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inax和Trigger动画标题里的那些小说(2)

1. 在世界中心呼唤爱的野兽
宅社Gainax最出名的作品当属《新世纪福音战士》(EVA),这部作品制作精良(前半部)、内涵丰富(要脑补)、影响深远(还骗钱),它的播出是日本动画史上的标志性事件。
EVA每一集的标题也是非常讲究,例如《陌生的天花板》等。TV版的最后一集的标题是《世界の中心で爱を叫んだけもの》,中文是“在世界中心呼唤爱的野兽”。这个标题令人一头雾水,不过也在某种意义上应和了意识流形式的最后两集:碇真嗣不断进行自我剖析,最后在内心深处与自己达成和解。当然也有庵野秀明觉得这个标题很酷,就直接拿来用的嫌疑。

《在世界中心呼唤爱的野兽》原出自美国作家哈兰·埃利森的同名短篇小说,曾获得1969雨果奖最佳短篇小说奖。篇幅不长,故事有两条线,一条是一个无恶不作的恶棍的事迹,他在法庭上高呼我爱着世界;另一条是宇宙的另一个时空里两个科学家的争论,他们的“净化装置”能消除疯狂,却会把堕落辐射到其它宇宙……

这个故事并不复杂,但时间上来回穿插,语气也有些疏离感,隐隐约约带有宗教的隐喻。我不懂小说的深层含义,只能说,这个标题挺好的。哈兰·埃里森应该算是挺厉害的科幻作家,但其中文版的作品只能偶见于一些短篇小说合集,上面这篇的翻译在豆瓣上有。另外他的短篇小说曾经改编成冒险游戏《无声狂啸》(I Have No Mouth & I Must Scream),这也是一部游戏史上的名作,大家可以玩一玩。

题外话:最终话的原定标题按EVA企划书来说,是《たったひとつの冴えたやりかた》,原文“The Only Neat Thing to Do”,即“唯一靠谱的做法”,出自James Tiptree, Jr.的同名中篇科幻小说,讲述一个小女孩与外星人的故事。这本书还出现在《凉宫春日的消失》的最后一幕,长门有希拿着这本书的日文版。小说的译文在SOSG论坛上有。
2. 进入盛夏之门
1997年,The End of Evangelion上映了,重写了TV版的最后两集,为整个故事划上了句点。我仍能回忆起小时候看到旧剧场版时的那份震撼:宗教仪式一样的计划、悲剧的走向、彻底混乱的内心,直至最后空无一人的死寂。

旧剧场版上半部,即25话的标题是《Air》,但是从官方分镜中可以看到,这一话最初被命名为《夏への扉》,源自美国科幻小说家罗伯特·A·海因莱茵的科幻小说《进入盛夏之门》。
海因莱茵的成就勿需多言,科幻三巨头之一,科幻黄金时代的领头羊,代表作有《星船伞兵》、《严厉的月亮》、《地球上的绿色山丘》等,其中《星船伞兵》还被日本改编成了OVA动画,书中动力装甲的概念启发了无数后来的机甲作品。

而这里要说到的《进入盛夏之门》可以说是海因莱茵的一部小品之作,里面没有太空、战争,或是玄乎的心灵概念,这本书仅仅是用工程师、时间旅行,再加上猫而制成的。如果你能找到实体书,那么书的扉页和前言就会把剧情给透光,所以不妨简单介绍一下:工程师丹尼被商业伙伴坑骗,稀里糊涂地通过冷冻睡眠抵达三十年后,他意外得知了时间机器的存在,回到过去,积极行动影响未来,最后重回未来。此书成于1956年,所以平心而论,剧情里常有天真生硬的部分,让人有些尴尬,所幸幽默风趣的文笔让阅读也还算得上是顺畅。

书中的核心剧情很容易猜得出,时间旅行路线可以用上图来表述。书中的时间观是,时间旅行并非改变过去的手段,过去并不会被改变,你会回到过去是历史决定好的事情,正是未来的你在过去的所作所为,导致过去的你在未来进行穿越。总结来说,时间仍然是条线,只不过你的时间线稍微打了个结。海因莱茵通过这样的设计,巧妙地避开了时间穿越题材里常见的因果倒置错误,虽然这样的时间观并没有解决祖父悖论这样的问题,并且点子在现在看来稀松平常,但是在当年应该算是新颖的尝试。
对我而言,这个故事有个很棒的意象:猫咪佩特会选择没有积雪的门来进出(它还会用胡子来量门的宽度),它穿行于屋内,只为寻找一扇没有雪的通往盛夏之门。正巧,“我”也在寻找这样一扇门。多扇门隐喻多样的时空,也指代生活的道路,虽然一切被宿命决定,但你永远也料不到未来会以怎样奇妙的方式实现,所以你仍然留有自由意志,能找出自己的通往盛夏之门。另外全书洋溢着科技与工程让世界更好的梦想,这可以算是那个年代的对科技的乐观主义吧。
当然,EVA这集满满的悲剧感,跟幽默小说八竿子打不着,难怪最后换成了暧昧的《Air》。
3. 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
旧剧场版下半部,即26话的标题为《まごころを君に》,直译是把真心献给你,出自美国电影《查理》在日本上映时的标题。而这部电影改编自赫赫有名的科幻小说《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

美国作家丹尼尔·凯斯在1959年发表了短篇版的《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马上获得了雨果奖的肯定;1966年他将短篇扩写为长篇后,再夺当年的星云奖。小说的故事其实很简单:因苯丙酮尿症而智力低下的小伙查理接受了提高智力的手术,智识一路攀升,甚至远超常人,而查理原本孱弱的情感体验与智识发生了冲突,再加上他与环境开始变得格格不入,查理陷入了懊恼与孤独中。于此同时,手术的副作用却也一步步向查理逼近……书名中的阿尔吉侬是指一只做过智力提高手术的小白鼠,它的命运同时暗示了查理的命运。

这部小说的科幻构思并不算高明,但胜在对人的描绘上。作者通过描绘低智商的查理的遭遇,指出正常人与障碍人群的冲突是难以调和的,既源自心理和生理,也源自社会性活动,这使得障碍人群想要融入社会,必须要接受怜悯甚至是嘲笑。而最为悲哀的是,善良的他们可能不会意识到自己尊严的丧失,而看得清清楚楚的正常人又不得不继续在这种假惺惺的关系中扮演自己的角色。另外,当查理获得高智商时,又陷入了自我冲突中,他意识到了自己曾经遭受的不公正的待遇,感到愤怒与悲伤,但又时常被自己的负罪感所束缚,因为自己智力上的障碍诅咒了自己的家庭,可怜的查理并没有因为智力的提高获得想象中的“正常”与幸福。总之,这部小说一半是心智发展的故事,一半是自我的心理画像,读来令人感慨。
短篇版的《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采用了日记体的形式,每次一小段日记;长篇版延续了这一结构,但因为一段日记塞的内容太多,反而读起来不像日记,有点出戏。另外小说的文字不算漂亮,但作为科幻小说还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