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国考苏考启示及联考申论备考建议——中篇:国考苏考新考情
2022国考苏考启示及联考申论备考建议——中篇:国考苏考新考情
四、国考苏考新考情
国考苏考作为质量最高、最先进的出题之一,试题中出现的新颖要素对接下来的省考、江苏事业单位考试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近一个月我已将江苏a、b、c和国考执法、地市这五套试卷做完(国考副省级至今未找到真题),现把做题感受分享出来,也希望大家做题的时候能够多思考多体会,在思维的跳进跳出之间学得更多内容。由于篇幅原因,下文涉及的题目仅用关键信息代表,不发放原题及答案(参考答案附文后)。
1
概括题
(1)江苏abc卷第1题:“请⽤⼀段话对此进⾏概括”
三套试卷的概括题都出现了“一段话概括”的要求,这肯定是出题人刻意为之,这到底要求我们写出什么形式的答案,传递出出题人什么样的命题考虑:我所认为的作答形式可以看一下我的江苏A答案解析,这里简单给结论就是可以列要点,答得时候要注意每点的表述要流畅,不要强迫去凹造型写小帽子、写孤立关键词。
我觉得这里更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出题人这样出题是出于什么考虑,我觉得更多的是让我们答题回归到正常人的表达吧,不是所有题目都要小帽子,不是要选拔出仅会列关键词的考生。
(2)江苏b卷第2题:“对这些做法产生的积极效应加以归纳概括”
“积极效应”这一问法应该是首次出现,出题人用这一新词肯定是有所考虑的。效应一词有效果、成效、结果的意思,也有事物因果相互扰动、螺旋上升的意思(这词意思是我胡说八道的,大家可以自行百度理解此词)。所以在归纳提炼时,要充分考虑找的点够不够“效应”。但也不必过分纠结,毕竟10分的客观题,出题人没想着让大家答出花来。
(3)国考地市第1题:“这些案例各自体现出了哪些亮点”
“亮点”这一问法也是很少出现的,以前出现过特点、要点等。那么如何把“亮点”写亮呢,其实不需要过度纠结,这个我在题目解析中也写了,让我们在每个案例中都找到多个亮点,亮点过多可以视作不需要写亮点,只进行要点概括就好。
(4)总结
综上,虽然题干中有新的要素出现,但概括题仍然是概括题,仍然是弟弟。按照我上文的自我剖析,要保持冷静,不要过度敏感,顺势而为才是关键。
2
对策类
国考执法第3题:“如何进⼀步强化举措,巩固成果,形成⻓效机制,写⼀份⼯作建议”
先把狠话放下,这题的出现对申论对策题来说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是真正意义上出现了新的题目。这种“长效机制”的问法很像遴选题目、很像机关文件日常,这一问法可以说把申论对策题拓展出一个新的空间维度。之前常见的对策题方向有两种:以问题为出发点,对策方向是让我们写出具体针对可行的解决对策;以案例为出发点,对策方向是让我们写出宏观普适的经验启示。而“长效机制”这一问法,是以现有对策和问题为出发点,对策方向是让我们写出从短期到长期、从具体做法到稳固制度的系统性对策。
“长效机制”我建议着重考虑两个重点:现有做法如何实现长效化、常态化;如何压实责任、形成闭环,让对策出实效、落实处。有兴趣可以看我答案和高分学员答案。
3
公文题
公文题考到了宣传单、公开信、编者按、工作建议(如果算的话)、交流发言材料、短评等,从题型来说全都考过,没有啥新的。如果鸡蛋里挑骨头的话,编者按这个远古题目再扒出来,算是新题;工作建议很多同学没意识到它有公文的属性,也算个新题吧。我对公文格式的见解就是,如果你觉得不知道某个文种的格式,去百度几篇现成的真实的同类文就明白了,一直说某种公文难,却又一直没掌握的同学,就是懒,就是没打算上岸。
(1)国考地市第3题:“撰写一则‘编者按’”
