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鲜 | 《中国科技术语》2022年第2期(含作者简介)
以下文章来源于中国科技术语 ,作者本刊编辑部

《中国科技术语》2022年第2期内文96页,包含术语规范、术语翻译、术语学及术语学应用等共13篇论文,将于2022年4月初正式出版。《中国科技术语》从2021年第1期起全新改版。新刊采用全彩印,增加作者简介和宣传照片等内容,从封面设计、内文版式、装帧印制到稿件内容,都焕然一新。
01 关于文章
原文标题 | 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名词审定学科目录构建初探
原文刊登 | 《中国科技术语》2022年第2期
文章版权 | 本文已获得原作者授权,如需转载,可关注本号,在后台留言
内容摘要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名词以学科为基本单元。目前,迫切需要一个科学、合理、具有操作性、容易被专家接受的学科目录,来作为人文社科名词审定工作开展的依据。文章介绍并分析了现行五个学科目录,将人文社科名词审定实际工作开展的学科与其中的两个目录进行比较。最后,以《学科分类与代码》为基础,结合《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及名词审定实际工作,构建了人文社科名词审定学科目录。
作者简介
温昌斌(1970—),博士,编审。出版专著《民国科技译名统一工作实践与理论》,策划和组织出版“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中国科学技术名词规范化理论建设书系”。目前致力于我国人文社科名词审定理论与实践工作。在审定理论方面,研制了《人文社科名词审定原则及方法》,编制了《人文社科名词编写与审定工作手册》。在审定实践方面,在20多个学科领域开展过名词审定工作,已经完成审定的学科7个。现任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事务中心审定业务三处处长。
通信方式:cbwen@sina.com
02 关于文章
原文标题 | 普通术语学视角下的术语翻译方法再梳理
原文刊登 | 《中国科技术语》2022年第2期
基金项目:2021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一般项目“英汉专科学习型词典语境化设计研究”(21FYYB004);2021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课题“英汉翻译课程思政典型案例式教学设计及其教学策略研究”(2021JSJG694);2020年国家语委汉语辞书研究中心开放课题“基于描写术语学的英汉专科学习词典语境化设计研究”(CSZX-YB-202013)阶段性成果
文章版权 | 本文已获得原作者授权,如需转载,可关注本号,在后台留言
内容摘要
术语翻译方法是术语翻译研究的重要内容,但是学界对术语翻译有哪些方法,如何界定直译和意译以及术语译名是靠找还是靠译等基本问题都存在争议。文章以普通术语学研究方法和基本概念为基础,考察术语翻译的本质,据此演绎出术语翻译的基本方法,然后对各类方法展开论述,以期理顺术语翻译的逻辑,解决术语翻译方法分类、表述及应用中存在的争议。
作者简介
卢华国(1979—),男,博士,副教授。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导师Marie-Claude L’Homme)和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术语翻译和专科词典学。2017年当选为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分会理事,担任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exicography期刊匿名评审,发表SSCI论文5篇、CSSCI论文7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一般项目1项和其他翻译类、词典类项目6项,合作撰写专著1部,参与编撰辞书2部,合译书籍3部。
通信方式:louisluhuaguo@163.com
张雅(1981—),女,硕士,副教授。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学术英语教学和科技翻译。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
03 关于文章
原文标题 | 基于词向量空间模型的机器翻译质量评价分析
原文刊登 | 《中国科技术语》2022年第2期
基金项目 | 陕西省2021年外语学科专项课题项目(2021ND0624);西安市2021年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WL78)
文章版权 | 本文已获得原作者授权,如需转载,可关注本号,在后台留言
内容摘要
文章从问题意识视角出发,以石油术语为基础,引入词向量空间模型的方法展开三个相关实验对机器译文和人工译文进行对比研究,探索机器翻译结果在空间模型中的演绎和呈现。实验结果显示机器翻译对于石油术语的语言翻译准度能达到0.403。文章尝试结合计算机技术、语言学和翻译学等不同领域量化论证两种翻译结果在语义层面的接近和靠拢程度,以期探索评价分析机器翻译系统输出结果质量的新途径。
