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伏妄斋闲篇---寒食清明

2020-04-02 15:11 作者:東越粗人  | 我要投稿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写的就是寒食节的情景。苏轼也有“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如是佳句。


寒食节大约是清明前一天,清初汤若望历法改革以前,清明节定在寒食节两日之后;汤氏改革后,寒食节定在清明节之前。


寒食节对于现代人而言略有遥远,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是沿袭了远古的改火旧习。每到初春季节,气候干燥,人们保存的火种容易引起火灾。故而古人在这个季节要进行祭祀活动,把上一年传下来的火种全部熄灭,即是"禁火",然后重新钻燧取出新火,作为新一年生产与生活的起点,谓之"改火"或"请新火"。


当然,寒食节的来源还与一位历史名人有关。具体是谁,且为你慢慢道来。


春秋时期,晋国发生内乱,晋献公宠妃骊姬,欲废掉太子申生,改立骊姬之子奚齐为太子,由是引发一系列变乱。太子申生被骊姬陷害致死;公子夷吾和公子重耳逃亡。重耳随行之中有多位贤人,介之推就其中一位,虽比不上狐偃、赵衰、贾佗、先轸、魏犨五贤士,但也差之不远。


重耳逃到了卫国,卫国国君不敢收留他们,于是他们继续向东想去投奔齐桓公。但是路途遥远,一行人又断了粮,只能沿途的农民讨要点吃的。但是农民们看着他们驾着车穿着华服前来乞讨,就成心要羞辱他们,于是给了他们一块土。正在大家愤愤不平之时,狐偃对重耳进言道:“这土块就是土地,这是百姓给我们送土地来了,说明百姓对我们表示尊敬,原意臣服我们。”但是这土块解不了燃眉之急啊。介之推二话不说给大腿上来了一刀,挖了一块肉,然后煮成肉汤给递给重耳。重耳喝完肉汤后,精神大振,但得知这是介子推的腿肉汤时,感动的一踏糊涂,握着介子推的双手哭泣承诺说:“有朝一日,我飞黄腾达了,你的恩情我必定百倍报答。”这便是“割股啖君”的由来了。


可是当重耳回国,当上晋国国君之后,封赏功臣之时,把介之推给忘了。介之推虽然有些不满却也不去论功,和自己母亲谈话后,因为对主公有些微词觉得自己已经不具备领俸禄的资格,就带着母亲一起去绵山(山西省晋中市介休市绵山镇南槐志村)隐居。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二十四年》,介之推当真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同时自我要求严格,保持对自己状态清醒的认知,又正气凛然。对于春秋时期君子之风,真心向往之。

介之推雕像


晋文公也就是重耳得知介之推隐居绵山后,很是后悔自己对功臣的忘却。于是赶到绵山脚下想要让他出山,再次辅佐自己。可是偌大的绵山怎么才能找到介之推呢?有人就出了个馊主意,放火烧山,介之推熬不住就会自己下山,这样不就解决了。可是谁成想,山火蔓延也不见介之推下山。最后等到扑灭山火才在一颗柳树下发现了介之推和他母亲的遗体。


晋文公懊悔不已,下令在子推忌日(后为冬至后一百五日)禁火寒食,形成寒食节。所以寒食节也被称为百五节。


明天就是寒食节了,希望莫要忘却介之推的高风亮节和君子之风。



                                                                                                                                                   

 

伏妄斋闲篇---寒食清明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