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后现代下的历史唯物主义第三节

2023-09-26 09:13 作者:晨光熹微读书汇  | 我要投稿


后政治时代的问题是经济非政治,也就是对于实在经济的阉割,也就是不触 及生产关系所有制。

用伊里奇的话,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但是后政治的确把政治阉割为“技术官僚的理性管理” ,既然有理性管理,就一定会有非理性暴力,他们共同构成 了后政治。那个象征界无法杀戮干净的剩余会以绝对恐怖的姿态在实在界中返回, 这也是恐怖事件的原因。历史终结论的后政治是可笑的,那个剩余(构成性例外) 只要完成自我革命,他就会成为颠覆的力量。后现代主义一直是资本主义的最后 一招,不过以前是以局部,短暂的特点出现。当整个世界都弥漫着后现代的时候, 意味着资本主义的丧钟已经在世界敲响了。 (见本书后面) 然而后现代的左翼持 着多元文化主义等论调,投身于所谓的实践当中,可他们的“实践”,不过是拯 救自己的“优美灵魂”,为自己渴望更美好的未来理想的最后一点良心,几十年 来的左翼溃败,形成了内化于思考无法辨认的失败主义,左翼生活在失败的恐惧。 “无能把自己的思维转化为存在” ,“坚持自己的无能为力”,这种反抗的激情 只是空虚的欲望,终究会砸在铁一般都现实面前。最终发现“自己不过是丧失了 的东西”。然而,对于真正的左翼,我们应该就让这“优美灵魂”消失掉,直面 于置之死地而后生。

多元化是真实的同质化,多元化是资本同质化运行的表现。多元文化主义 的宽容,尊重,是一种“滚” 。对于骚扰的恐惧就是后政治病态的自恋狂。中 产相互友好的打招呼,和颜悦色,实际上则是保持距离,最终导致人与人联系 的消失。«楚门的世界»不就反映了这样的社会背景么, 自残现象 (DSH) ,通过 流血,试图找回自己的存在感。他者的消失,进而导致现实感的虚无, 自我的 匮乏,那个象征界无法杀戮干净的剩余会以绝对恐怖的姿态在实在界中返回。 这种与他人保持距离排除掉的东西,最终以自我暴力的“瘾”回归。

用 chairperson 取代 chairman,policeperson 取代 policeman 等等, 在西方已经成为文字狱的现代禁忌,几乎成为一本词典,但只要链条存在,与其 逃避不如正视它。构造一个当有人说“女人,黑人,华人,保洁”但却不再带有 任何歧视意味的社会意识,话语是结构起来的社会意识,社会意识不改变,话语 再怎么替换也只是新瓶装旧酒。甚至让歧视更隐晦, 比如“我已经叫你person 了,你就已经没有被歧视了”。

上层精英把自己的“话语受害”与第三世界的苦难相提并论,就像把减肥节食与 饥荒挨饿等同。最可笑的是这些西方精英认为自己宣扬了自尊自爱,比如什么帮 助女性爱自己,仿佛他比那些底层女性还要懂她们受的苦难.

“到底是什么对重要” ,“没有你对我很重

 

革命行动改变了社会,而纳粹却回避了的现实,进而将对抗性的原因转到了 莫须有的犹太人身上,以这样的虚假的行动去防止真正行动的发生。后现代运动 的结局就是法西斯,近年来出现的女性主义者的主动的暴力攻击不就是这样吗。 从外围性才能激发起原初动力,正是没有大他者担保,所以才有力量。“每一种 新的进步必然表现为对某种神圣事物的亵渎,表现为对陈旧的逐渐衰败的,   但 被习惯所崇拜的秩序的反叛。

大他者总是划杠的,它的结构内部存在着不可愈合的裂缝,正是他的这个裂缝里 的空无才是他的存在的意义。主体是分裂本身,是象征秩序构造失败的产物,   主体展开行动,必然伴随着社会象征秩序的限制,也就是他自己的保守的犹豫, 又表现了旧的象征秩序所不能涵盖的方面 (共产主义,自由) ,行动恰恰揭示了 象征秩序裂缝的存在,由于行动直接之后象征秩序往往会被误认为不顾客观条件,

但是行动恰恰改变了这样的一个客观条件。


后现代下的历史唯物主义第三节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