的目的不是找问题,是找进步。看看对于第一次那么多的修改意见,他修改了多少,又理解吸收了多少。这一次的教案有进步,对于之前提出的很多细节进行了改进,但是课文重难点的把握还是不到位。正当我比较失望之时,他和我说了一句“这节课我觉得上的挺顺的”。这句话如明灯般点亮了我。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句话说明了两点:一是他对自己开始有信心,二是他对教材和教案更熟悉了。就是这句话也给了我信心。我再一次整合年级组的意见。这一次,我改进的整合的方法,不仅口头上要和他系统的讲清楚,并且把我们的建议在教案上一字一句的写清楚,字字细讲,务必让他弄清,为第三次试教打好良好的基础。同时要求他课件重做,必须要生动活泼,要出色出彩。赵凯真是一个好老师,又一个周末,拿出了一份截然不同的课件,这次的课件真是让我大喜过望。

第三、第四次试教。有了第二次试教的底子,第三次试教就比较顺利了。此时,我增加了一个角色,那就是连接者。年级组的老师都很忙,尤其是语文老师很多兼班主任,任务更重。赵凯作为年轻老师,刚入职,也不好意思不断麻烦他们。那么这时就由我出场了,我心里盘算着年级组4位有经验的老师,每位老师至少听他两节课,那么他也能吸取很多很好的经验和建议,所以这时候我就主动邀请老教师们前去听课。其实就是隔层纸的事情,他们也很乐意给赵凯教学改进建议。这时候我们讨论的主要侧重点就在于教学细节和教师教态方面了。我们希望他上课能更有激情,更能带动学生主动学习。同时很多教学的细节再进行改进。于是很快来到了第四次试教。这次试教我发现了一个问题,不是赵凯的问题,是我的问题。就好像老师们都希望自己的学生每一个都考满分一样,我同样希望赵凯公开课有一个完美的展示。而忘了教和学不是一个人的事情,人不是计算机,字打进去就显示在文档中了。人对知识有一个理解,吸收,消化的过程。同样的,人有习惯,教师教课也有自己的习惯,无论是好习惯还是坏习惯,一下子是改不过来的。所以这一次试教,虽然进步不大,但是总体趋于稳定,赵凯的信心也上来了,我也就不强求什么了。

第五次试教。这一次试教只有一个目的,给信心,给鼓励。我没有提任何意见,也不再和教研组讨论任何改进建议了。此刻再提建议我觉得就是扰乱军心,适得其反。所以,我只说一句话,你很棒,你不会比罗老师差的。当然,经过前面四次的试教磨课,他对自己也有信心,我对他也有信心,我们心里都有底了。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结果不比别人差,更战胜了自己。

所以作为一个师傅,在年轻老师开公开课时,你不仅是一个指导者,更多的是一个连接者和整合者,同时制定试教的不同策略,这样你和年轻老师会有共同进步的。


师傅如何把徒弟“领进门” ——以指导公开课为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