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西班牙帝国的兴衰》——向荣老师

2022-04-23 19:57 作者:张念君  | 我要投稿

西班牙帝国的兴衰

一、  西班牙帝国的形成

 

1.促使西班牙统一国家形成的两个因素

a.伊莎贝拉与费迪南的婚姻

b.共同的天主教信仰

2.从王国到帝国

a.新大陆的发现和对新大陆的征服

b.与哈布斯堡家族联姻

 

西班牙是欧洲仅次于葡萄牙,最早形成的主权国家之一。是近代欧洲第一个大帝国。它统治的范围除了西班牙本土之外,还有尼德兰、意大利和美洲的殖民地。16世纪是西班牙的世纪[明强1] 。但是作为一个主权国家,西班牙留给后世的更多的是教训而不是经验

促使西班牙统一国家形成的两个因素a.伊莎贝拉与费迪南的婚姻。b.共同的天主教信仰。

西班牙是在“收复失地运动”中出现的。从8、9世纪穆斯林进入西班牙开始,到12、13世纪在伊比利亚半岛形成两个主要国家。中部的卡斯提尔;另外一个是濒临地中海的伊比利亚半岛东部地区的阿拉冈王国。

1469年卡斯提尔的王位继承人伊莎贝拉同阿拉冈的王位继承人费迪南[明强2] 结婚,不久两人分别继承王位。通过两个王族的婚姻,实现了西班牙基本的统一。

到了1492年,西班牙人征服了穆斯林教徒在西班牙的最后一处据点—格拉纳达(GRANADA)。使得西班牙有了一个出海口[明强3] (今天的直布罗陀海峡)。这对于西班牙走向世界具有重要意义。(巧合地是哥伦布也于1492年发现新大陆)

伊比利亚半岛北部的纳瓦尔王国是一个比较大的地区,比利牛斯山山南、山北都有。山北纳瓦尔王国属于法国。波旁王朝的开国君主亨利就是山北纳瓦尔王国的君主。1512年伊莎贝尔已经去世,同年费迪南征服纳瓦尔。至此西班牙的疆土已经构成,一直延续到今天[明强4] 。

 

同欧洲其他主权国家相比,西班牙的统一是比较松散的。卡斯提尔、阿拉冈、纳瓦尔在统一之后,都保留着自己的政府、等级会议、货币、军队。三个国家的自主性很大,在王国内部分裂势力也比较强。

西班牙没有形成统一的民族语言,西班牙是缺少民族认同的。但是有一种东西不似民族情感,盛似民族情感——宗教狂热。[明强5] 伊比利亚半岛上的王国是在长达7、8个世纪的“收复失地运动”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因此培育出了狂热的天主教信仰。所以西班牙人的宗教狂热比欧洲任何国家都要强烈。由此形成共同的西班牙认同[明强6] 。

 

西班牙由王国到帝国的转变主要有两大因素:

一是:新大陆的发现和对美洲的经营。墨西哥、南美洲、秘鲁等成为西班牙最早的海外殖民地。

二是:与哈布斯堡家族成功联姻。费迪南和伊莎贝拉有一儿子但早逝。他们把自己的女儿胡安娜[明强7] 嫁给了当时欧洲最有权势的哈布斯堡家族的菲利普[明强8] 。到了胡安娜的儿子查理五世时,西班牙和德国的哈布斯堡家族就连结在一起。

查理五世在1516年(从母亲这边)继承西班牙;又(从祖父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克西米连一世)继承了哈布斯堡王朝在德意志的一大块领土(奥地利、匈牙利[明强9] 、波西米亚);还继承了低地国家尼德兰。

《查理五世版图》

到1519年,查理五世[明强10] 通过贿选当选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他统治期间对于西班牙并不是特别严密,不像后来的腓力二世。因为他出生于低地国家,又不会说西班牙语。他的一生主要是在战争中度过的。

1519---1520年西班牙城市还因查理五世是外国人发生过反抗他的起义,被镇压后查理五世便更不关注西班牙。但是查理五世将西班牙带入了欧洲国际政治的舞台。西班牙从中世纪直到15世纪,在欧洲的政治格局中基本上处于边缘性国家。在中世纪舞台上起主导作用的是英国、法国、德意志等。

