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哲学小辞典·外国哲学史部分》1.13 启蒙运动

2023-04-13 11:01 作者:晦无  | 我要投稿

【本文转载自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 仅供学习参考】


13、启蒙运动


  一般指十七、十八世纪欧洲资产阶级反封建制度的思想文化运动。当时在封建社会内部发展起来的资产阶级,和封建统治的矛盾日益激化。资产阶级要求进一步建立和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启蒙运动就是反映这一要求的。

  启蒙运动开始于英国,逐渐扩展到法国、德国以及全欧洲,主要代表有英国的培根、霍布斯、洛克,法国的伏尔泰、卢梭、狄德罗,德国的莱辛等。启蒙思想家的共同特点是:在哲学上,一般主张唯物主义的经验论、无神论,或倾向自然神论。在社会政治观上,提出以人性论为基础的“人权”,其内容包括“自由”、“平等”、“博爱”、“财产私有”等要求,主张实行开明的君主政治或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反对神权和君权专横,反对封建的意识形态,特别是反对宗教神学和经院哲学,企图建立一个符合“永恒真理”、“永恒正义”的“理性王国”。

  启蒙运动的各个代表人物,在具体观点上有着不同的特点。如在法国,伏尔泰宣扬自然神论,反对天主教和教权主义,但又反对无神论,力图用改良办法,达到资产阶级与王权的妥协,他是资产阶级温和派的代表。唯物主义者狄德罗,是战斗的无神论者,坚决反对封建制度和宗教神学,是资产阶级激进派的代表。空想共产主义者梅叶,在政治思想上就更加激进,他不仅激烈反对封建专制制度,而且幻想通过农民革命,消灭私有制,建立财产公有、人人参加劳动的普遍平等的社会制度。

  启蒙运动在历史上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它有力地打击了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制度,对欧洲资产阶级革命起了先导作用。但是,启蒙运动毕竟是一次资产阶级的运动,它脱离劳动人民,只限于在意识形态领域进行反封建斗争。有些启蒙思想家还把变革社会的希望,寄托在所谓少数开明君主的身上。不论温和派和激进派,在社会观上都是唯心主义的。启蒙运动的实质,是资产阶级为夺取政权进行舆论准备,做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以资产阶级世界观来改造社会。启蒙运动中提出的所谓平等、自由、博爱等口号,当时虽有一定的进步作用,但其实质只不过是资产阶级的谎言和骗局。他们所谓的理性王国,正如恩格斯指出的:“不过是资产阶级的理想化的王国”。[1]在三十年代我国民族危机的严重时刻,[-]胡说启蒙运动和全体劳动人民的利益是“完全一致”的,竭力要无产阶级放弃武器,去搞什么“新启蒙运动”,妄图使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在“新启蒙运动”的外衣下,永世长存。这充分暴露出他的反动面目。


注: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57页。

《哲学小辞典·外国哲学史部分》1.13 启蒙运动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