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发布《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3年本,征求意见稿)》,医药领域将迎来调整
7月14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3年本,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以下简称《目录(2023年本)》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时间为2023年7月14日至2023年8月14日。

《目录(2023年本)》征求意见稿由鼓励、限制和淘汰三类目录组成。有关于医药产业的分别为鼓励类5项、限制类6项、淘汰类13项,其中关键核心技术、新型药品、高端医疗器械及中医药创新发展为鼓励类。
其中,医药产业鼓励类5项为:
1、医药关键核心技术开发与应用:膜分离、新型结晶、手性合成、酶促合成、连续反应等原料药先进制造和绿色低碳技术,新型药物制剂技术、新型生物给药方式和递送技术,大规模高效细胞培养和纯化、药用多肽和核酸合成技术,抗体偶联、载体病毒制备等技术,采用现代生物技术改造传统生产工艺。
2、新型药品开发和生产: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儿童药、短缺药、罕见病药,重大疾病防治疫苗以及新型抗体药物、基因治疗和细胞治疗药物、重组蛋白质药物、核酸药物、生物酶制剂。
3、生物医药配套产业:化学成分限定细胞培养基,新型纯化填料和过滤膜材料,高端药用辅料,疫苗新佐剂的开发和生产,特殊功能性材料等新型药用包装材料与技术,即混即用、智能包装等新型包装系统及给药装置的开发和生产;高端化、智能化制药设备,新型制剂生产设备,大规模生物反应器及附属系统,蛋白质高效分离和纯化设备,药品连续化生产设备;实验动物标准化养殖及动物实验服务。
4、高端医疗器械创新发展:新型基因、蛋白和细胞诊断设备,新型医用诊断设备和试剂,高性能医学影像设备,体外膜肺氧合机等急危重症生命支持设备,人工智能辅助医疗设备,移动与远程诊疗设备,腔镜手术机器人等高端外科设备,高端康复辅助器具,脑起搏器、降解血管支架等高端植入介入产品,生物医用材料、增材制造技术开发与应用。
5、中医药传承创新:中药饮片炮制技术传承与创新,古代经典名方复方制剂、中药创新和改良型新药、民族药的开发和生产,中药高效提取、全过程质量控制和信息追溯等新技术、新设备的开发与应用。
限制类6条为:
1、新建、扩建古龙酸和维生素C原粉(包括药用、食品用、饲料用、化妆品用)生产装置,新建药品、食品、饲料、化妆品等用途的维生素B1、维生素 B2、维生素 B12、维生素E原料生产装置。
2、青霉素工业盐、6-氨基青霉烷酸(6-APA)、7-氨基头孢烷酸(7-ACA)、7-氨基-3-去乙酰氧基头孢烷酸(7-ADCA)、青霉素 V、氨苄青霉素、羟氨苄青霉素、头孢菌素C、土霉素、四环素、氯霉素、安乃近、扑热息痛、林可霉素、庆大霉素、双氢链霏素、丁胺卡那霜素、麦迪霉素、柱晶白霉素、环丙氟哌酸、氟哌酸、氟嗪酸、利福平、咖啡因、柯柯豆碱生产装置。
3、紫杉醇(配套红豆杉种植除外)、植物提取法黄连素(配套黄连种植除外)生产装置。
4、新建、改扩建药用丁基橡胶塞、二步法生产输液用塑料瓶生产装置。
5、新建、改扩建原料含有尚未规模化种植或养殖的濒危动植物药材的产品生产装置。
6、新建、改扩建充汞式玻璃体温计、血压计生产装置、银汞齐齿科材料,新建2亿支/年以下一次性注射器、输血器、输液器生产装置。
淘汰类13条:
落后生产工艺设备
1、手工胶囊填充工艺。
2、软木塞烫腊包装药品工艺。
3、塔式重蒸馏水器。
4、无净化设施的热风干燥箱。
5、环境、职业健康和安全不能达到国家标准的原料药生产装置。
6、铁粉还原法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咖啡因装置。
7、使用氯氤烃(CFCs)作为气雾剂、推进剂、批射剂或分散剂的医药用品生产工艺(根据国家履行国际公约总体计划要求进行淘汰)。
8、充汞式玻璃体温计、血压计生产装置(2025年12月31日)。
落后产品
1、铅锡软膏管、单层聚烯烃软膏管(肛肠、腔道给药除外)。
2、安瓿灌装注射用无菌粉末。
3、药用天然胶塞。
4、非易折安瓿。
5、输液用聚氯乙烯(PVC)软袋(不包括腹膜透析液、冲洗液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