查理五世作为一名国际人物身上肩负着很多国际责任(保护基督教[明强11] ),他一生几乎都是在战争中渡过的。他在地中海同奥斯曼土耳其人作战;在德意志同新教同盟作战。南方他取得了胜利,但在北方同新教同盟的作战中却失败了。在1555年签订了《奥格斯堡宗教和约》,规定“教随国定”;也标志着在德意志范围内,新教同罗马天主教享有同等地位。1556年查理五世就隐退了,他将庞大的帝国一分为二。

东部的(奥地利、波西米亚、匈牙利)给了弟弟费迪南,他后来也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西部的(西班牙、低地国家尼德兰、米拉、那不勒斯)给了自己的儿子菲力二世。由此形成了哈布斯堡家族的东支与西支。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东、西两支哈布斯堡王朝都是相互支持。

 

 

 

二、菲力二世[明强12] 的统治

菲力二世1556年从其父查理五世手中继承西班牙、尼德兰、意大利部分地区和美洲。这也是当时欧洲君主中最大的疆域。

他在位期间年发生了一件幸运的事情,葡萄牙国王于1580年去世后没有留下男性继承人。菲力二世的母亲是葡萄牙公主,他就以此身份再加上军事威胁的手段,合并了葡萄牙。这个伊比利亚半岛都处于菲力二世的控制之下。最重要的就是获得了直接面向大西洋的海岸。同时获得了葡萄牙对于东方的贸易、殖民地。

菲力二世西部有美洲白银,东部有对香料贸易的垄断,经济实力雄厚。一跃成为欧洲最有权势的君主。当时的意大利人说:上帝变成了西班牙人。反映了上帝对于西班牙人的保佑,嘻嘻!

虽然菲力二世占有得天独厚的政治版图与经济资源,但是他却没有善加利用。在他统治时期内,西班牙完成了由盛而衰的转折

菲力二世同其父德意志查理五世一样是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但是与其父相比他更具有西班牙人式的宗教狂热,这与他在西班牙长大的环境有关。他曾对异教徒说:如果我的儿子如你这般,我将亲自拿火棍将他烧死。于是菲力二世在国内要加强天主教,在国外要为天主教力挽狂澜。

菲力二世在国内最担心的就是格拉纳达[明强13] ,这里居住着该信天主教的摩里斯科人。认为他们只是表面上改信了天主教,但是骨子里还是异教徒。菲力二世在位时期,加强了对于该信天主教的摩里斯科人的迫害。在1567年颁布了一道敕令,禁止摩里斯科人拥有武器;禁止摩里斯科人保留过去的习俗和使用阿拉伯语;保留阿拉伯书籍。短时间的巨变使得摩里斯科人无法接受,于是敕令颁布后不久就爆发了  格拉纳达起义。菲力二世将一部分人杀掉、一部分赶走[明强14] 。剩下的从   格拉纳达迁出到西班牙的其他地区,安置在基督徒家中。从根上把  自己对格拉纳达人的担忧解决掉。

因为靠海,摩里斯科人大部分是手工工匠,他们的流失使得西班牙的经济实力大受损失。这与费迪南—伊莎贝拉时期犹太人的流失有着共同的影响。因为犹太人和摩里斯科人是西班牙经济方面的精英。

菲力二世不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理论上他不需要承担那么多的宗教责任。但是他与父亲查理五世一样,把自己看作是一个国际人物。他即位时恰好就是加尔文教大规模扩张时期,如低地尼德兰和法国的胡格诺教徒。   他认为自己有责任捍卫天主教,为天主教力挽狂澜,打退新教徒的进攻。在南部则继续其父事业对奥斯曼土耳其人的进攻。

1567年他派大军到尼德兰镇压新教徒,引发了尼德兰起义。1585年与英国进入战争状态,1588年派遣“无敌舰队”入侵英国。除此之外还花费重金支持法国的天主教徒。

补充:历史学家认为,菲力二世的个人品格是远超于当时欧洲各国君主的。因为对天主教的虔诚信仰,他据传闻一生不曾笑过,很严肃。只有1572年法国发生“圣巴托罗缪之夜[明强15] ”时笑过一次。

评价:他的一生在宗教方面花费太多精力,以至于在国家的外交上也从属于宗教(正常来说是国家利益)。他把西班牙陷入无休止的对外战争中。肯定没读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哈哈