作者简介
陈柯(1975—),女,西安石油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翻译。先后主持完成全国商科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课题、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课题、陕西省“十二五”规划课题、陕西省教育厅课题、陕西省重大理论与现实课题,并连续5年获西安社会科学规划课题资金资助。
通信方式:1295242889@qq.com
柴启栋(1995—),男,西安石油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石油翻译、科技翻译等。
通信方式:1523825329@qq.com
04 关于文章
原文标题 | 隐喻型冬奥体育术语的认知解析及跨语认知实现路径
原文刊登 | 《中国科技术语》2022年第2期
基金项目 | 2021年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重点研究课题(外语学科专项)基于OBE理念的翻译硕士“外语+专业+思政”人才培养模式研究(WY2021012-A);哈尔滨工程大学研究生教改课题“翻译硕士实习实践问题及对策研究”
文章版权 | 本文已获得原作者授权,如需转载,可关注本号,在后台留言
内容摘要
基于北京冬奥组委冬奥术语平台V3版409条英文隐喻型冬奥体育术语,对隐喻型冬奥体育术语进行认知解析,构建其以隐喻映射为认知起点,意象图式为认知模式和概念整合为认知过程的认知图解。基于此图解对隐喻概念域的映射匹配,隐喻概念域的映射转移和隐喻概念域的映射缺失的三种隐喻跨语方式下的隐喻型冬奥体育术语的英汉跨语认知实现路径进行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考察,并对三条跨语认知实现路径分别对应的直译或音译、借译和描述性翻译术语翻译方法进行例析,为隐喻型冬奥体育术语翻译和冬奥语言服务提供参考。
作者简介
李浩宇(1997—),女,哈尔滨工程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术语学及科技翻译。参加哈尔滨工程大学研究生教学改革课题1项,在《中国科技术语》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数篇。
通信方式:tohaoyuuu@foxmail.com
陈海霞(1974—),女,硕士。哈尔滨工程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科技英语翻译及认知语言学。出版专著2部、主编教材2部,副主编教材2部。主持、参加省部级科研项目7项,参加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主持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经费资助项目3项,在国内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通信方式:haixiachen@163.com
梁红(1970—),女,硕士。哈尔滨工程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外国语学院翻译研究中心负责人。研究方向为语言学、科技翻译及冰雪体育。发表论文近20篇,专著1部。主持参加教育部、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及省教改等相关项目近30项。曾任2022北京冬奥会国内技术官员、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裁判员及世界体育科学大会同声传译,曾参与2022北京冬奥会、世界锦标赛和世界杯等20余场冰雪运动国际赛事的相关工作。
通信方式:lianghong@hrbeu.edu.cn
05 关于文章
原文标题 | 谈冬奥会项目术语的收录和翻译——以冰壶术语为例
原文刊登 | 《中国科技术语》2022年第2期
文章版权 | 本文已获得原作者授权,如需转载,可关注本号,在后台留言
内容摘要
为北京冬奥会创建的“冬奥术语平台”V3版涵盖冬奥会所有比赛项目,共收录13.2万个词条,包括8个语种的核心术语7100余条,其中包含了数百条冰壶术语。但笔者发现,此平台在冰壶术语的收录和翻译方面均存在一定的不足。由此,笔者基于充分整理的术语表、自建的新闻语库等对冰壶术语体系做了梳理,并指出该平台在收词、翻译方面的问题,旨在促进平台在词条收录和翻译方面的质量提升,从而提高其规范性。
作者简介
高永伟,复旦大学外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院长。现任中国辞书学会常务理事,上海辞书学会副会长,上海市外文学会副会长等,担任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exicography副主编和Lexicography编委。参与20多部双语词典的编纂、修订、翻译和审订,如《英汉大词典》《新英汉词典》《新世纪英汉大词典》等。在国内外各类学术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著有《词海茫茫》《晚清期间英汉汉英词典史论》《当代英语构词法研究》。
