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枣仁、艾司唑仑、安神丸……失眠究竟吃什么药?


给大家讲一个失眠患者的故事。
这位患者是22岁的年轻小伙,平时身体素质不错,作息规律,工作之余还喜欢健身,饮食也健康。
可是有一天,他突然就睡不着了,晚上11点躺到床上,精神亢奋了一整夜。
连续几天如此,他心里有点慌,于是想着到药店买点药来吃,兴许吃两次就好了。
在店员的推荐下,买了瓶褪黑素。吃了几天发现这药不能停了。
由于害怕依赖药物,于是他又去买了一些副作用比较小的安神补脑液、枣仁安神丸这样的中成药来吃,但是吃了几天之后又发现,这效果也不理想。
随着时间的拉长,这位患者的身体越来越疲惫,但是睡眠问题却迟迟没有解决,还耽误了好多事情。他想要解决失眠的心也越来越迫切,于是赶紧到医院去做体检。
可是体检各项指标都很正常,检查结果上赫然写着“非器质性失眠”。而后医生开了一些催眠镇静类的药,告诉他先做短期的缓解。
这些他更担忧了,吃完这些药又该怎么办呢?
想必很多失眠星人也有着相似的经历。
很多人走到这一步其实已经有点丧气,难道以后睡觉都要靠吃这些安眠的药物来维持吗,到底怎么做才能回到以前健康的睡眠质量?
今天笔者就给大家提一点小建议。

一、首先你要了解抗失眠药物的类型
1. 非苯二氮卓类镇静催眠药
代表性药物有佐匹克隆、唑吡坦、扎来普隆、右佐匹克隆。
这些药物特点是起效快、疗效肯定,副反应少,没有肌肉松弛的副反应、次日也没有宿醉反应,成瘾性低,而且不抑制呼吸,也不会造成认知损害。
2. 苯二氮卓类镇静催眠药
代表药物有:地西泮、阿普唑仑、艾司唑仑、劳拉西泮、奥沙西泮、氯硝西泮等。
这些药物的特点是具有催眠、抗焦虑、解痉和肌肉松弛等药理作用。可以缩短入睡时间、减少觉醒时间和次数、增加总睡眠时间,而且价格也不贵。但是药物作用较强,比较适合短期服用。

3. 褪黑素受体激动剂
褪黑素具有催眠和抗抑郁作用,副作用小,不过体外摄入褪黑素会影响人体褪黑素的自主分泌,可影响昼夜节律。
4.镇静催眠作用的抗抑郁药
代表性药物有:曲唑酮、米氮平、氟伏沙明,无成瘾性,适合焦虑、抑郁伴发的失眠患者服用。
5.抗精神病类药物
代表性药物有:喹硫平、奥氮平等。有较强的镇静催眠作用,可以用来治疗顽固性失眠,无成瘾性,但由于药物作用较强,不作为常规药物使用。
6.中成药类
常见的有珍合灵片、养心安神丸、天王补心丸、百乐眠胶囊、甜梦胶囊等,以调理体质为主(如心肾不交、心阳上亢等)。使用时建议经医生辩证后选择使用。
以上这些药有副作用吗,我想告诉你,其实是有的,但是你听我把话说完。
面对药物副作用时,该放弃服药吗?
任何药物都会有一定的副作用,但每个人病情不同,体质也不同。药物能治疗疾病,简而言之就是以药物自身的偏性来纠正人体的偏性,所以抛开剂量来谈毒性和副作用都是不科学的。
如果一个药,它对你的症,那就是一等一的好药。
如果它不对症,那么再昂贵,再稀缺,它也治不了你的病。
那么怎么治疗失眠,才能达既能把失眠治好又不依赖药物的效果呢?

科学治失眠,有个小建议
任何疾病想要治好,都逃不过对症二字,想要告别失眠,就需要从根本上治疗失眠。
比如器质性失眠,如脑血管病、颅内肿瘤、脑外伤、癫痫、偏头痛、脊柱病变、代谢性疾病、精神疾病等,这些疾病会导致大脑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影响睡眠质量和持续时间,从而引起失眠,需要通过专业的医疗手段进行治疗。当疾病治好以后,伴随的失眠症状也会逐渐消失。
而非器质性失眠,如遇到刺激和打击、压力、生活环境的改变、作息的改变等原因,都有可能会影响到睡眠。
此时就需要我们从情绪刺激、心理压力、焦虑、抑郁、创伤等方面去找原因,做疗愈。这种情况,到睡眠科或者专门治疗失眠、精神心理问题的医院也比较合适,能够快速地查明病因,对症下药,加上心理上的疏导和干预,对心理性失眠有着非常好的治疗效果。
在治疗失眠时,我们可以选择中医,也可以选择专业的睡眠科室和机构,中医在调理体质、疏肝解郁、调理情志方面有着不错的优势,睡眠、精神心理科对焦虑、抑郁等心因性失眠也有着很好的疗效。在确定病因后,我们就可以根据病情选择如何治疗了。
失眠不是绝症,通过积极治疗,正确治疗一定会好起来的,如果你不知道自己是什么原因失眠,也不知道该怎么治好自己的失眠,可以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