三、尼德兰[明强16] 起义

 

尼德兰的北部在中世纪长期属于德意志,南部属于法国[明强17] 弗兰德斯伯爵,这一地区在14世纪时被勃艮第公爵所继承。后勃艮第公爵通过战争与赎买将两块地区连结在一起。1506年,在查理五世还没继承王位时,首先继承了尼德兰。所以查理五世对尼德兰的新教相对宽容,因为他出生在这里,有感情。1556年菲力二世又从查理五世手中继承了尼德兰。

1.背景[明强18] 

a.16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经济最发达地区(经济)

b.17省保持着高度的地方自治(政治)

c.加尔文教广泛传播(宗教)

 

分析条件a:16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经济最发达地区

在经济方面,西班牙保留着浓厚的封建经济。西班牙国王习惯于依靠贵族。在收复失地运动中西班牙的贵族势力很强,但西班牙的贵族也习惯于听从国王,因为是在国王的统一指挥下才能将异教徒赶走。近代早期,在欧洲其他国家封建制度开始解体时,西班牙的封建制度保留的却最为完整,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

尼德兰地区则是16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从历史角度,南尼德兰弗兰德斯在中世纪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明强19] 。这是西北欧最大的纺织中心,安特卫普是西北欧最大的金融中心。在中世纪就已经确立了这样一种地位

16世纪地理大发现后,商贸中心由地中海转移至西北欧。安特卫普的地理位置比意大利更为有利。安特卫普在16世纪是欧洲最大的工商业、银行业中心,也是最大的城市。16世纪以后,尼德兰南部弗兰德尔进一步发达。

尼德兰北部荷兰7省是在15、16世纪才发展起来的。此地靠海,随着欧洲商贸中心的转移至大西洋沿岸。北海成为主要的贸易通道,尼德兰北部7省正好处于贸易航道中心。所以荷兰人从事中转贸易,把波罗的海的粮食运到英国、法国;再把英国、法国的工业品运到   波罗的海。同时尼德兰的造船业、渔业[明强20] 也日益兴盛。

除了海外贸易、捕鱼业,荷兰人的农业在16、17[明强21] 世纪也是最顶尖的。因为自己的国土不大,荷兰人发明了围海造良田。

在尼德兰地区,除本身经济优势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外,还有一条就是封建制度在这里就几乎没有扎下过根。尼德兰北部七省基本上都是新开发的地区,有点资金和能力的人走向海洋把市场开辟出来,把生产出的粮食直接拉到市场上去买。一开始就是资本主义经济,不受封建因素约束。

分析条件b:17省保持着高度的地方自治

菲力二世在西班牙进行的是中央集权制的统治,同时菲力二世本人也是一个非常专制的君主。而尼德兰的17省可以说是当时欧洲  自治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17个省都有自己的政府和议会。从勃艮第公爵开始就有一种传统,公爵要宣誓遵守当地的习惯和法律的前提下,才能够进入城市,得到人民的认可。

尼德兰的北部在中世纪长期属于德意志,南部属于法国[明强22] 弗兰德斯伯爵,这一地区在14世纪时被勃艮第公爵所继承。后勃艮第公爵通过战争与赎买手段将两块地区连结在一起。17省之前彼此独立,   勃艮第公爵将变成政治联合体。因为有了共和君主,大家要商讨事情才有了“17省联盟会议”,才有了经济、政治协商的框架。

在尼德兰人的眼中,菲力二世专横跋扈的统治是不可接受的。而且菲力二世是一个外国人,就像当初西班牙人将腓力五世看作是外国人一样。而且他还在尼德兰派驻了很多西班牙官员,更使得尼德兰人觉得外国人在统治自己。所以这场起义发生,一是尼德兰的制度与西班牙不同;二是一种起作用民族情感,认为是外国人在统治尼德兰人。

分析c:加尔文教广泛传播

菲力二世是16世纪最狂热的天主教君主。这是长时间收复失地运动与穆斯林作战所造成的

低地国家尼德兰自中世纪以来对于宗教就比较宽容。但是自16世纪60年代以后,加尔文教通过法国大规模的向这一地区渗透。加尔文教影响最大的地区反而不与法国靠近的地区,而是北方七省[明强23] 。

