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工地到律所,从土木到法律
1.
2021年4月,正值校园春招。
像大多数考研考公失败的毕业生一样,我也遇到了就业的焦虑,作为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大多数人的出路,无外乎是设计院和施工单位。
当时,在我的印象里,进入施工单位,就意味着在半夜还要去监督工人打灰,就意味要扛着各种经纬仪全站仪在烈日下测量,三四个月后,人就像是去非洲旅游了一般的变黑。
怀着不想去施工单位的想法,在春招时,就先投了其他的岗位,然而,最后也只拿到上海链家一个offer。
春招末尾,还是投了几家施工单位,有中头开头的央企,也有上海本地的国企,都顺利的拿到了offer。
不得不说,这几家施工单位是真的很强,毕竟是在世界五百强上板上有名的企业。
最后,综合考量,三方协议还是签了上海建工旗下的某子公司,原因有二:项目在上海,不用去外地;基本双休,有充分的自己的时间。
而之后的这一年,工作也的确如校招面试时所述一样。
2021年8月1日,正式签劳动合同入职,培训一周后,来到了上海临港的某个工地上,成为了一名技术员。
刚开始工作,基本就是在熟悉项目,每天跟随前辈去工地检查,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检查脚手架,也是从那时开始,我才知道原来脚手架还有盘扣脚手架和钢管脚手架之分,每种脚手架还对应有不同的多种规范。
技术办公室的同事大多是同龄人,很快我们就熟络的打成一片,大家都是住在项目上,下班后就经常在办公室一起打游戏。
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逐渐学会了叫这个总那个总的“吹嘘”功夫,不得不说,这样“吹嘘”的对话确实会让人心情一悦。
也是因为这样的气氛,让我本有些内向的性格变得外向了些。
慢慢的,觉得这样的工作似乎也不累,每天就出去工地一两小时,偶尔在办公室写写方案和交底,只要没有第三方和质监站的检查,还是很轻松的。
特别是下班后,每天打游戏的快乐似乎让我忘却了自己想成为律师的想法。
然而,在8月中下旬的某个夜晚,我突然感觉到一种莫大的空虚,那是一种每天无所事事后对虚度时光的懊悔。
这时候,我才清楚的意识到自己这种温水煮青蛙的状态,刹那间,我忽然想起了在6月份还报名了今年的法考,而距离客观题考试却仅只有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了。
一瞬间,我联想到了很多,想到了去年考研和法考的失败,想到了自己这种虚度时光的状态,想到了未来依然还要在工地呆下去,一种莫名的恐惧突然开始充斥我的内心。
那一刻,我决定要改变,我决定在这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拿出当年高考时的勇气和努力,来全力备战法考。
2.
从那天晚上有了决定之后,我就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法考复习。
每天早上五点钟起床,买好早餐,坐五点半的工人大巴去项目部(生活区离项目部约6公里),六点一刻左右开始复习,一直到九点左右。
上午和下午的工作时间,没什么事情的话,我也一直在摸鱼的学。晚上下班后,基本上都会委婉的拒绝同事打游戏的邀请,当然,偶尔还是会打一两把的。
之后买了电瓶车上下班,依旧雷打不动的进行这样的复习,即便是在周末,也是如此。
每天的复习规划就是看精粹视频,然后做真题,错题库第二天再刷一遍,有时候在电脑网站上刷题,有时候在APP上刷,每天有效的学习时间应该有六七个小时。
我知道,复习的时间已经不多了,这时候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刷题,不断的刷真题,然后看错题解析,再一遍遍的刷错题,在我的印象里,有的错题至少刷了有五六遍。
我深知自己资质平庸,要不然高考也不会只考了个普通院校,但我知道,坚持和努力也很重要。
天赋就像是天花板,即便你的天赋再高,如果你不努力,那你永远也够不到天顶。
所幸,在备战法考客观题的这段时间里,我坚持了下来,虽然最后考完客观题的时候心中依旧没底,但却有种踏实感,至少我以最大的努力来准备了这次考试。
客观题出成绩后,我惊喜的发现自己竟然以212分的成绩通过了。
通过客观题考试后,我就开始使劲的啃主观题官方指导用书和历年真金题了,期间虽然偶尔也有所懈怠,但基本上还是保持了复习客观题时的干劲。
后来,主观题也以117的成绩通过了。
2022年6月12日,当我从上海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领取到法律职业资格证书的时候,我心中突然有一种不真实感。
我想起了五点钟起床时外面朦朦胧胧的天空,想起了大巴上混杂着工人汗水味道的座位,想起了骑电瓶车时迎面而来的晚风和落在马路上的秋叶……
看着从街道旁的树隙间渗漏下来的阳光,一种久违的欢愉感刹那间涌上心头,但那一刻,我的眼睛却忍不住的有些湿润了起来。
自从大学毕业后,我第一次如此真切的感受到,原来所有的努力都不会白费,终有一天它会开出灿烂的花朵。
3.
