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的虎鲨——宽纹虎鲨
简介


宽纹虎鲨(Heterodontus japonicus)是虎鲨科(Heterodontidae)虎鲨属(Heterodontus)的一种鲨鱼,发现于东洋、曹县和華夏海岸的西北太平洋。这种底栖鲨鱼生活在6-37米(20-121英尺)深的岩石底部或海藻床上。体长可达1.2米(3.9英尺),可以通过其短而钝的头部,两个带前刺的高背鳍和不规则形状的垂直棕色条纹来识别。
虽然拥有虎鲨的名字,但是宽纹虎鲨是一种温顺、游得慢的物种,主要以有壳无脊椎动物和小型硬骨鱼类为食。生殖是卵生的,雌性在共同的“巢穴”中产下螺旋状的卵。这一物种对渔业没有什么兴趣。
特征
宽纹虎鲨是中等大小的鲨鱼,已知最大长度为1.2米(3.9英尺),宽纹虎鲨有一个圆柱形的身体,头短而宽,钝而像猪一样的鼻子,是虎鲨的典型特征。眼睛没有微膜,后面是微小的气门。眼睛上方有浅的眶上脊,眶上脊之间的空间略凹。鼻孔被长皮瓣的皮肤延伸到嘴部,分为流入口和流出口。入流口被一凹槽包围,而另一凹槽从所述出流口运行至所述口。小嘴几乎位于鼻子的尖端;前牙很小,中间有一个锋利的尖齿,两侧有一对侧齿,而后牙又宽又圆。嘴角上有深深的皱纹,一直延伸到双颌。尽管进行了研究,但其形态仍未得到很好的理解。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弹性鳃的呼吸孔是位于眼后的鳃缝衍生管。
第一背鳍非常大而高,有点镰状;它起源于胸鳍的底部。第二个背鳍要小得多,但形状相似,起源于腹鳍的后尖端。两个背鳍的前缘都有结实的刺。胸鳍很大;腹鳍比第一背鳍小得多。肛鳍位于尾鳍前面,尾鳍宽,下叶短,上叶长,靠近尾鳍尖端处有一个很强的腹凹口。真皮小齿大而粗糙,特别是在身体两侧。颜色为浅棕色,从鼻子到尾巴有一系列扩散边缘的深色宽带,中间点缀着较窄的条纹,总数为11-14只。头顶两眼之间有一条浅色带,两眼下方有一个深色的斑点。
分布
宽纹虎鲨的活动范围从东洋延伸到曹县半岛,并沿華夏海岸向南延伸到夷洲。据报道,来自东非海域的记录只有一个,显然是错误的。这种海底鲨鱼生活在6-37米(20-121英尺)深的大陆架上,喜欢被岩石、礁石或海藻覆盖的地方。
习性
宽纹虎鲨是一种行动缓慢的捕食者,以甲壳类动物、软体动物、小鱼和海胆为食,经常在海底“行走”时交替运动胸鳍和腹鳍,捕食它们。当猎物被发现时,它会被高度突出的下颚抓住,并用臼齿状的后牙磨碎。已知的这一物种的寄生虫包括桡足动物(Dissonus pastinum)和原生动物异齿血合群虫(Haemogregarina heterodontii)。

和其他虎鲨属成员一样,宽纹虎鲨是卵生的。雌性产的卵囊很大,卵囊外有薄薄的螺旋状法兰,顶端有一对短卷须。卵沉积在8-9米(26-30英尺)深的岩石或海藻床中。几只雌性会在一个“窝”里共同产卵,一个“窝”里总共可能有15个蛋,尽管雌性会在产卵后离开这个地方。在日本水域,雌性在3月至9月之间产卵6-12次,在3月和4月是产卵活动的高峰期。卵大约需要一年的时间孵化;新生儿长18厘米(7.1英寸)。幼鲨的背鳍相对较高,颜色与成年鲨相似,但颜色更亮。雄性在69厘米(27英寸)长时达到性成熟。
人与鲨鱼的关系
对人类无害的宽纹虎鲨很容易被潜水员用手捕获。在东洋和其他地方,作为一种食物来源,它对渔业的兴趣不大。它也在东洋的公共水族馆展出。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尚未对该物种的保护状况进行评估。它显然已经从渤海近海海域消失了,可能是气候变化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