加尔文教在尼德兰地区的蔓延,使得菲力二世对此反应强烈。他绝不允许在自己的领地上出现新教蔓延的状况,甚至是出现一个新教国家[明强24] 。他开始把“异端裁判所”搬到尼德兰[明强25] ;为了更有效率,他还向教皇请求将尼德兰地区的“主教任命权”交予自己,教皇同意。主教有菲力二世任命,那么迫害异端时就会变得更有效率。同时也如在西班牙一般,可以将自己的势力通过“宗教裁判所”散布尼德兰地方。

 

2.过程

A.1566年贵族请愿,遭拒绝,起义爆发

B.1567年阿尔瓦公爵到尼德兰平叛,成立“戡乱委员会”。

C.1576年根特会议,尼德兰实际上独立。

菲力二世的宗教迫害政策的后果就是导致了起义的爆发。1566年4月5日,包括信仰天主教、新教的200多名贵族一起到布鲁塞尔(西班牙总督驻地),向西班牙女总督玛格丽特[明强26] 提交《请愿书》:要求取消“宗教裁判所”,停止宗教迫害,表示会忠于菲力二世。玛格丽特曾有些犹豫,但是她身边的西班牙官员说:“夫人,您还会害怕这些乞丐吗”这句话恢复了玛格丽特作为西班牙人的自尊和自傲,所以拒绝了请求。

敌人的嘲笑与污蔑,更加激发了尼德兰人的民族情绪。为表示自己的不满,于是在1566年8月发生了“圣像破坏运动[明强27] ”。菲力二世面对这种挑衅行为,于1567年派遣阿尔瓦[明强28] 公爵带18000名士兵,到尼德兰平叛,成立“戡乱委员会”。对于那些参与叛乱或与叛乱活动有关的人员,一是判死刑,二是剥夺全部财产。阿尔瓦在尼德兰的几个月内杀死了8000人。

由于阿尔瓦公爵的血腥镇压,“圣像破坏运动”进化为武装起义。一些狂热加尔文教徒,组成了海上游击队,自称“海上乞丐军”。在尼德兰北部沿海掠夺西班牙人的船只,还攻击尼德兰沿岸西班牙人的据点。海上乞丐军的作战实力不容小视。

一些温和贵族[明强29] 也由于阿尔瓦的镇压也占到了起义者的一边。其中最著名的是沉默者威廉。他曾经是查理五世的宠臣[明强30] ,他接受过天主教的洗礼,因为查理五世希望他是天主教徒。但他小的时候是在路德教环境长大的。因为他的沉默,人们不知道他的真实信仰。他拿起武器成为尼德兰革命的领袖,更多的是他厌恶菲力二世的那种宗教迫害、专制。所以他更多的是反对菲力二世践踏的尼德兰人传统的自由观念拿起武器,而非是一个狂热的加洛林教徒。    奥格斯堡家族对于沉默者威廉不错,他曾做过查理五世的侍卫长;1534年还获得奥伦治亲王的头衔;菲力二世在1559年离开尼德兰时任命他执掌北部七省。所以他是尼德兰最有权势和富有的一个人

沉默者威廉花费了几乎全部家财,在德国招募了一支雇佣军。这是一支由多国新教徒组成,战斗力很强的军队。奥伦治亲王沉默者威廉带领这支军队回到尼德兰同西班牙人作战。

战争初期主要是集中在北方七省,因为这一地区是新教狂热的地区。南部的10省绝大多人都是信仰天主教的,战争初期没有卷入到起义中。但是在1576年在北方打仗的西班牙士兵由于西班牙政府财政赤字,没有支付军饷。西班牙士兵反叛并开始抢劫。当时的南部10省(今比利时)比北方7省更富有,西班牙士兵就开始由北向南一路抢劫。叛乱的士兵进入阿姆斯特丹抢劫并杀死了7000人,震动欧洲。1576年西班牙军队还洗劫了安特卫普。南部10省不同程度上遭到了西班牙士兵的洗劫与破坏,在此情况下南方10省开始与沉默者威廉联合,要求其南下保护他们的财产[明强31] 。

1576年10月8日,南北方代表在根特举行会议,签订了《根特协议》。双方代表达成一致,包括:驱逐西班牙军队;终止异端裁判所;恢复尼德兰各省和城市的自治。尼德兰实际上独立。

······1576年之后,西班牙同尼德兰斗争与西班牙同英国战争交织在一起,后面会讲到·····

 