本来我是打算在4月份左右拿到法律资格证后就辞职去律所实习,但突如其来的疫情直接让上海封了三个月,也是因为这场疫情,让我在7月份选择了离开,连花了不少钱找中介办的居住证最后也没有申领。
我想,经过这次上海疫情,应该有许多人会选择离开,城市虽好,但终归不是家,反正都是一个人在一个陌生的城市工作,为何不选择一个离家近的城市呢。
于是,我选择了来到深圳。
在离开上海的前一个月,那是一个周五,我的分管领导专门来到临港为我和另一个同事送行,我去深圳,他去东莞。
现在回想起来,我依然记得那些个我们一起考研复习的早晨,虽然最后都双双败北,但这亦是一段难忘的回忆。
那一天,是我有生以来喝酒喝的最多的一次,大概喝了有半斤多的白酒,以前很少喝,但那一天,是真的高兴也是真的不舍,因为我知道,这一别之后,此生或许都不会再相见了。
酒桌上都是天天相见的同事,那一天,我对他们每个人都敬了一杯酒,我不太会说话,但那一刻却心头潮动,说了很多祝福和感谢的话。
我记得我们一起出去吃过火锅,一起出去澡堂子里泡过澡,一起在脚手架上走过,一起在海边看过海……
疫情时,我们一起在生活区抗疫,相互鼓励相互陪伴,环境不是很好,但在一起时却时常吹吹牛笑嘻嘻,为这沉闷的气氛增添了一丝欢快。
无人机飞过施工现场上方,拍下了一张又一张清晰的4k建筑物照片,时光会不会也将这段美好的经历清晰的写进回忆?
离别总是伤感的,在之后的这一个月里,我和同事们依旧一起打游戏,一起口嗨,一起出去吃饭,对于我们即将要离开这件事,大家都心照不宣。
有时候,人总是要在离别之后,才会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
当火车轰轰地从上海南站驶出,周围熟悉的景色瞬间映入眼帘,曾经回家的时候,它不只一次的出现过,只是这一次我知道,我再也不能像以往那般确定自己一定还会再回来了。
人的一生中,会遇到很多人,经历很多事,离别也就不可避免。
只是,在以后的岁月中,我不知道自己是否还会再遇到这样一群可爱的人了。
4.
2022年7月27日,这是我来到深圳的第一天。
在龙华区的一个地铁站附近租了一个单间公寓,1500每月,在这之前我已经投了好几家律所,有两家给了面试机会。
福田,林立的高楼大厦不比陆家嘴少,电梯上永远空出来的左侧道路和形形色色的人匆匆忙忙的脚步,让我第一次感受到了这座年轻城市的快节奏生活,但其中却也孕育着勃勃生机。
第二天面试的两家律所中,第一家是个女律师,很强势,而且工资很低只有3.5k,所以委婉的拒绝了。
第二家是破产执行的,因为面试人给我的印象很好,所以就决定试试,但之后呆了一上午,发现该所基本都是靠网络营销打电话拉客搞来案子,真正带教的律师只有一个,于是下午我就走了。
这次给我的教训就是,在决定要入职之前,还是要切身体会一下律所的氛围和了解这个所的状态,要不然只会白白浪费时间。
后面陆陆续续的也面试了好几家律所,但基本上都是派驻的岗位才给面试机会,毕竟我是一名非法本。
其中,有本地大所,但却要六个月试用期才给挂实习证,也有本地中小所,要两个月试用期且要一年时间派驻到街道办。
在这些律所中,有两家是我比较中意的,它们都是北京在深圳的分所。
第一家是派驻到某政府部门半年时间左右,试用期三个月,工资5-7k,已经进行了二面,但之后却告知政府部门要求必须是26周岁以上的,故而未曾拿到该offer。
第二家是驻扎到某上市公司的子公司内,主要是处理一些法务之类的问题,但是也有执业律师在该公司常驻。
派驻到该公司大概三四个月,之后就可以回律所正常上班,缴了社保就可办理实习手续,薪资5k。
最让我看中的还是参与到这样一个项目中去,对于我这样一名非法本来说,这看来是我目前所能够找到算很不错的了,因而选择了该所。
到目前为止,我驻扎在该公司已经有半个月左右的时间了,从法院寄来的案件就有好几个,从中也学习到了许多。
等律所缴完社保,将实习材料整理好交上去,九月份应该就可以拿到实习律师证了。
很期待拿到实习证后可以跟去出庭的那一天。
5.
