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祥旭考研集训营: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字学2024年考研上岸攻略
一、学院简介
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的前身是中国语言文学系,创建于1902年。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中文院系。2003年,以中文系为基础成立了文学院。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里,文学院建设、规范、开创了多个中文学科领域,为推动中文学科现代化,以及中国语言、文化、文学的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鲁迅、钱玄同、刘半农、黎锦熙、沈从文、沈兼士、顾随、余嘉锡、吴承仕、黄药眠、钟敬文、谭丕模、穆木天、叶丁易、刘盼遂、李长之、李何林、陆宗达、萧璋、俞敏、启功、郭预衡等一大批学术巨擘,在这里教书育人、摹画耕耘,铸就了北师大中文学科深沉朴实的气质,灿烂辉煌的历史,形成了坚守学术家园、致力现实关怀的优良学风。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中文学科在全国同类学科中一直保持着领先的水平。它是:全国首批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全国首批建立的两个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之一,全国首批建立的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全国首批中文一级学科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全国首批建立的两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文艺学中心、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心进行的学科评估中,北师大中国语言文学学科一直名列前茅。2016年,中国语言文学学科以最好成绩获评A+等级;2017年,中国语言文学、语言学被列入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
文学院现招收汉语言文学及中国语言与文化(留学生)两个专业的本科生,15个专业方向的硕士生,9个专业方向的博士生;共有全日制本科生约1180人,全日制研究生700余人,其中博士生近200人。攻读学位的留学生200余人,还有其他各级各类学生,总数超过2500人。文学院为中国文化教育事业的传承发展、中国语言文学与文化的学术研究、文学艺术的创作创新及其理论建设培养了大批杰出人才,其中包括国家领导人许嘉璐,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著名企业家邱季端、著名教育家陈天敏等。这也是北师大文学院、中文学科对国家、民族、社会最为重要的贡献。
二、专业目录
2023年招生目录
计划招生数:全日制24人
接收推免人数:全日制17人
研究方向:
01汉字学
02训诂学
03古汉语语法学
04音韵学
05现代汉语语法、修辞
06现代汉语语音、词汇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708中国语言文学综合
④808中国语言文学基础
参考书目(供参考):
《中国文学史》( 全四册,第三版),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现代文学史》刘勇、邹红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当代文学主潮(第三版)》陈晓明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外国文学史(西方卷)》匡兴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文学理论新编》 童庆炳、赵勇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古代文论教程》李壮鹰、李春青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古典文献学的理论与方法》郭英德、于雪棠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比较文学》陈惇、孙景尧、谢天振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语言学基础理论》岑运强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论语言学纲要(修订版)》,叶蜚声、徐通锵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古代汉语》王宁,高等教育出版社;
《现代汉语(上下册)》黄廖,高等教育出版社;
《比较文学概论(第二版)》马工程系列,高等教育出版社;
以上参考书不建议逐本去看,要有学科融合的视角,知道学科交汇点,最好几本书结合起来,齐头并进,这样不仅效率高,而且可以化零为整,减轻记忆负担。三、分数线及录取情况
2023年复试线:
55/55/90/90/363;录取9人,录取最高分392,最低分374。
2022年复试线:
01-04方向:60/60/90/90/372;复试7进6,录取最高分395,最低分372;
05-06方向:60/60/90/90/381;复试6进4,录取最高分408,最低分388;
2021年:所有方向55/55/90/90/350;一志愿复试6人全部录取+调剂录取3人=9人,最高分379,最低分350。
2020年复试线
01-04方向:50/50/90/90/349;复试差额比120%;
05-06方向:50/50/90/90/353;复试差额比133%;
录取10人,最高分371,最低分349。
2019年复试线
01-04方向:50/50/90/90/359;复试差额比171%;
05-06方向:50/ 50/90/90/350;复试差额比200%;
录取11人,最高分397,最低分357。
四、专业课备考经验
专业课最重要的三点,一是作品,二是框架,三是会用。首先说作品。这个实在是太重要了,大家一定不要掉以轻心,一定要拿出十二分的精神来严肃对待。比如西方文学史里考十九世纪,看到这个字眼,你脑子里立马能浮现雨果、巴尔扎克、哈代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而且都能记住个八九不离十,相信考哪个你都可以闭着眼晴写出来。
之所以举例子举19世纪,因为我觉得这时期的作品非常重要又看起来比较容易。《荷马史诗》当然也十分重要,但是看起来会比较浪费时间,有时间看是最好的,没有时间看好详细情节,记好人物名字,应该也是没有问题的。古代文学比如四大名著,看过一遍考什么也不怕了。
其次是框架。就拿古代文学来说,我在建立框架时会把朝代表打出来,然后对照着年号把重大文学事件标出来。这样似乎是无用功,但对于古代文学,历史意识很重要。西方文学就可以按思潮来。
然后真题,我基本一开始复习就把真题贯穿到课本复习当中了,这个工作特别繁琐,基本是一本书一本真题集。真题集是我自己一年年搜集打印出来的,所以最起码是熟悉出题模式的。真题打印三套,在宿舍留一套,在图书馆留一套,书包里可以备一套,随时翻看。
最后两周集中背了一些重点题。最后要留出时间训练做题速度和套路,实战很重要,考试的时候一定要多写。最后关于笔记,我是每一轮都做了,第一轮没必要,从第二轮开始,就要结合着加入自己的想法了,第三轮更是需要自己的思路。所以总结专业课就八个字:多读作品,活学活用。
了解大纲的同学都知道,708和808给出的大纲考察内容是一致的,不同在于考试的侧重点不同,708更偏向考察考生对知识的理解及运用上,而808则考察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新祥旭老师认为,二者是互为因果的关系,只有学好基础才能更好的运用,更好的解决问题。
中国语言文学综合考试大纲
本科目重在考察考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与理论的能力。要求对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内各个学科的知识与基本理论能够进行综合运用,具备阅读、释义、分析、写作等各方面的能力,考察内容覆盖但不局限于以下内容:
1. 文学基本理论的概念、原理和方法;
2. 重要文论和批评流派的思路和方法;
3. 利用文学理论、文艺美学,分析和解读各类文学现象和文学作品的能力;
4. 中国古代文学史及作家、作品;
5.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重要作家、作品、思潮、现象;
6. 外国文学史及经典作家作品;
7. 比较文学理论与中外文学比较;
8. 民间文学理论、门类与发展史;
9. 跨文化学理论、方法与原典及跨文化交流互鉴的历史与个案;
10.语音、词汇/语义、语法等相关基础理论及其应用,语言的功能、语言系统的演变及其与社会的关系,熟练运用语言学理论分析语言现象的能力;
11.文字、声韵、训诂、语法相关基础理论及其应用;
12.中国古代语言文字学史的史实与发展规律;
13.现代汉语总论、语音、词汇、汉字、语法、修辞等基本理论知识,熟练运用现代汉语知识分析解释语言现象。
五、复试细则
复试形式为现场面试,复试内容如下:
复试满分值为300分,其中外语听力口语分值为50分,专业课分值为250分。复试总分180分(不含)以下为不及格,复试成绩不及格为复试不合格。
考生总成绩=初试总分+复试总分。
按专业复试的,按专业根据考生总成绩从高到低依次录取;标注按方向复试的,分方向根据考生总成绩从高到低依次录取。总成绩相同时,按初试总分从高到低依次录取。复试不合格考生不予录取。
【本文来源于新祥旭考研刘老师:xinxiangxu010,未经允许,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