 

四、英西战争(1585年—1588年)

1.英西矛盾

A.英国人对于西班牙海上垄断的不满

B.菲力二世欲以天主教国王取代伊丽莎白

 

西班牙人不仅垄断了美洲,还于1580年继承葡萄牙王位后垄断了对东方的贸易,整个海外都是西班牙人的。所以在16世纪对于西班牙不满的欧洲国家很多。法国国王曾言:哥伦布发现的美洲大陆是全人类的财产,而不是西班牙的私有领地。英国伊丽莎白女王说的少,做的多。她务实的启用霍金斯、德雷克等海盗私掠船,支持他们进行海外探险和抢劫西班牙的运宝船[明强32] 。因此西班牙损失很大,菲力二世对于伊丽莎白一世耿耿于怀。

狂热的天主教国王菲力二世认为伊丽莎白一世是一个异端。菲力二世企图拥立信奉天主教的前苏格兰女王玛丽·斯图亚特继承英国王位。(玛丽·斯图亚特因为苏格兰加尔文教徒起义,跑到了英格兰。按照王位继承法,伊丽莎白死后由玛丽继位)。为达到这个目的,英格兰的天主教徒在西班牙的策动下,谋划了很多阴谋,甚至包括暗杀伊丽莎白女王。伊丽莎白揭穿了西班牙策划的这一阴谋,并于1587年下令以谋反罪处决玛丽·斯图亚特[明强33] 。英、西之间的矛盾更加激化。

英西战争不仅仅是这两国的矛盾,尼德兰战争加速英西战争的到来。尼德兰起义虽然是以民族独立为目的的战争,但是在当时欧洲的宗教环境之下,他还是国际政治斗争的一部分。当时新教和天主教阵营非常清晰,两大阵营牵一发而动全身。尼德兰这个地方有新教起义、天主教镇压,欧洲其他地区的新教徒就会支持尼德兰的新教。

英国作为新教阵营中的一位,自然站在尼德兰的加尔文教徒一边。出于现实政治博弈,英国也希望通过帮助尼德兰的起义打击西班牙。

最开始伊丽莎白一世对于尼德兰的资助是偷偷摸摸的,但是1584年沉默者威廉被天主教徒暗杀后,尼德兰局势变得非常危急的情况下。如果说在1584年之前沉默者威廉是尼德兰新教徒的保护人,那么之后就是英国。1585年莱斯特伯爵率领6000英军开赴荷兰。英西战争正式爆发。

1588年西班牙国王菲力二世派遣包括130艘战舰的“无敌舰队”进攻英国。英国也派出战舰迎战,由德雷克等人指挥。7月下旬,双方战舰在英吉利海峡相遇。英国舰队利用战船轻便高速、灵活运转等优势,采取机动战术,运用远程大炮攻击“无敌舰队”。经过两周左右的海战,英军重创“无敌舰队”。“无敌舰队”余舰在回港途中,遭遇风暴袭击,损失惨重,几乎全军覆没。“无敌舰队”的溃灭,标志着西班牙海上霸权的丧失。此后,英国开始夺得海上霸权。

····························································

 

 

 

 

 

2.尼德兰局势变化

A.帕尔马公爵对南方10省的安抚

B.1581年“尼德兰联合省”独立

C.1584年“沉默者”威廉遇难

1576年的《根特协议》尼德兰基本独立。但在1578年,前西班牙在尼德兰女总督玛格丽特的儿子帕尔马公爵成为新一任的总督。他采取与阿尔瓦公爵“血腥政策”相对立的“怀柔”政策。因为尼德兰南部是与西班牙有共同天主教信仰的人,帕尔马公爵愿意让步[明强34] ,希望他们重新回到西班牙的怀抱。南方10省接受条件,放弃独立,重新回到西班牙的怀抱。

帕尔马公爵可以没有后顾之忧,集中力量进攻北方7省。局势慢慢对北方不利,但是他们还是坚决的回应了帕尔马公爵的政策。北方七省在1581年宣布脱离西班牙,荷兰共和国[明强35] 宣告独立,决不妥协。

