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星是如何诞生的?

目前认为,恒星诞生于被称为星云的巨大宇宙尘埃和气体云中,这些星云主要由氢元素组成,在大多数星系中都会有星云的身影。

星云按照形态可以分为弥散星云、行星状星云、超新星遗迹等类型。
1、弥散星云
弥散星云的形状并不规则,直径往往超过几十光年,它们是宇宙中恒星形成的主要场所,弥散星云的星云介质通常会聚集在一个或者几个“亮星”的周围,这些亮星都是刚形成的年轻恒星。比较著名的有猎户座大星云。

2、行星状星云
行星状星云通常呈圆形、椭圆形或者环形,看起来与超大质量的恒星较为相似,因此而得名。他们的样子有点像吐出的烟圈,外圈是由恒星结束核聚变反应坍缩时喷发的外层物质,而在行星状星云的中心是由恒星坍缩成的白矮星。比较著名的有M27哑铃状星云。

3、超新星遗迹
顾名思义,超新星遗迹就是超新星爆发后抛出的气体形成的,和行星状星云一样他们也处于快速的体积膨胀中,最终趋于消散,或者与宇宙中其他的星云形成新的星云,成为下一代恒星诞生的温床。著名的蟹状星云就是银河系内一颗1054年爆发的超新星留下的遗迹。

4、恒星诞生
星云内部密度较大的区域会在自身引力的作用下开始坍缩,并且开始升温,而这个炽热的核心则被称为“原恒星”,他们是恒星的最原始形态。

旋转坍缩的星云最终会被拆分成两三个甚至更多较小的“原恒星”,这些原恒星经过百万乃至千万年的时间逐渐成为恒星,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星系中的恒星都是成对或者倍数出现的。
5、恒星系形成

当然,并不是星云中的所有物质都会形成恒星,一部分尘埃会在坍缩中脱离原恒星的引力而形成行星、卫星、小行星、彗星等,甚至有一些尘埃最终也不会成为任何天体,他们将作为尘埃一直停留在宇宙中。
注释:
坍缩:指恒星核聚变结束内部能量无法平衡引力的作用,在短时间内现有结构坍塌,变成比自身更小,密度更高的天体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