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更高薪:缺人新岗,高增长、高估值公司,奖金期权本质~

2023-05-22 14:26 作者:八戒自由自在  | 我要投稿

其实这节课我是真觉得现在没必要的QAQ,但是自己有顺序强迫症。。。还有贪心症。。。总担心课里有什么好登西被我错过。。。。

算了,课前思考下,突破年薪五十万的话,卡在五十万以下的问题是什么,是能力总监层的彼得原理?我知道收入是给公司创造价值的分成,现在的打算也是刷认知结构——其实这本来就是我的爱好。。。。能不能真的变现不影响我学习过程中收获的快乐的。。。

虽然学习的时候自信心爆棚,气势都涨了一米八。。。但还是现实感多了很多

回到课前思考,打能力结构归打,但是,能赚钱并不一定需要这复杂结构啊,热门行业,投资性,附加价值什么的,反正现在社会有太多机会能让更多人展示各种各样的价值,直播睡觉也能有榜一大哥的。。。。

所以好奇一下,什么思维限制了收入,那些好能赚钱的能力是些什么

能力成长曲线和薪资曲线,能力成长开始跟薪资成长速度相近,但是到后面,能力还在成长,但薪资不怎么动了——这就是要破解的点

如果突破工资天花板

工资就是市场供需关系,寻找岗位延展红利,行业催生了新的变化岗位,短时间内出现人才缺口,这时候是一波红利——储能行业研发岗去年就是

比如传统的营销副总,拿之前的销售理解,去思考新媒体的业务玩法,在互联网行业风口期实现收入大增

我也很期待自己的销售能力在现在的2B端能有多少业绩

传统企业的新业务开发,比如小程序什么的,但这个很短——因为无效

现有行业不要大跨行,看结合的小细分领域,消费互联网,产业互联网,智能制造——去拿融资的公司有大的溢价,成熟大公司一般不会能占到很多便宜

艾玛,这里面举的例子我知道了,这节课的变形就是如何选行业啊

新课是从一个寝室的四人命运来讲结果是什么决定的,x点是能力+行业,落在正态分布哪个点是选老板

老板是技术出身,懂技术就能带出能力,但是会愿意给懂市场的溢价

高估值的行业催生虚高的收入,但是这是很有风险的——这个我就不要了

数据库和算法,银行里做的是保障数据不丢失,量化交易是研究人性和短期交易方式,长板是懂技术实现,短板上去找基金经理们学习和了解散户心理,从K线分析什么的,但其实那个时代是有一个势,行业火但人才稀缺,给了两年的成长时间,收入倍增

研发懂硬件和软件,12年炒智能硬件的时候,长板是技术上实现性,短板是如何快速获客和发展,也是花了两年时间快速学习,然后成为合伙人

能力结构超强,如果不能快速的一年时间把未知领域做到极为专业的程度,机会也抓不住

消费数码渠道开拓C,云计算的渠道开拓企业端,之前的资源是不能用的,给老板讲了对行业和云计算的认知,老板就非常看重

所以,三种策略

现有行业,新出炉岗位;现有行业,高增长公司岗位;高估值行业好公司

找机会的难度逐级大递增——找岗位,找公司,找行业。。。。。我现在懂岗位了,懂公司吗?比之前懂了一点点。。。行业还没摸到门。。。

先把段位搞上去吧

不懂行业的人想象其他行业的好处。。。不懂公司的人想象高速发展公司的光鲜——这我真的是自己蹚出来的。。。太知道了。。。

一般人的纠结,能做成吗?现在的有没有机会?

纠结其实是没有去清晰量化指导决策

留下的胜算概率和结果,失败概率和结果,跳槽的也是

做决策的方式怎么看?因为成功概率*收入也不能代表啊

所以其实是加权,用保守和激进来分类的话。。。好像有贬义,保守派和野心派?