于是帕尔马公爵加紧进攻北方,与此同时菲力二世宣称:重赏   2万5千金币、封爵刺杀[明强36] 沉默者威廉。想要将北方7省的灵魂毁掉。1584年沉默者威廉被天主教徒暗杀(枪杀),沉默者威廉死后被荷兰认作是“国父[明强37] ”,直至今天荷兰的国歌是《威廉诵》。

沉默者威廉去世后,菲力二世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北方7省处于群龙无首的状态。局势急剧恶化,英国对此选择直接接入。1585年莱斯特伯爵率领6000英军开赴荷兰。

····························································

 

3.英西战争

A.1585年莱斯特伯爵率领6000英军开赴荷兰

B.1588年格拉沃利纳海战

 

英西战争从1585年开始,但真正的绝定性战役是1588年海战。菲力二世认为要解决荷兰问题必须击败英国这个保护人,击败英国最好是本土作战。西班牙用接近两年的国家总收入武装了“无敌舰队[明强38] ”,130艘战船、2400门大炮、30000人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一支舰队。

1588年7月21日的海战没有决出胜负。最关键性的战役是28日至30日之间发生的海战。7月28日,德雷克用燃烧物装备了7艘小船,顺风冲进了西班牙人停在加莱港的舰队。······

英国海盗船、海盗·····

新教之风······

 

 

 

 

五、西班牙的衰落(经验教训,必然?)

1.军事失败

2.战争对经济的影响

3.经济衰退

4.帝国解体

 

1588年“无敌舰队”的失败对于西班牙的打击是致命的。1590年他又派出一支大军到法国,想阻碍新教徒亨利四世继承王位。结果被法国人击败。两次军事上的重大失利,西班牙再也没有对外发动进攻性战争的能力了。

1609西班牙被迫与荷兰签订了12年的停战协定。1648年西班牙正式承认荷兰独立[明强39] 。

在当时宗教战争的背景下,无论是新教徒还是天主教徒都相信天意。菲力二世认为,自己堵上国运把财富和经历都投入到为上帝和天主教的事业中,但是在最关键的时候上帝却抛弃了他。所里西班牙军事上的失败更多的是一种心理上的打击,菲力二世再也没有过去的那种自傲与自负。    当时的英国却正好相反。面对16世纪欧洲最强大的帝国西班牙,当时还尚未发迹的英国能战胜它证明:英国人是上帝的选民,受到上帝的眷顾。英国的民族自豪感在打败“无敌舰队”后空前高涨。

常年不断地战争拖垮了西班牙的经济。16世纪西班牙手中掌握着美洲殖民地和东方的市场,是非常具有经济潜能的。但是并未维持下去,一方面是菲力二世把美洲的白银和东方贸易地财富大都用来支付战争费用。二是增加西班牙国内赋税。教士与贵族因享有特权不交税,负担全部压在农民和中小资产阶级身上,不断有人破产。对于西班牙国内经济的破坏是空前的。《帝国越大,包袱越重》

西班牙国内高额地赋税致使国内中小商人破产;同时由于白银首先流入西班牙,就使得西班牙通货膨胀地情况远高于欧洲其他国家。劳动力和原材料价格疯涨,于是产品与其他国家相比失去竞争优势。后来西班牙干脆放弃生产,在法国、尼德兰等地购买产品卖到美洲,成为中间商。16世纪地西班牙就是银漏斗:西班牙为了购买工业品,使得白银流入西北欧国家,推动了西北欧手工业和经济的发展。这种做法的后果就是毁灭了本国的工商业

国外:无敌舰队失败后,西班牙人首先失去的是对海洋的控制权。1600年英国成立东印度公司;1602年荷兰成立东印度公司。没用多长时间他们就把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排挤出东方贸易圈,取代了他们。同时,英国人和荷兰人还向美洲殖民。英国人于1607年定居弗吉尼亚;荷兰人于1612年定居新阿姆斯特丹(纽约)。西班牙人的海外帝国崩溃。

国内:1640年葡萄牙人发动起义并得到英国人的支持,葡萄牙从西班牙分离出去。到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西班牙放弃对荷兰的主权,确认荷兰独立。

1700年法国迫使西班牙国王查理二世同意传位给路易十四的  孙子。但是奥地利的哈布斯堡王朝的反对,引发了1701至1713年的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曾经风光无限的帝国此时已经变成了欧洲列强争夺的战利品

