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一晌江湖 15:“生如夏花”到“平凡之路”

2020-11-03 15:10 作者:黑马聊乒乓  | 我要投稿

这江湖,到底是人的江湖,还是乒器的江湖?  — 写给青春,以及未来的哲思。


01


七岁时,被逼学书法。已经忘记了当时老爸有没想让我成为书法大家的想法,只是当时年少的我会感叹:爸你也很年轻,为啥不自己努力,去成为书法家。后来才知道,爸其实一直都在写字,只不过入书协需要能力、人脉、金钱以及一些机缘。而且在他三十几岁的年纪,已有多少后浪涌上来了。


所谓机缘,就像谁都能写评测,有能力的人不少,为啥只有零星几个写上了《乒乓世界》?


书法我不是没有努力过,拿了一些奖,后来也就泯然。原来,所有的成就不过带来了成长,以及孤芳自赏的下酒菜。


初中,开始打乒乓。拿着一本书自学乒乓球技术,想象可以进国家队。以为勤勉可以创造奇迹,后来才知道勤勉是门槛最低的,因为谁都可以努力。但更缺的可能是竞争机制以及非职业背景下的匮乏(资源,尤其是个人能力上的匮乏)。你不可能凭空创造一些能力,竞争的残酷在于:有时再努力,也无济于事。多年前去采访报道国二的时候,真正地被那种巨大的水平差距震撼到。

就像当时练了几年的书法,当你去看现在那些小孩子,专业学个半年,有天分的都可能比你写得有模有样。


你慢慢地,就会接受自己开始变得平凡这个事实。后来,我把进国家队的愿望,缩减到参加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咦,发现也都是国家队在参加,那我再退一退),最后打了省大运会。


从渴望“生如夏花”到走上“平凡之路”,原来人竟然可以如此淡定,淡定到接受自己的几乎一事无成,只为了内心里的一点小满足。比如,我原本的设定是个人生涯打到2000分就很圆满了,没想到今年进步快,上限目标还能再提一提,这就让人很满足了。


现在就折腾下器材,把“黑马聊乒乓”打造成最有味道的私人号,也就如此了。分明像极了年少时鄙夷过的那种“带着老花镜鼓捣小古玩”的老头子。


 

02


人老了,不以筋骨为能。


年少十岁时,会嫌弃那些说这句话的老球友,仿佛年老体乏竟然可以作为输球的借口。直到年岁渐长,才发现自己还是“同道中人”。—丫的,这些天抱娃久了,都快腰椎间盘突出,无法侧身抢冲了。这也是俺开始练反手的原因了。


风格转型,不只是每位偶像派演员的必经之路。从青年到中年,原来我们这样的业余运动员也需要不断转变。那一板板蛮不讲理的冲杀,永不疲倦的奔跑,这些青春的影子终究开始化为:更加精密的控制,更为均衡的防守能力。


而在乒器上,那些人手最好的延展—纯木球板,开始落伍于更高弹,打起来更省力的芳碳板。原来,先进武器(球板)的背后不单单是竞技赛场上的九阴白骨爪,竟然也是抚慰年老色衰的玻尿酸。


而外置芳碳在近台更加直接迅猛的表现,也比持球时间更长、蓄力更久的内置芳碳,更省劲。


难道,这就是那把极品Vis越打越勾魂的原由吗?!



一晌江湖 15:“生如夏花”到“平凡之路”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