编者按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大概括,全剧终。如果非得再多说两句:编者按是写在文章前面的一种引言,可以看做是作者给出的阅读说明,给你灌输某种观点、见解、问题思考或文章脉络去读下面的文章。常见的编者按就是概括全文信息,偶尔辅以作者观点即可(也有编者按的主要内容是抛出矛盾争议、阐释大政方针,这些在申论考试中不好出题,没有考过)。编者按没有题目、格式要求,直接写“编者按:xxx”即可。
(2)国考执法第3题:如何进⼀步 强化举措,巩固成果,形成⻓效机制,写⼀份⼯作建议
这题已经以对策题的角度给大家解读,现在再看其题干中有“一份”的表述,带有文章意味,严格来讲是机关内部日常公文。其主体还是提对策,只不过需要在提对策前把建议的背景原因简要说明一下,比如为了贯彻上级文件或工作要求、解决某些问题、推广经验做法、回应领导或民众等等,这部分内容点到为止即可。题目如果写的话就是《关于xxx的工作建议》
4
大作文
近年申论考试中,大作文从必考到大多时候考再到综合管理类常考、执法乡镇类偶尔考,考生也对大作文的态度也从必须学会写好,到碰碰运气不学了万一不考呢,这又是坑自己的表现了。除非你在最后一题遇到的是无脑直接抄的公文题,否则也是对作文能力的考察,必须学好。
(1)江苏a卷第4题:“写⼀篇对策性⽂章”
我认为这次对策性文章是释放了重要信号,今后很可能是常规议论文和对策性文章交替出现(类似广东),其他省份很有可能跟进这一文体。让大家写对策性文章,是降低了对纯粹文学性文采的考察,提高了对作文实用性的考察,更符合普通机关用人考察。且对策类文章的评分标准更为客观具体便于阅卷人操作,考生也很难出现跑题偏题情况,皆大欢喜。这类文章怎么写,可以参考一下我的答案和解析。
(2)国考地市第5题:“以‘融和·融活’为话题写文章”
国考就是国考,不服不行,这篇作文又考出了新高度,非常非常值得大家去思考写作。地市级作文关怀的还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流层面,但这篇融合发展考察的是有形发展之下的发展理念,有点“3月7日下午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时”谈高质量发展的内味了(国考地市副省和省考综合管理岗位的小伙伴注意了,划考点了)。
(3)国考副省第5题:“今天的思维和播种,决定了我们未来的收获”
这套没见到真题(有真题的同学请发给我,我给大家写答案),不知道难度深度到底如何,但从题干来说,延续副省风格,考察的是意识、价值层面。
5
执法类题目
执法类对国考和很多省考来说是新鲜事物,也算是新的考情,所以单独难出来说一下。
(1)江苏b卷第2题:“在执法效果上引发热议的原因”
执法类考察的题目都是常规题型,但由于大家对法治的敏感度、法治理念的理解程度不够,导致对更加专业的题目把握不足,在归纳执法理念、剖析执法问题时会犯难。这题一个很让考生纠结的点在于能不能否定地方立法的科学性,大家可以去做做这题(江苏近年都可以做做),对完善执法卷的做题思维会有些帮助。
(2)江苏b卷第5题:“‘徒法不足以自行’,高素养的行政执法队伍是从‘有法可依’走向‘良法善治’的可靠保障”这句话的理解,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
执法类考试如果考察大作文,那就太容易提前准备了吧,难度比综合类考生降低至少两个维度,比乡镇类考生降低一个维度。如果觉得难,不知道怎么提前准备,只能说“就是懒,就是没打算上岸”。
(3)国考执法第5题:“市场监管局的名义写⼀封公开信”
所以,省考执法卷到底是考大作文还是公文呢?都有可能,公文概率大一些。国考这次的公文难度应该是执法类的天花板了,好好看好好学吧。立场在哪,情理法的度在哪,如何解决立法执法普法过程中的问题等等,这篇文章你会学到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