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广西发现脊蛇属一新种—大明山脊蛇
近日,来自安徽师范大学和安徽农业大学的分类学者在国际知名动物分类学期刊《Zootaxa》上报道了一种来自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的脊蛇属新种—大明山脊蛇 Achalinus damingensis sp.nov. Y.H. Xu, D.C. Yang, J.X. Wu, Y.A. Gong, R.Y. Huang & S. Huang。该物种的种加词 damingensis一词源于其模式产地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大明山。 2022年,我们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大明山顶发现了一条成年雄性脊蛇属物种,其颈部的亮(乳)黄色斑纹使我们觉得它有一些与众不同;随后的形态学检视和分子系统发育分析也表明其与已知的所有脊蛇属物种不符。因此,我们依据这条雄性标本描述了一个新物种—大明山脊蛇 Achalinus damingensis sp. nov. 新物种具有如下鉴别特征:(1)体后段背鳞23行,最外行背鳞扩大;(2)雄性标本尾长/全长=0.25;(3)鼻间鳞间缝长>前额鳞间缝长;(4)上唇鳞6,下唇鳞6;(5)颞鳞2+2+3排列;(6)颊鳞1;(7)腹鳞165枚;(8)肛鳞完整;(9)通身背面黑色,颈部具一浅黄色环纹;(10)颔片2对。 脊蛇是一类地栖的小型无毒蛇类,主要生活于林下潮湿的腐殖质中。由于其隐秘的生活方式、较小的体型和不引人注目的体色,在平时我们很难发现它们的踪迹。近年来,由于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生物多样性关注度的逐渐提高,新种的发现和描述速度也开始加快。从2019年开始,就有14个脊蛇属的物种被发现和描述;同时还有许多新种仍未被发现。 新种的模式标本保存于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该研究为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农业大学,上海海洋大学,美国新泽西州立罗格斯大学,黄山诺尔生物多样性研究所等多家科研单位的合作研究成果。
大明山脊蛇(A)与杨氏脊蛇(B)以及宁陕脊蛇(C)的模式标本对比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