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 Radeon RX 6600 XT 技嘉猎鹰 测试

前言
我终于下猴山了,抢一年显卡了,终于买到原价显卡了!
因为技嘉之前出事,我估计技嘉的卡没人要最容易抢,就直接蹲技嘉上架,居然真的抢到了。虽然这显卡定价(MSRP)智商税,也不是我最初想要的性能区间,性能还不如我的XSX(卡到手就卖了),但是一年了,我终于买到原价显卡了。年初以为显卡不会涨了,把旧显卡挂小黄鱼理财用960亮机,没想到这一凑合就是大半年,没显卡太难受了,960连视频解码都费劲(我看的视频规格高),6600XT就当拿来过渡吧,不买显卡买口气,坚决不为畸形市场买单!

外观
抢到的是技嘉猎鹰,采用三风扇三热管设计,热管大致排布如图(红线是热管位置),相当于每个风扇下面一个热管,这样的散热配置对一张160W不到的显卡来讲可谓是奢侈(后续开放平台超频测试也没超过80℃)。不过我还是希望把最后一个风扇换成一根热管,对于160W的显卡散热的瓶颈并不在鳍片到空气这一步,双风扇四热管散热性能可能还会提高,还能提高机箱兼容性。起初我以为这样设计是为了迎合那些喜欢很多个风扇的用户(路由器的“天线”数量,手机的摄像头数量同理,很多人之在乎多少,不在乎质量),不过仔细想想,可能是6600XT的数量太少,根本不值得设计一次散热...



I/O方面配备2个DP1.4a,2个HDMI2.1(我知道HDMI联盟不让标2.1,但是技嘉官方就标的不对)。

显卡自带一块背板,这点好评,可以有效防止显卡背部接触到金属机箱可能造成的短路,不过会增加一点点厚度,比双槽稍微厚一点点,好在背板的螺丝上我并没有看到易碎贴,实在装不下应该可以自己拆下来。

电源接口也做了一点改进,之前30系猎鹰PCB板比散热器外壳短,为了把供电接口放到尾端,只能用延长线把电源接口和PCB板连起来,但是这个延长线质量不行会着火。6600XT这个供电是在中间位置,是直接连到PCB上的,没有延长线,很安全(不过就算有延长线,6600XT超到炸也远小于单8PIN接口显卡最大负载225W)。

另外插槽是全长的PCIe ×16,但是其实只有×8,金手指上有一半根本没布线,虽然理论上并不会有什么瓶颈,还能给其他设备腾出通道,但总是用着不太爽(有人说AMD低端显卡一直都是×8,我不太清楚,第一次用低端卡),尤其是虽然我主板支持4.0,但是延长线不支持,所以我只能用PCIe3.0 ×8。



在PCIe3.0 ×8下SAM依然可以打开,不过会不会有性能影响就不知道了。

最迷惑的是技嘉官网标的居然是×16,不知道能不能投诉虚假宣传假一赔三。


3DMark性能测试
默认性能
测试平台:
CPU:AMD Ryzen 5 5600X(全核心超频4.65GHz)
内存:DDR4 8GB×2(3600 CL16-22-22-42)
主板:微星 MPG B550I GAMING EDGE WIFI
BIOS版本:AMD AGESA ComboAM4PIV2 1.2.0.3c
驱动版本:Radeon Software Adrenalin 21.8.1 Optional
电源管够,其他不重要。
FSE图形分12999,Time Spy图形分9389。


因为手里没有其他值得对比的卡(都理财去了),我就找之前的跑过的几张卡象征性对比了一下,一张超频的RX5700,一张丐中丐2070S,一张被服务器低频U拖累的2080 Ti,还有两张笔记本2060(我只跑过这些老弱病残......)


注:每张显卡的跑分成绩ID图里有
超频测试
先明确超频思路。可能是为了避免显存缺货,采用了了16Gb GDDR6显存(不用和老黄抢显存,不过要和主机抢),如果要保证192bit位宽只能选择6GB或12GB显存容量,所以AMD选择用Infinitiy Cache来弥补位宽,并且把位宽阉到了128bit。但是6600XT配备的Infinitiy Cache只有32MB,在1080P和2K下还勉强够用,4K会遇到严重的显存速率瓶颈,既然显卡的瓶颈在显存,那么超频的思路就是优先超显存(还有个原因是我摸了颗雷核心超不上去)。
超频的过程没什么可说的,只要了解基本知识有手就行,超频主要靠耐心加一点运气,能力技巧经验什么的反而是次要的。
风扇我用的就是默认设置关掉停转,注意打开高级控制的默认设置,打开高级控制以后什么都不用改,开和关就完全是两个风扇策略,实测室温30℃开放平台超频没上过80℃,足够了。不过也可以更激进一点,让跑分前和间隙也满转,这样在跑分开始时温度会低一点,不过这卡也不热,没必要。