进入律所,派驻到该公司的这段时间,也接触了不少人,有该上市公司的董事长和总经理,也有普通的职员,简单谈一下我对律师这个行业的一些体会。
在中国,律师或许是一个永远处于舞台边缘的角色。
但唯一的优点就是,他还站在舞台上。律师作为乙方,常常是作为一个服务者的姿态出现。
中国的律师不像欧美那样能够登上政治舞台,即使有很大的机遇与政治结缘,却也始终只是圈子外围,而不是核心。
作为乙方的存在,即便是在商界,那也只是边缘的存在,2021年我国法律服务市场规模1500亿左右,这仅相当于一个中大型上市公司的市值,而这还不全是律师的创收。
即便有的律师收入高达上千万,但那也只是凤毛麟角般的存在,与商界的真正大佬比起来,那也是小巫见大巫。
然而,就律师这份职业而言,还是比较受人尊重的。
在我国,狭义的法律职业主要包括法官、检察官、监察官、公证员、律师、基层法律工作者,广义的的法律职业也包括在企业中从事法律工作的法务人员。
法律作为上层建筑,从事法律工作的人往往也具有较高的学历和水平,当然这是从行业的整体上而言。
由于律师的职业性质,只要能坚持下去,一般的律师都能够踏入中产阶级,特别是随着法治的完善和经济的发展,也给了律师更多的机遇。
像每一个其他的行业一样,律师也是一种属于盈利性质的职业,但与其他职业不同的是,律师某种程度上是在为法律和公正服务。
我记得在《令人心动的offer》第一季中,徐灵菱律师在节目的最后说的那句话:希望你们以后踏入律师行业之后,能够为这个国家的法治建设作出自己的一点小小贡献。
当初,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心中像是有什么东西沸腾了起来,原来每个人的心中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对正义和公平的信仰。
律师行业的蛀虫也有不少,有的律师为了律师费信口开河,有的律师为了胜诉不择手段,然而,总有那么一些律师,他们会为了心中信仰的法律,始终坚持自我。
希望有一天,当你也踏入法律行业的时候,在一些诱惑面前,甚至是对某些东西失望过后,也依然能够坚持心中信奉的正义。
6.
来到深圳后,面试的律所应该有十家左右,同时也认识了一些同行的朋友,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曾问过我,为何想成为一名律师。
在有些人看来,在国企工作应该很不错了,工作不累,工资不少发,社保不少交,每天摸摸鱼一天就过去了,多混几年说不定就混到了中级职称。
我也曾很认真的想过这个问题,我真的是因为热爱,所以才想成为律师的吗?
进入这个公司处理法务事情以来,我也有过不好的体验,有时候甚至在想是否要加入该所。
但在经过许多次后的自我思考后,我还是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这是我目前所热爱的东西。
我不知道在以后自己是否还会热爱上其他的东西,但就目前而言,我的热爱还是法律,还是想成为一名律师。
在人生的各个阶段,其所热爱的东西都不尽相同,有的人小时候梦想成为一名科学家,长大后却逐渐喜欢上了当教师。
大多数人所热爱的东西都会随着时间而改变,我们能做到的,那就是就目前所热爱的东西去坚持、追寻和努力。
就像现在的我想成为律师,那么就努力的去做了。
芸芸众生,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找到自己的兴趣和热爱,如果你找到了,那么无疑你是幸运的,那就请勇敢的去捍卫它吧。
7.
不敢将其说之为经验贴,仅就个人在法考过程中的一些小心得以作分享。
客观题:
看完一个章节的视频,随后就去做相关真题,不要一直刷视频而不做题,看视频只是为了弄懂一些法律概念和法条,做题才能体现知识的吸收程度,也能更好的巩固记忆;
重视错题。错题之所以会错,主要还是因为某些知识点不理解,多做几遍多理解。我有的题目做第四遍、第五遍的时候都还错,不要灰心,再搞懂一次就是了;
做真题,模拟题什么的不推荐;
空暇时间可以网上搜搜民法典、刑法这样的法律,看看法条原文其实也蛮不错,其实那些教学视频都是对这些法律的讲解罢了。
主观题:
多钻研一下官方的案例分析指导用书,我主观题除了做了2套回忆版的法考真题之外,其余都是用的案例分析指导用书复习,个人觉得案例分析指导价值很高,除了应付主观题外,如果以后从事法律行业,也有很大帮助。
法条检索很重要!这次主观题,民法有许多道小题都可以在民法典中找到法条,可以说,找到法条基本上这道题的分就拿到了。刑诉建议背一下口诀,我背的是向高甲老师的口诀,这次主观题有一道七人组成合议庭的,如果背了口诀,一下子就做出来了。
资料和老师:
2021年法考我没有买一本纸质的资料,用的都是电子版的,视频在B站看,刷题在竹马APP和竹马网站。
这一年我听课的老师主要有:刑法(柏浪涛)、民法(杨烁,我是直接听的法硕课程)、刑诉(向高甲)、民诉(戴鹏)、三国法(杨帆)、理论法(马峰)、商经法(郄鹏恩)。
书目和老师仅供参考。
附参加法考的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