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变咸阳 四战之地升级 《真英雄荟萃》难以驾驭的城市防守战
原版的《三国志11》游戏中寿春有着“绞肉肠”的称号,是游戏中防守难度最大的几个城市之一,而除了寿春之外还有陈留并得名“火葬场”也是高难度的防守城市,此外“四战之地”江陵和可以水上破城的江夏等城市都是防守难度较高的地点,这些地方总是给玩家一种痛不欲生的感觉。
现在继《群英荟萃》之后《真英雄荟萃》等 MOD 在陆续的使用一个接近于《血色衣冠》6.0 版本的全新游戏地图,它不仅将南方的诸多城市迁移至北方,还对很多地形进行了彻底的修改和重建,使得玩家们对于这个地图有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而全新改动的地图当中除了原本让玩家们痛不欲生的寿春和江陵等防守难度较高的城市之外,又增加和修改了很多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城市地域,让在此防守的玩家有一种在炼狱磨练的感觉。今天就给大家说说《真英雄荟萃》游戏中防守压力最大的几个城市。
经典绞肉场寿春
我们经典的高难度防守城市寿春,在新地图当中不仅难度没有降低,反而还有所增加,进一步坐实了绞肉场的名号。

寿春之所以得名绞肉场,主要来自两方面的原因。
第一、四通八达的交通路线枢纽;
第二、城市周边地形多以湿地为主,导致枪兵和骑兵等攻击力较高的部队无法施展战法,且不能建造足够的防御设施帮助防守。
新版本的地图对于此两点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在寿春通往下方的庐州多出了附属的小城市合肥以及濡须。这看似是扼守住了庐州通往寿春的大小两条路,但因为中间的水域道路被“打开”,使得两个附属的小城市有点摆设的意味,并不能够阻挡住庐州的来敌。

不过作为三国重要的战场之一,濡须还是体现了它重要的战略地位。因为这里是寿春、庐州和金陵三个城市的交汇处。不论哪一方占据了此处也就有了向另外两处攻击的据点,但同样此处的防守压力也是非常大的。
在南方方面唯一的好消息是庐州左侧原本的江夏被移除了,使得寿春南方少了一股力量对于寿春发动攻击。
没有改动的是寿春的北方和西方。尽管接连的城市名称有所改变,但是两处的地形却没有太多的变化。

寿春最大的改变,也是压力的来源是来自原本非常空旷的东北方向。

原本有着大片空地的寿春东北方向,现在地形得到了极大的修改,不仅大量的增加了土地面积,还在这里增加了广陵城。新建的广陵可以直接通过陆地就通向寿春并进行攻击。除此之外原本与寿春不搭边的兰陵(原地图徐州位置)也和寿春建立了水陆的连接,让寿春东北方向的防守压力从零直接升级为最高。
寿春的南方防守压力虽有稍微的降低,但是东北方面的崛起让寿春的防守压力反而更大,再加上原本没有变化的北侧和西侧,使得寿春依然是游戏中最为难防守的城市之一。
新晋火葬场大梁
原本有着火葬场之称的陈留在新地图中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更让人无从防守的大梁。
大梁城还是处在原来的陈留位置,但是周遭环境的改变,我们完全可以将此处当作一个全新的城市来看待了。

如果只从这张俯视的远景图分析,对于没有玩过游戏的玩家来说根本分辨不出来这是哪里。因为原本陈留东侧的高山被夷为平地,而西侧原本宽广的大路也被两个不可进入的区域分割成三条可以来回进军的小路。
我们先说说大梁的西侧。大梁西侧的三条小路分别对应着连接的三个城市,洛阳、南阳和许昌三个城市。

这看似有序和整洁的地形和路线连接,却要比在一条大路上同时和三家开战要难上一些。原本的陈留我们在左侧的大路上只需要修建两个阵和部分军乐台就能够抵御住三家的联合攻击,而且三个不同的 AI 武将之间也会在这条大路上爆发混战,给我们的防守压力也降低了不小。但是如此整洁清晰的三条小路则完全可以让三家势力形成互不打扰之势,尤其是从上路洛阳开来的部队和下方从许昌奔赴大梁的部队,完全可以做到互不侵扰,到了大梁城下再混战,而玩家一旦对于其中一条路的失守就会让游离在外的部队受到夹击。而且从早期的防御建筑投资来看,我们也至少需要三个阵才能安心防守住三路的来犯之敌,经济上的压力也增加了不小。

大梁东侧的高山被夷为平地之后,此处也没有了较为合适的防守位置以抵御东侧开封和彭城的来敌。不过更为致命的是,大梁的一个经济区就在此方向,而且经济区的周边又多以树林地带为主,使得我们的经济区完全暴露在东侧来敌的眼前,所以为了守护这片经济区,我们必须前突和敌军在树林地带进行短兵相接,这种前突式的防守,大家都应该很明白其中的难点,不仅不容易防守住经济设施,还容易造成守军部队更换的不及时,可谓赔了夫人又折兵。
除了这两个大方向的敌军依然是我们防御的重点,还有两个不明显的水陆给了大梁城更大的压力。