功耗上限直接拉满20%,我没有去解锁功耗,不过在超频过程中也没有撞墙,如果想解锁建议用MorePowerTool解锁到单8PIN接口显卡最大负载225W。

接下来核心和显存频率就是重点要调整的了,一点一点加就行,注意这个“最小频率”不要拉高,拉高反而会导致跑分降低(应该也是与跑分间隙有关),默认是700MHz,建议手动降到500,玩游戏的时候适量调高就行(我后面确认日常超频频率和测游戏的时候忘了改这个了,结果可能偏低)。
我属实摸雷体制,核心无论如何都上不到2780MHz(6600XT里算低的),散热功耗都给够,显存不超,反复调整电压和最小频率都上不上,最高过测频率只有2776MHz。显存最高过测频率2298MHz,我试了2300MHz、2310MHz(再高没试),能跑完测试但是分数会下降,实际检测到的运行频率也下降了。

最后在核心2760MHz显存2290MHz跑到Time Spy最高分(图形分)10309,提升幅度9.79%,在核心2765显存2296MHz跑到FSE最高分(图形分)14308,提升幅度7.99%。


最后容我精神胜利一下,“天梯榜”排名Time Spy同配全球第31,FSE可能跑的人少,跑到了同配全球第2,甚至在6600XT的总排名里也到了第12



日常用频率
超频归超频,日常还是要降点频用,我最后超频到核心2700MHz显存2200MHz(我忘调最小频率了,后续游戏测试可能会偏低一点点),功耗依然拉满,风扇只把风扇调整打开就行,确认最高转速能到100%就行,其他不用管。

在这套超频方案下,FSE图形分13902,提升(较默认)6.94%,Time Spy图形分10082,提升(较默认)7.38%


塞进我的ITX小机箱跑压力测试,可以稳定通过




游戏测试
我经常被问的一个问题“某显卡能不能玩某游戏”,其实大可以直接回复“能”,毕竟大多数这样问的连游戏特效都是直接用默认的,但是出于严谨考虑要先对“能玩”做定义,不能笼统概括。大多数游戏测试只是为了比较不同显卡之间的性能区别,不是对“能不能玩”做解释,我的游戏测试是在解释“能不能玩”的问题,因为时间问题只测试了两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游戏,《荒野大镖客:救赎2 》和《古墓丽影:暗影》。
荒野大镖客:救赎2
大镖客2我同时测试了Vulkan API和DX12下的表现,其中DX12下开启HDR(因为Vulkan API下进不去HDR设置,我也不知道开了没有,这游戏HDR效果不明显看不出来,我显示器是384分区的HDR1000,确认不是显示器瓶颈)
1080P默认最高画质,两个API全程均可以稳定60帧,Vulkan API下第1、4个测试占用90%左右,第2个测试占用80%左右,第3个测试占用85%左右,第5个测试开始占用75%左右,后期骑马与枪杀占用接近100%,DX12 API下前4个测试占用不变,第5个测试后期占用只有80%。
1080P直接开最高锁60玩就好了,没什么可说的(记得把动态模糊关了)。



2K默认最高画质,Vulkan API下第1、4个测试在55帧左右,第2、3个测试稳定60帧(占用95%左右),第5个测试开始稳定60帧(占用90%左右),后期骑马与枪杀最低降到50帧左右,DX12 API几乎没有性能变化。
如果显示器支持FreeSync,直接玩即可(记得把动态模糊关了),如果不支持,建议把“体积质量”与“水物理质量”调到中,“阴影质量”和“树木质量”调到高,画质几乎没影响但是性能大幅提高,锁60帧玩(记得把动态模糊关了)。



4K默认最高画质,两个API表现一致,在第1、4个测试35帧左右,第2、3个测试40帧左右,第5个测试开始40帧左右,后期骑马与枪杀最低降到30帧。
FreeSync用户,直接玩即可,建议把Radeon Boost打开,非FreeSync用户建议锁30,稳定的帧生成时间可比多那几帧感知更强,可以考虑把“体积质量”与“水物理质量”调到中,“阴影质量”和“树木质量”调到高,防止某些场景下的掉帧。
如果要稳定60帧,那只能降分辨率和降特效二选一(或者加钱)。降分辨率可以参照前文2K设置,不过非点对点显示,会影响画面质量(具体影响多少要看显示器驱动板和固件的缩放策略,不知道为什么显卡厂商不把主机上的各种缩放插值算法做一套到显卡上),也可以降到1080P开整倍缩放。最建议的方法是降特效,把特效降到默认预算最中间一档(应该是第十档),然后把把“体积质量”与“水物理质量”调到最低,“阴影质量”和“树木质量”调到中,依然可以稳定60帧(记得把动态模糊关了)。


注:4K DX12 API下忘截图了
古墓丽影:暗影
4K默认最高画质,平均40帧,最低35帧,FreeSync用户,直接玩即可,建议把Radeon Boost打开,非FreeSync用户建议锁30,稳定的帧生成时间可比多那几帧感知更强,因为时间关系没测试稳60帧的方案。



2K默认最高画质,平均90帧最低71帧,建议锁60直接玩,多余的性能可以开点抗锯齿。


1080P默认全高,帧数没什么参考价值,因为CPU瓶颈了,显卡占用只有56%,建议开点超采样抗锯齿,或者简单粗暴来点超分辨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