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健康指导分享,孩子逃学怎么办?
为什么要学习心理健康指导和家庭教育?无论是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还是家长在做好日常家教方面,都需要对孩子的身心规律有所了解,并且能够运用一些科学方式去及时发现孩子存在的某些问题,所以现代社会,实现家校共进,需要智慧家长和老师共同的努力。
10 岁的小佳被爸爸带到咨询室,瘦弱的小肩膀上顶着一个倔强的小脑袋,歪着脖子斜视着一切,带着不屑和厌烦。
这是一个频繁逃学的孩子,还经常夜不归宿,父母有时候只能通过报警才能找到这个孩子。
逃学是儿童的不良行为,多发生在儿童的小学阶段,是家长非常苦恼、又迫切想解决的问题,也是小学教育中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
由于逃学,孩子流向社会。这也是低龄犯罪人数增加、影响社会治安的原因之一。据国内调查报告指出,逃学所致的流失生的犯罪率比在校生高 15.6 倍,从而说明逃学确实是一个值得高度重视的儿童品行问题。
儿童逃学的原因逃学有复杂的心理机制,它以孩子的个性心理特征为基础,以各种外在因素为契机。一般地讲,性格内向、自我中心倾向和自卑感强的孩子,如果学习成绩不好,受到老师或同学的责难和拒绝,就会发展为逃学以至离家出走。
逃学发展的几个阶段:
一般逃学开始于学习成绩不好,受到教师或集体排斥,在学校里产生不适应问题。
这种不适应的问题不断扩大,开始拒绝到校。
如果家长不知道或默许逃学,那么,逃学就成为持续性的行为。
如果父母不准孩子旷课,不准孩子逃避在家,有的孩子就会离家出走和产生其他行为问题。
孩子逃学的原因分析:
1.教师和家长教育的失误(学习压力)
2.不良同伴的引导
3.“读书无用”思想的影响
应对策略:
1.家长需要温和对待,耐心引导。
2.家校合作,帮助孩子适应。
3.培养是非观,帮助孩子远离不良友伴。
如果你对心理健康指导师学习报考感兴趣,可关注公众号小马职考
分享转载只为网友交流学习知识,如无意中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予以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