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哪些重要城市位于几大方言区的交界处?

2023-01-13 14:47 作者:小萱的方言咖啡馆  | 我要投稿

我国各大汉语方言,大致上可以分成多中心和单中心两大类型。

前者分布区内有很多实力相当的城市,导致任何地区的方言都不能成为服众的代表性口音,典型的例子是吴语和闽语。

后者分布区内存在绝对强势的中心城市,这座城市的口音就会成为这一类方言的代表或者通用语,比如南昌话之于赣语、太原话之于晋语,等等。这些中心城市往往深居方言区内部。

但是也有不少大城市,位于几类方言使用区的边界附近,而它们的重要政治经济地位又使得它们的口音在周边地区具备代表性,影响附近不同种类的方言。下文将一一列举之。

武汉市

武汉位于西南官话、江淮官话和赣语三种方言的交汇处,市区、蔡甸及江夏大部方言属西南官话湖广片鄂中小片;黄陂、新洲方言属江淮官话黄孝片;江夏南八乡(贺站、山坡、保福、河垴、舒安、湖泗、土地堂、安山)靠近咸宁,讲赣语大通片方言。

武汉作为“九省通衢”和中部第一城,在湖北省(尤其是鄂东、鄂南地区)具有极强的虹吸能力,大量来自鄂州、黄石、黄冈、孝感、咸宁等地的人员进城务工。近年来,鄂东地区的黄孝方言呈现逐渐向武汉话靠拢的趋势。

南京市

南京位于江淮官话、西部吴语和北部吴语的交界处。江宁府老八县范围内,南京市区、浦口、六合及江宁大部、句容大部、溧水北部方言属江淮官话洪巢片;溧水南部、高淳大部、江宁丹阳镇、句容后白镇等地区方言属西部吴语太高小片;溧阳市以及高淳东部的山乡方言属北部吴语毗陵小片;句容白兔镇处在吴淮过渡带上,方言兼具吴语和江淮官话的特征。

对于皖南(除徽州,下同)西部吴语分布碎片化的现象,互联网上广为流传的解释是:皖南本来有着连片的吴语区,晚清时太平军与清军在这里的长期拉锯以及瘟疫导致当地土著十不存一,战后官话区移民进入皖南,在人口上对原住民占据优势,反客为主,导致皖南形成今天的方言格局。

但也有不同的观点认为,皖南的大部分府城、县城可能在战前就已经通行江淮官话,或者高度江淮官话化的吴语。南京在宋朝是江南东路的路治,历来对皖东和皖南地区具备很强的影响力,是这一带事实上的行政中心,而皖南各地也非常认可南京官话的正音地位。在长期的沟通交流之中,南京官话逐渐具有皖南地区共通语的功能,取代吴语成为各大城关的通行语言(就像广府粤语成为其他粤语片区的城关通行语言一样)。晚清的战乱可能只是为皖南的乡镇带来了河南、湖北等地的移民方言,而没有对城关的强势方言造成影响。

深圳市、香港特别行政区

旧新安县(含宝安、深圳、香港、九龙、新界等地)位于粤语、客家语和闽南语三种方言的交汇地带。深圳、香港及附近地区的土著居民通行广府粤语、围头话(属粤语莞宝片)、大鹏话(军话方言岛,客粤混合方言)、占米话(BV1Ne411w7HX)、客家语、海陆丰闽语、潮汕话等多种口音,方言分布极其复杂。

自改革开放以来,深圳市的主要语言变成了普通话,深圳本地方言远没有普通话普及,许多在深圳生活多年的市民仍不会说粤语和客家话。全国各地方言都可在深圳找到生存土壤,只是空间较小,仅在老乡圈子里流行。

(欢迎补充)

哪些重要城市位于几大方言区的交界处?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