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鹰嘴龟的一些杂谈
本片围绕鹰嘴龟做一道题一些杂谈,鹰嘴龟是一种著名的国龟,围绕着它们身上的问题也一直为爱好者们津津乐道。
一.分类归属
鹰嘴龟(Platysternon megacephalum)别名平胸龟,大头龟,英文俗名Big-handed Turtle。属于龟鳖目-曲颈龟亚目-陆龟总科-平胸龟科-平胸龟属。并且是平胸龟科中唯一的独立种。关于鹰嘴龟有几个亚种,目前尚存争议。英文版维基百科和爬行动物数据库(reptile database)等采用的是三个亚中的分法,中文版维基百科等采用的是五个亚种的分法。早年曾有学者将鹰嘴龟归入鳄龟科,但1982年的DNA测试表明鹰嘴龟与鳄龟科的关系较远,与潮龟亚科关系较近。最终鹰嘴龟自成平胸龟科-平胸龟属



二.身貌特征
鹰嘴龟的头部硕大,呈三角形,无法回缩进壳内,但头部覆盖了角质头壳(鹰嘴龟的角质头壳,可以在它们捕食虾蟹时提供保护,避免被虾蟹的钳子反伤)。上颚喙钩弯曲呈鹰嘴状,尾巴很长,眼睛大,无外耳鼓膜。成年鹰嘴龟背甲棕褐色,长卵形且中央平坦。背甲前后边缘不呈锯齿状,腹甲较小呈橄榄色且较为平坦。四肢有瓦状鳞片,后肢比较长,行动与攀爬能力强。指、趾间有半蹼,游泳能力不算出色。因为脑袋乍一看有点像大鳄龟,所以也被戏称为“国产鸟大鳄”


鹰嘴龟是头部比例最为硕大的龟类之一。一些极端个体的头部比例更是惊人,头部宽度甚至可以达到背甲长度的3/4及以上



鹰嘴龟幼年与成年阶段的外观差异较大。幼年鹰嘴龟背甲多为绿色橙红色,棕红色。四肢为黑色。头部侧面有长条斑纹,背甲后部边缘呈锯齿状。腹甲外围部分为橘红色,腹甲中部有黑色班块,尾巴比较细长。


亚成年鹰嘴龟的外貌特征逐步向成年个体靠近。背甲的颜色逐渐变深变暗,背甲后部边缘已经不呈锯齿状。但是头部侧面的条纹还在。

三.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大陆的南部、中国香港的新界及部分离岛,越南,缅甸,泰国和老挝的高地溪流。
四.生活习性
鹰嘴龟为夜行性,日间在溪流石头下休息。攀爬能力强,能爬树,石等,曾经有过上树掏鸟蛋的传闻(能上树是真的,但是“掏鸟蛋”应该是夸张了)。

鹰嘴龟的适宜温度为12-28℃,但鹰嘴龟比较怕热温度高于30℃会有危险,冬季会冬眠。
鹰嘴龟在野外并非之前认为的纯肉食性而是杂食性。它们确实会捕食甲壳类,两栖类,鱼类等动物,但水果等植物性食物在任意大小的鹰嘴龟食谱当中都占据了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且随着体型的增加,鹰嘴龟食谱中的素食比例也会增加。


五.咬合力
鹰嘴龟拥有龟鳖目中,按比例来看,最大的脑袋。那它们的咬合商在龟鳖目中也是顶尖的吗?其实并非如此,鹰嘴龟的咬合商在龟鳖目中算是比较强的,但和真正的顶尖选手(如大鳄龟)比起来差距很大。在一次测试之中咬合商居然和珍珠鳖的差不多。(但是龟鳖的咬合力受后天食物影响很大,同类之中不同个体可能都会有很大的差异,再加上那次测试的个体基本上都是小亚成,所以只能给大家做一个参考。)

可能有人会惊讶鹰嘴龟的头部比例比珍珠鳖大很多,为什么咬合商仅与珍珠鳖持平。那是因为鹰嘴龟的头部虽然大,但是咬肌附着的位置并不多,咬合肌的相对容量较少。珍珠鳖的头部比例虽然不大,但是矢状脊发达,咬肌附着的位置多,咬肌容量相对很大。


头部比例同样巨大,且矢状脊发达,咬合肌容量高的大鳄龟,咬合商更是远超鹰嘴龟。哪怕是亚成年大鳄龟咬合商都比鹰嘴龟强了。


六.保护级别
2021年2月份鹰嘴龟野生种群的保护级别已经从之前的一级保护动物,降为了二级保护动物。如果证件齐全的话,玩家可以饲养人工繁殖的个体。

但是鹰嘴龟野外种群的IUCN保护状况是濒危,并且还受到了栖息地破坏与丧失的威胁。在中国,老挝和越南对鹰嘴龟主要被用作宠物或食物用途,也有被做成中药的,有着一定的贸易需求。 尽管有很多人工繁育的个体,但依然有不少野生个体流入了餐厅,宠物市场与药店。在这里奉劝大家不要购买或捕捉野生或者来历不明的鹰嘴龟,不要在证件不齐全的情况下购买鹰嘴龟,切勿触碰法律的红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