 [明强1]16世纪是西班牙人的世纪

17世纪是荷兰人的世纪

1756—1763 七年战争,英国确立海上霸主地位。

 [明强2]又译成:斐迪兰

 [明强3]西班牙对于葡萄牙的优良港湾很是嫉妒。

 [明强4]1469年卡斯提尔和阿拉冈联姻

1492年征服穆斯林最后一处据点—格拉纳达

1512年征服纳瓦尔王国(比利牛斯山以南)

 [明强5]    1578年,在征得教皇同意后,在西班牙成立了——异端裁判所。最初主要是对付改信基督教的异教徒,但西班牙国王把“异端裁判所”的用途扩大到了宗教之外。

    异端裁判所最初在卡斯提尔使用,后来扩展到西班牙全国。西班牙国王坚持:异端裁判所审判官由国王任命;异端裁判所不属于主教、教皇,它直接属于国王。也得到了教皇的同意(中世纪的宗教裁判所属于主教;罗马时期的宗教裁判所属于教皇)。就形成了西班牙皇室的宗教裁判所。

    目的主要有二:一是镇压异端;二是通过异端裁判所把皇室的权威渗透到地方。

 [明强6]联系纽带:

  宗教狂热

  宗教裁判所

 [明强7]神经有些不太正常

 [明强8]美男子

 [明强9]匈牙利当时有一部分在奥斯曼土耳其人的占领之下

 [明强10]1516—1556.

 [明强11]作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就有责任保护基督教。

 [明强12]1556—1598,西班牙历史上的一位关键性人物。

 [明强13]穆斯林在伊比利亚半岛的最后一处据点,1492年被费迪南征服。

 [明强14]大约有300万人逃离。

 [明强15]法国胡格诺战争期间针对胡格诺教徒的暴行。

 [明强16]范围相当于今天的荷兰、比利时。低地之国

 [明强17]荷兰语接近德语

比利时语接近法语

 [明强18]    因为政治联姻:把欧洲大陆上两个本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国家绑到了一起。两者之间在经济、政治和宗教间的巨大差异,也使得尼德兰在反抗西班牙斗争时才表现得那么激烈。尼德兰人打响了武装反抗西班牙人的第一枪。这场战争带有尼德兰但对西班牙封建制度的成分在其中,所以国内教材强调尼德兰革命不是民族战争而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

 [明强19]中世纪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地中海的意大利

西北欧是弗兰德斯

 [明强20]    荷兰的阿姆斯特丹据说是建立在鲑鱼之上的,捕鱼业是它的主要产业。

 [明强21]包括16、17世纪英国所谓的农业革命都是从荷兰引进的。

 [明强22]荷兰语接近德语

比利时语接近法语

 [明强23]    加尔文教对于那些有自我奋斗精神的人特别有吸引力。北方七省是新开发的地区,都是通过个人打拼发展起来的,如“围海造田”等。所以加尔文教对于他们特别有吸引力。

 [明强24]国家外的事情管的明明白白,自己的后院却起火。

 [明强25]尼德兰历史上从未为了出现宗教迫害的局面。

 [明强26]菲力二世同父异母的姐姐

 [明强27]天主教信奉很多偶像

 [明强28]阿瓦尔(1507—1582年),善于打仗,杀人不眨眼

 [明强29]本不想反对菲力二世的统治,但是由于阿尔瓦的血腥镇压,被迫占到起义者的一边。

 [明强30]查理五世是在尼德兰长大的,威廉是他的童年玩伴

 [明强31]    尼德兰南部信仰天主教的人民也开始反叛菲力二世的统治。

 [明强32]    西班牙每年几次用大船把美洲产出的金银运回西班牙。

 [明强33]消除天主教对于英格兰的影响

 [明强34]既往的事概不追究

撤出西班牙军队

恢复各省和城市自治

条件就是:宣誓效忠菲力二世,承认天主教是自己的唯一宗教。

 [明强35]    1579年“乌勒特支同盟”奠定了联合省国家,即荷兰共和国的基础。

 [明强36]在宗教战争的名义下人们很容易跨越道德底线。

 [明强37]    威廉本是荷兰最富有的人,但是他去世时除12个子女外,身无分文。他把一切奉献给了荷兰的独立战争。

 [明强38]船上飘着十字架式的战旗,带有宗教目的。

 [明强39]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西班牙帝国的兴衰》——向荣老师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