06 关于文章
原文标题 | 新冠肺炎相关俄语术语构成及翻译
原文刊登 | 《中国科技术语》2022年第2期
文章版权 | 本文已获得原作者授权,如需转载,可关注本号,在后台留言
内容摘要
新冠肺炎相关俄语术语构成,既遵循现代俄语构词规律,又体现出与国际通行术语表达相一致的特点。对新冠肺炎的命名产生了新词汇,而围绕疾病病因、诊断、治疗、预防等问题的探讨,则沿用或重组了既有术语词汇。在形态构成、语义构成和句法构成三种基本构词方式框架下,相关术语构词大量采用缩略法、复合法、词缀法、隐喻法和借用法,以及英俄语混合使用的术语表达方法。俄汉术语表述存在差异,主要体现在词义筛选、词类转换和同义反复等方面。了解俄汉术语表述差异,有助于推动文本信息的有效传播,保障俄汉双向翻译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作者简介
陈晓棠(1972—),女,博士,哈尔滨医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访问学者(2019)。主要从事俄语医学术语翻译与词典编纂研究。主持俄语医学社会学术语和文本翻译、俄汉医学词典编纂、医学俄语语料库建设等课题4项,参编俄汉、汉俄医学词典2部,参编医学俄语教材1部,发表论文20余篇。
通信方式:chenxt@hrbmu.edu.cn
07 关于文章
原文标题 | 语言学语域的学术词汇表与术语词汇表
原文刊登 | 《中国科技术语》2022年第2期
基金项目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语言学语域的释义元语言研究”(19BYY003)阶段性成果
文章版权 | 本文已获得原作者授权,如需转载,可关注本号,在后台留言
内容摘要
通过对56万余字的语言学语料用AntConc 3.5.8等软件进行统计,创建了包括469个词的语言学学术词汇表(Linguistic Academic Word List,LAWL)和包括338个词的语言学术语词汇表(Linguistic Terminological Word List,LTWL)。LAWL是排除了通用词汇表(GSL)和通用学术词汇表(AWL)之后的专门学科词汇。LTWL不必排除通用词汇表和通用学术词汇表,所以除了与LAWL有265个词交叉之外,还包括GSL和AWL的73个词。
作者简介
刘宇红(1966—),男,博士,2003 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外文学院,获文学博士学位,同年破格晋升为教授。现任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5—2006年在美国休斯敦Rice University访学。主要研究方向涉及认知语言学、功能语言学、语言哲学、语义学、语用学、神经语言学,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15种。
通信方式:liuyuhong@njnu.edu.cn
殷铭(1982—),男,硕士,研究方向为语料库语言学、应用语言学。2015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获英语语言文学硕士学位。现为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发表论文8篇,主编及参编教材8部。
通信方式:20061004@nnutc.edu.cn
08 关于文章
原文标题 | 基于《冰区船舶快速性》文本的俄汉双语术语库建设研究——以创建“海冰”主题术语表为例
原文刊登 | 《中国科技术语》2022年第2期
基金项目 | 2020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术语学话语体系核心术语研究”(20BYY003);2019年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专项项目“中国术语学话语体系构建研究”(19YYD219)阶段性成果
文章版权 | 本文已获得原作者授权,如需转载,可关注本号,在后台留言
内容摘要
本文基于对《冰区船舶快速性》专业文本术语的篇章分析,尝试创建“海冰”主题的俄汉双语术语库。主要分析了术语在具体使用中呈现出的形式语义特点,规定了术语提取的原则和术语译文处理的方法,尝试设计了术语条目的知识结构,旨在阐释专业(学科)领域术语的科学认知与应用价值,为航海领域专业人士的学术交流提供语言信息支撑。
作者简介
曲唱(1994—),女,哈尔滨工程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术语学。
通信方式:13069151027@163.com
孙寰(1971—),女,博士,哈尔滨工程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术语学。主持或参与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30余项,发表术语学相关科研论文20余篇,撰写术语学专著1部,参加撰写术语学著作1部,参译术语学著作1部。