在这里对于保守者,低于50%的胜算就0,加权留下和跳槽的结果,发现保守的人还是跳槽稳赚,野心派其实跳不跳都行

决策,保守的选能现在能看得见的最好的,野心的去博未来

如何突破奖金天花板

奖金为公司创造毛利,公司愿意分给你的部分,个人能力的发挥+老板分钱的意愿

做市场的人很容易知道自己的销售额,非市场部门怎么核算 利润=收入-成本

实物研发,研发出来的产品销售额好,高于其他产品品类,这就可以去谈奖金了

虚拟产品,运营负责导流量,产品部门负责月活变现,只要能提升变现总额

供应链管理的,采购成本的降低控制,这就是净利润

公关部门,公关支出和出货增量之间差,就是毛利润

人力资源,年人均毛利润的增长,一些人力资源行动:激励政策、员工培训,管理层优化等等占增长中的额度

搞清楚岗位创造了什么价值——没有价值感就是之前的问题,这里面涉及到客观上岗位应该创造的价值,和主观上自己能创造什么价值

岗位分类维度:杠杆效应的高低,同等时间投入下,业绩可以被杠杆放大的倍数

从1倍,1~2倍,3~5倍,到10~100倍

通常是,苦劳型,价格型,智力型,资产型

常见高层奖金,20万,40~60万,60~100万,80~500万

具体,地推销售、C端销售(感觉跟计件生产很像QAQ),中介(跟成交金额大小相关,每个成交需要的时间精力差不多),需要做行业分析定位找风口的大客户销售(对人的要求非常高),私募基金的资产杠杆(盈利20%,奖金一般去到200万+),以用户为资产变现的互联网公司(流量变现,用户增长10倍,每个用户的销售额增加)

忽然想到做自媒体的,做B站up主的,其实他们做的就是资产型的,但其实也是智力型?

如何突破期权天花板

期权的本质

大多数公司,初创型C轮或D轮以前的公司,期权是对员工承担风险的定价,因为他没有那么多钱按市价去挖人,就用期权来折,比如小米在初创需要大量的人才,他有三种工资策略,原价挖人期权少,2/3原价剩下的折1.5倍2倍期权,更狠的是拿1/3工资。。

少数上市公司,期权是激励政策,比如刚上市1亿净利润,激励大家如果未来2年到3亿,公司的市值可能比如涨了50亿,那这市值增长就是员工的贡献,拿来发激励,这是未来利润/现金流资本市场折现

更少公司比如华为这种不上市的,公司除了资本留存和研发投入,剩下的可支配利润都发期权分给员工,但是华为还会自己内部发股票。。。。发了奖金就问要不要买股票。。。工资虽然是零花钱额度但是奖金一般都去买内部股票了。。。

后两种基本没有话语权,所以聚焦第一种,看怎么谈

在战术上谈期权之前,要做战术上的判断

在初创公司是对员工所冒风险的溢价,那么要先看能不能兑现,而不是看估值多少。。

数据,1000家天使轮,300家A轮,30家B轮,5家C轮,大赛道里

怎么判断呢?还是简单点,去刚融完B轮的公司,成功概率比较大,薪资也不会太低

天使轮是产品出来之后,获得了一定数量的用户,检验了这个需求在市场上是存在的,比如上门洗车什么的si掉了,虽然融资到C轮,但是其实需求都没有验证成立

A轮是需求成立了,去摸索服务客户的业务模式,最终把可持续增长的最小化的业务引擎打磨出来,标志是砸钱就有业绩,比如2000万砸进去,有6000万的营收,或100万用户,4000万砸进去,200万用户,以此类推,但是很多A轮都不能迅速有业绩,砸2000万和砸1个亿都得等他慢慢磨一年半载,才能更多的钱=更高的收益,但没搞定持续增长业务引擎之前,A都是假A

B轮是验证业务引擎的可持续增长,比如2000万砸觉得持续增长业绩,但是其实前400万是砸多营收或用户持续增长,后面的钱砸了没增长上来,需要砸了确实验证用户或营收持续增长,才是真到B轮

C轮是在细分赛道上争第一第二

去跟融了B轮的谈,你们用户规模大概多少,业务规模大概多少,在业内排第几,下一步打算做到多大规模

选公司最硬的指标,人均营收

比如有一家上市公司,看似2亿营收,但是组织特别臃肿,2万人,人均营收100万,有30万的人均毛利吗?除去现金留存什么的,固定资产投资扩产能等等,人均营收十几万是很正常的

人均营收200万的,管理层60万+是有底气的,看老板愿不愿意分钱

人均营收300万的,管理层80+是有底气的

人均营收400万的,管理层100+是有底气的

算一下公司的人均营收,这是相当硬的指标

先over到这里吧。。。。



更高薪:缺人新岗,高增长、高估值公司,奖金期权本质~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