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科学的旅程》总结 一

2023-07-30 23:24 作者:区鬼降馍  | 我要投稿

内容对应章节:

第一编 科学诞生

第一部分 科学的先驱:从古代到中世纪

第一章:古代的人们

 

古代的人们想知晓世间万物,也想操控各种自然现象,如洪水、地震等。巫师便是在此背景下出现的。他们渴望求知,通过药水、咒语等方式来为人们服务。从出发点上来说,科学与巫术同根——都是想理解周围的世界并且通过各种方式来为人们服务,比如治疗他人、改善生活、进一步认知世界。不过,当你知道科学与巫术是以两种截然不同的名称来称呼它们的时候,就会想明白它们的区别是什么。简单来说,科学提供了巫术所没有的程序。顺着程序背后的逻辑方式来走,就会得到想要的结果。当程序出错时,只需要更改逻辑方式,就能修正程序。

很多人都有一个误区,就是科学与巫术天生就是对立面。这样想其实是有问题的(至少当统治者认为巫术可以强化统治之前是这样的)。许多巫师通过大量实验,已经有了自身的一套概念,这时,他们便是“实验家”,极为科学家的早期先驱。

就这样,科学与巫术和平共处了一段时间。它们相互联系,互不干扰。不过,随着后来巫术与神灵世界挂上钩后,这种关系才被打破,巫术也成为了许多人诟病的对象(古希腊的哲学家们摒弃了巫术,采取了另一种截然不同的研究方式)。

 

上面的部分阐述了巫术与科学的关系,下面的部分则是人类在科学探索道路上的艰辛旅途。

大约在2500年前,古希腊人开始以一种独特的方式来重新认识这个熟悉又陌生的世界。那些有思想的人们便是最开始的哲学家。他们鼓励人们打破神灵思想的束缚,用自己的方式来观察、认识这个世界。用书中原话来说,这正是科学的首次露脸。

 

前面提到过巫术,那时巫术便与神灵挂上钩了:当人们通过巫术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时,他们不会质疑巫术的正确性,而是检察自身在哪个环节上出错了。不过,与此同时,人们开始寻找并制作各种工具,逼入船、青铜与牛耕。此时我们将目光放到巴比伦和埃及上,那里的人们发明了各种各样的东西,比如文字、算数以及通过观测得到了许多精确的天文数据(这些数据为后世的天文学家所用)。不过,它们也只是技术,而不是科学,因为它们的最终目的是为巫术服务(注:这里为个人感想)。但这些技术背后的方法却一直沿用至今。

科学是一个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尽管这看起来很简单,因为只有12个字。但实际上,科学还需要解决问题逻辑的不断改进。因此,科学的路仍然要走。

以巴比伦人为例,虽然他们的技术十分实用,但自始至终都是为巫术服务。随后,冶铁技术的成熟使得希腊军事力量增强,他们便开始征服当时的青铜文明。

 

随着古希腊人的发展,他们开始对周边进行探索。他们发现了许多别的城邦的理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便是他们的观点。

希腊人也有自己的一套神话体系。不过,在他们的神话中,神并不是万能的。在此影响下,当人们遇到困难时,他们会尽可能寻找一个自然的解释,而不是用超自然理论不了了之。

之后,希腊许多哲学家开始了自己的探索。他们的观念是:用自己的理论去说服别人,让别人接纳,而不是通过实践来论证观点对错。相必看到这大家都能看出问题:他们拥有思考辨别能力,但是缺少观察与实践。

不过古希腊人的观念在当时仍然很先进,至少他们打破了巫术的束缚,以自然原因来解决问题。用原文来讲,“正是这一替换完全转变了人们看待世界的方式”。

 

接下来就是泰勒斯了。他提出了一个基本问题即“世界由什么组成”。同时,他也鼓励人们不依靠巫术,通过自身来探索世界,还鼓励人们提出批评——这是非常可贵的意见。他自己就以身作则:与另一位哲学家阿那克西曼德互相抨击、争论。之后,他与阿那克西曼、阿那克西米尼先后提出了三种不同的模型来寻找万物之源。这些都建立在一个前提上:相信对自然的真正理解不是来自超自然的解释,通过仔细观察和推理,人类能够发现自然规律及其解释(原文)。