通信方式:annasunhuan@163.com
09 关于文章
原文标题 | 面向计算机辅助翻译的民航规章术语库词性规则研究
原文刊登 | 《中国科技术语》2022年第2期
基金项目 | 中国民航大学中央高校基金项目“英汉翻译中的透明话语策略研究”(3122018R010)
文章版权 | 本文已获得原作者授权,如需转载,可关注本号,在后台留言
内容摘要
当前主流计算机辅助翻译系统(CAT)借助翻译记忆(TM)和术语库(TB)提高翻译效率。翻译记忆以自然句为主要匹配单位,需要整句相似或重复,匹配难度大。与之相比,术语库以词块为匹配单位,较为灵活,可弥补翻译记忆的缺陷。术语库的构建涉及术语自动提取,需要参考特定文本类型中高频语块的词性规则。文章使用n-gram提取英语民航规章文本的复现语块,探究不同词项长度和复现频数下高频语块的词性组合特征;并将其与文学文本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在英语民航规章文本中,适用于计算机辅助翻译系统术语库的复现语块以名词短语为主,与文学文本存在显著差异。
作者简介
王坤(1990—),男,中国民航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民航英语、典籍翻译。有多年翻译学研究与民航翻译经验,主持完成中国民航局“直升机空中救护运行相关资料的翻译”项目,参编“十三五”规划教材,曾在《山东外语教学》《外国语言文学》《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
通信方式:ggggfjhh@yeah.net
10 关于文章
原文标题 | 地理学术语中基元隐喻构词元素的类别特征和构词价值——以《地理学名词》(第2版)为例
原文刊登 | 《中国科技术语》2022年第2期
基金项目 |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一般项目“术语学视域下的科技字母词规范化研究”(WT2020024)
文章版权 | 本文已获得原作者授权,如需转载,可关注本号,在后台留言
内容摘要
文章从术语学角度出发,在分析地理学术语中基元隐喻构词元素的结构形式、基本类型及其特征的基础上,总结基元隐喻构词元素在地理学术语命名中的应用价值及运用策略,并对基元隐喻构词元素的形象性与地理学科术语命名的科学性、准确性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以期为学科术语命名提供参考。
作者简介
周卫华(1970—),男,博士,三峡大学社会科学处处长,副教授,湖北省语言学学会常务理事,宜昌市地名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领域为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自然语言处理、科技管理。担任“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专项任务·湖北省语保工程”宜昌团队负责人;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湖北省政府智力采购项目等科研项目10余项;参与“三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研究”;发表文章10多篇,专著《面向中文信息处理的现代汉语动宾语义搭配研究》获第八届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通信方式:Zwh1154@aliyun.com
彭枫(1997—),女,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认知语言学。参与2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分别是2020全国科技名词委科研项目“术语学视域下的科技字母词规范化研究”(WT2020024)和国家语委科研项目“宜昌口头文化的采录与整理”(YB2003C004J)。
通信方式:1720902957@qq.com
11 关于文章
原文标题 | 基于语料库的《斯坦福哲学百科全书》墨家核心术语英译研究
原文刊登 | 《中国科技术语》2022年第2期
基金项目 | 2019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墨子》在英语世界的翻译、传播与影响”(19BYY130)阶段性成果
文章版权 | 本文已获得原作者授权,如需转载,可关注本号,在后台留言
内容摘要
《斯坦福哲学百科全书》的墨学部分包含丰富的墨家核心术语。墨家核心术语作为墨家思想的精华,其恰当的英译对墨家思想在西方的传播起着关键作用。文章基于语料库研究《斯坦福哲学百科全书》墨学部分墨家核心术语的英译,以探寻墨家核心术语翻译策略和方法。结果发现,方克涛更偏向使用归化的翻译策略,翻译方法多样,以直译、意译为主,辅以音译、汉字注释、同义词的方法,翻译形式多样,而其中包含深层次的原因。
作者简介
王秀文(1972—),女,博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语料库语言学、计算机辅助翻译、英语测试,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及多项省部级、校级项目,出版专著《网络英语交互式学习研究》《外语交际测试理论与实践》,参编多本教材,在《外语界》《山东外语教学》《中国英语教学》《江苏社会科学》《外语学刊》等发表过多篇科研和教学论文。