在大梁城的上方和下方有两处不显眼的水陆连接口,将大梁城和邺城以及蔡州城联系到了一起,只要玩家在此出现,使得大梁城真的成为了“四战之地”,上下左右、东西南北无死角的围攻之势。
而围绕在大梁城周边的势力则有前唐、后唐、东汉、曹魏、隋、宋和后周等强敌,想要突破这样的包围网,真的是炼狱一般的挑战。也正是因为大梁的无险可守,导致游戏中算是第一集团的三晋往往成为此版本中第一个被灭的势力,不得不叫人唏嘘。
说完两个大家既熟悉又陌生的城市之后,再给大家介绍两个全新的难防御城市。
水上新城襄阳
原版《三国志11》当中的江夏,可以说是游戏中最为憋屈的城市,不仅经济区小,而且水上的小船都可以直接攻击到城市,想要消灭水上的来敌,一方面是用弩兵和兵器,进行远程攻击,另外一方面就是要绕路进港口去到海上将他们击溃,使得玩家不厌其烦,异常憋屈。
现在江夏城消失不见了,但是这种可以在水上被破的城市设定却被其它城市继承了下来。

原本最好防守的襄阳现在就是游戏中可以在水上利用小船就能够攻破的城市。
襄阳的南侧和西侧变化不大,我们在这里不去过多的讲解,主要说一下襄阳北侧的情况。

在襄阳北侧一带一共有三个入口可以和水陆相连,并直达对岸的新野以及南阳。不过有一个入口距离襄阳较远,所以我们这里也就不详细标注了。在襄阳城市兵临城下(兵临城下位置一般是指城市周边两格,敌军一旦进入此区域就会造成士兵溃逃和无法收益的状态)刚过的位置,就有两个和水陆连接的入口点,毫不夸张的说敌军只要上岸就可以攻击到城市,防守起来非常恶心,所以我在此处修建了两个已经升级到城塞的防御建筑物,来减缓敌军的进攻步伐。
AI 因为进攻路线受阻,所以他们也果断的放弃了从陆地攻击过来的想法,而是果断选择从南阳发兵直接在水上对襄阳发起了一轮又一轮的攻势。而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只能利用弩兵和兵器部队远程攻击的能力和海上的敌军展开对射,因为不能快速灭敌,导致经常没有收益,经济压力山大。
不过最尴尬的还是远处的附城新野。新野从主城降级成为了襄阳的附属城市,但是它的位置并不能很好的遏制从南阳直奔而来的大军,使得他成为了一个孤城,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襄阳城的防御压力相比寿春和大梁都不在一个等级之上,甚至连下方的郢都防守难度都不如。但是襄阳城这种直接邻水的设定,使得襄阳城很容易被切断收入来源,一旦没有了钱粮的收益,那么防御难度自然而然的也就上升了,从而最终被 AI 给活活拖死。
相比其它城市和敌军激战最终壮烈的出局,襄阳城的攻略则显得以柔克刚,让襄阳城没有了经济收入而最终无奈出局。
中心孤城咸阳
新地图中的咸阳城就是原来的长安城,是游戏中可以和洛阳相提并论的最大城市之二。原本的长安就和周边的城市距离较远,现在随着地图对于边角地带的开发,又进一步加大了咸阳与周边城市的距离。
伴随着周边城市距离的拉远以及城市之间位置的修改,使得以咸阳为中心的半径所能够连接的城市也多了起来。

从游戏的中地图我们可以看到,咸阳被六个城市所围困,主径路四通八达,虽然主径路的显示只是和其中的五个城市相连,但详细观看实际地图则和这六个城市都有直接相连接的道路。
唯一在地图上没有显示有主径路连接的就是松赞干布所在的逻些城。

仔细观看地图,在萧关的下方有着一条翻山之路,这里左侧就是逻些城,而右侧是咸阳的地盘,同时萧关上方则是兴庆城,这里有着明显和吐蕃的连接。此外再向下一点的位置,靠近大散关附近,如果研发出了难所行军技术,还会有一条逻些和咸阳接壤的栈道可以提供给双方进行攻防。

介绍完了这两条小路,也就说明了咸阳实际上被不同方向的六个势力完全包围,没有任何的喘息余地。他们分别是河东的后梁、洛阳的后唐、南阳的东汉、汉中的苻秦、逻些的吐蕃和兴庆的西夏。

作为一个只有二星实力的秦来说,想要抵御完全不同方向的六路大军,着实有些吃力,而且这六路大军的攻击路线也不止六条那么简单,这让咸阳的防守策略都有点无从下手的感觉。

单单一个汉中,可以进攻咸阳的路线就有三条之多,而且我一直和大家强调的,现在 AI 攻击路线的选择更为优化,玩家想要抢占先机,在狭小的路口进行防御建筑物的建造,那么 AI 的进攻路线就会变更为另外一条。这使得玩家的防御建筑物往往成为了一个摆设。
洛阳除了和汉中有三条攻防路线之外,和逻些、洛阳以及兴庆等城市都有至少两条路线的多样选择,使得玩家根本没办法预判 AI 的大军到底从何而来,唯一能做的就是见招拆招,在 AI 明确的选择了攻击路线之后,再另行建造防御设施帮助防守。

不过更为恶心的是咸阳城的两片经济区也是毫无保留的摆放在河东、兴庆和逻些这三个城市的进攻路线上,对于这些经济建筑物,我们又不得不提前做出防御的安排,导致早期建设防御建筑物的地点选择非常困难。
咸阳的防守压力,用一句不恰当的词语来形容就是六战之地,已经不再是四战之地郢都(原江陵)所能够比较的了。也是游戏中最难以驾驭防守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