之后,泰勒斯还通过自己的计算预言了一次日食。这使他名声大噪。但后来的科学家们研究表明,他的数据不足以精确到日式发生地点与世界——这只是个传说罢了。

 

米利都学派中有许多成员闻名于世,比如前文提到的阿那克西曼与阿那克西米尼。这个学派的学者们提出了许多关于地球与宇宙的理论。不过,他们都是哲学家,因为他们的观点都仅建立在理论上,这使得任何人都能提出自己“脑洞大开”的观点(哲学家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科学家)。

 

毕达哥拉斯带领了我们用数学的方式来理解世界,主要归功于他对于数学有一种独特的信念。正是由于他才使得几何学成为了一个有着严谨逻辑的命题系统。

同时,他也在天文学上卓有建树(各位可自行搜索),在医学方面也有着陌生的一面。据说,他是出于解剖学研究而进行解剖实验的第一人,他也提出人的大脑可能是智力的中心(这一观点直到很久才被大家认同)。

 

赫拉克利特,这位老哥赢得了“悲观哲学家”的称号。他认为世间万物都在变化,没有东西可以永恒。按照他的说法,以太阳为例,你看到的今天的太阳是昨天的太阳所变化而来的,而明天的太阳又是今天的太阳变化而来的。

 

阿那克萨哥拉斯,这是位理性主义者。他的观点一致让当时的人们感到震惊:他指出,月亮本身不会发光,而是被太阳光照亮,光再反射到地球上;月亮也不是平整的,它也有地球有的河谷山川,甚至还认为月球上有生命;同时,他也认为宇宙始于一片混沌,而地球与月亮来自于这片混沌,因此不光是地球与月亮,地球与宇宙是由同种物质构成的。

这些观点在当时难以令人接受。希腊人仍然相信是神创造了宇宙,因此之后他就以渎神的罪名被审讯。好在他的朋友们愿意帮助他,为他辩护,使他背叛无罪。最后他躲到了乡下,6年后去世。

 

德谟克利特,一位早期的原子论者。他认为,世间万物都由一种极小的微粒构成。这些微粒不可分裂。他称之为原子(由希腊语atoms翻译,意思是“不可分的”)。在现在人看来,这是个好理论,但这也只是思辨,没有实验支撑,同时也因为该理论背后的“上帝是不存在的”这一特征而饱受抨击,最后消失在众多理论中。直到19世纪一位名叫道尔顿的老哥才使它重见天日。

 

亚里士多德,希腊哲学家中的一张王牌。尽管他的理论有许多漏洞,也有许多“死胡同”,但他是第一位试图全面解释宇宙与世界的哲学家。

他与柏拉图产生过争执:他认为,观察是最好的工具,而柏拉图的观点则是——数学是最好的工具(可能由于柏拉图强调伦理学与道德,同时注重数学)。(后来表明,两者都是科学发展的重要工具,两者缺一不可)他认为人类应通过客观观察来探索自然。尽管如此,他的宇宙模型主要以思辨为主。同时,他也提出了“目的论”(每件事情都有目的,而每件事情的存在和运作都是为了完成预定目的,后来被证明是一条死胡同)。

生物学上,他提出了许多观查,比如将海豚列入哺乳类动物。同时,他也有一套“生命阶梯观”,就是每种生物都在同一阶梯上,处在不同的位置上,生物将通过进化达到下一阶梯。

同时,他的宇宙观念也影响深远。他认为恒星与其它行星都围绕地球运动,以及恒星与行星都是永恒的,因为从未观测到它们有什么变化。但在接下来的研究中,他遇到了困难,不得不用更为复杂的理论来论证已有的理论,这违背了科学的初衷——选择最简单有效的解释。

之后,他遇到了“抛物线问题”,但这次只能给出一个自己都不太满意的解释。这说明了,在一套体系中,任何一个小问题都将成为更大的问题,但在伽利略以前,这个问题一直没有被解决。就这样过去了1900多年。


《科学的旅程》总结 一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