通信方式:xiaoyuwxw@126.com
于晴(1998—),女,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通信方式:qingyu@nuaa.edu.cn
12 关于文章
原文标题 | 非遗术语翻译的知识理据创新及其应用研究——以剪纸为例
原文刊登 | 《中国科技术语》2022年第2期
基金项目 | 江苏省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江苏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术语翻译现状与优化策略研究”(19YYC008);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重点项目“中国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术语英译及其译名规范化建设研究”(ZDI20200012)
文章版权 | 本文已获得原作者授权,如需转载,可关注本号,在后台留言
内容摘要
非遗术语翻译是跨语表达非遗知识的重要实践形式。当前,国内以非遗概念为本位的翻译理据虽然积极促进了非遗译名的规范化实践,但就如何厘清非遗术语核心概念要素这一问题,还缺乏深入的路径反思。文章在评析概念理据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非遗术语翻译的知识理据,即非遗知识具有层级性的特征,可从物质层、行为层和精神层予以划分,且隶属于不同知识层次的术语具有差异性概念特征。文章以剪纸术语系统及其翻译实践为例,论证了知识理据的应用有效性,即知识理据可指导译者在非遗知识体系的场域中明确对象术语的概念内涵与相应的翻译需求。
作者简介
郑泽蕾(1997—),女,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科技翻译、术语翻译。在《译林》发表短篇译作《外卖》,参与编译非遗文化读本1部,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教育促进正义大学模块系列”译员。
通信方式:zhengzelei@outlook.com
刘润泽(1991—),男,博士,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助理研究员,维也纳大学翻译研究中心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术语与翻译跨学科研究、中西译论比较。在《中国翻译》《中国外语》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十多篇,出版专著1部,编著2部,主持江苏省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与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各1项。
通信方式:liurunze@nju.edu.cn
13 关于文章
原文标题 | 中医药术语汉英在线查询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原文刊登 | 《中国科技术语》2022年第2期
基金项目 | 2020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一带一路’视域下中医药对外话语的构建、翻译与传播研究”(20YJCZH056)
文章版权 | 本文已获得原作者授权,如需转载,可关注本号,在后台留言
内容摘要
中医药术语翻译在中医药文化海外传播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构建基于浏览器/服务器架构的中医药术语数据库系统,开发完成中医药术语英译国际标准在线查询系统和中医药术语英译国际标准对比在线查询系统(https://zyysy.njucm.edu.cn)。该系统能够为中医药翻译实践提供极大便利,有助于推动中医药翻译和对外传播事业的发展。
作者简介
蒋继彪(1979—),男,博士,副教授。南京中医药大学公共外语教学部主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翻译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翻译分会常务委员,研究方向为中医英译与中医跨文化传播,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1项,主持完成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1项。
通信方式:jbjiang@njucm.edu.cn
祁兴华(1982—),男,硕士,供职于南京中医药大学网络管理与信息化办公室。研究方向为中医药信息化、智能化。
通信方式:q@njucm.edu.cn

关注微信公众号“语言服务行业”,了解更多语言服务行业与翻译技术相关的资讯和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