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反杜林论》第一编-哲学 I 研读摘要
【分类 先验主义】
(这一段是恩格斯引用的杜林的论述)按照杜林先生的说法,哲学是对世界和生活的意识的最高形式的阐发,在更广的意义上说,还包括一切知识和意愿的原则。无论在哪里,只要某一系列的认识或冲动,或者某一类存在形式为人的意识所考察,这些形式的原则就应当是哲学的对象。
“可见,他(杜林)所谓的原则,就是从思维而不是从外部世界得来的那些形式的原则,这些原则应当被运用于自然界和人类,因而自然界和人类都应当适应这些原则······但是这里所谈的只是存在的形式,外部世界的形式,思维永远不能从自身中,而只能从外部世界中汲取和引出这些形式。这样一来,全部关系都颠倒了: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而是它的最终结果;这些原则不是被应用于自然界和人类历史,而是从它们中抽象出来的;不是自然界和人类去适应这些原则,而是原则只有在符合自然界和历史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存在是第一性的,思维是第二性的。」
“如果完全自然主义地把‘意识’、‘思维’当做某种现成的东西,当做一开始就和存在、自然界相对立的东西,那么结果总是如此······究竟什么是思维和意识,它们是从哪里来的,那么就会发现,它们都是人脑的产物,而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自己所处的环境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
“如果世界模式论不是从头脑中,而仅仅是通过头脑从现实世界中得来的,如果存在的原则是从实际存在的事物中得来的,那么为此我们所需要的就不是哲学,而是关于世界和世界中所发生的事情的实证知识;由此产生的也不是哲学,而是实证科学。”
“数和形的概念不是从其它任何地方,而是从现实世界中得来的······正像在其他一切思维领域中一样,从现实世界抽象出来的规律,在一定的发展阶段上就和现实世界脱离,并且作为某种独立的东西,作为世界必须遵循的外来的规律同现实世界相对立······正是仅仅因为这样,它才是可以应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