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燕食记》

2023-10-14 09:43 作者:厉害的饼干  | 我要投稿

记录+碎碎碎念

10.14 P1~P58

壹 五举山伯

人爱艳阳,居锦绣万花之容;天开色界,聚楞严十种之仙。

卅五年前,塘西风月,豪情胜慨,盛极一时,楚馆秦楼,偎红倚翠,姬有明月,婿为微云,长住温柔乡,真有“不知人间何世”之感。

                                                                                                        ——罗澧铭《塘西花月痕》

  五举山伯,在向我描述凤行与他重逢的情形。声音变得轻柔,在他风霜满布的脸上,仍可见到微薄的甜蜜,从眼角的细纹里渗出。

10.15 P58~P115

10.19 P115~P158

叁 太史春秋

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论语·阳货》

  都是繁茂的,枝条烂漫地生长,树冠次第地联结着。在一个孩子的眼中,像是一望无垠的绿海。他不禁有些激动。初夏阳光下,那绿也并不是清一色的,有着层叠的深浅与明暗。刚生出的嫩芽,近于鹅黄。而那长有时日的,则黑油油的,闪烁着略艳异的光彩。

  阿响抬起头,看晨光熹微,照进山谷里来了。光芒从繁密的树叶间筛过来,落到地上是斑斑驳驳跳动的影子。雾气也散了,渐渐稀薄,也匿到了光里头,整个山谷都明亮起来。

10.20 P158~P224


伍 安铺有镇

家在桃源里,龙溪是假名。蕉衫溪女窄,木屐市郎轻。

生酒鲟鱼脍,边垆蚬子羹。行窝堪处处,只少邵先生。

                                           ——陈白沙《南归寄乡旧》

  我相信,一个好厨师的味蕾,必然会有着独特的记忆。哪怕凡人亦如是。我记得若干年前,第一次离开南京。思乡心切,母亲便托付一个朋友给我带了一盒“六贤居”盐水鸭。但我吃下第一口,纵然美味,便觉得不是老张师傅的手艺。或许只是火候导致肉质的劲道,或许只是胡椒的分量,或许只是一点难以言传的细微差别。我打了电话给母亲。她说,就在我离开的那个冬天,老张师傅忽然中风,再也无法掌勺。这盒盐水鸭,是他手把手,指点他儿子小张师傅制的。人人都说得他真传。母亲说,你的舌头太刁了。我们所有人,都没吃出差别。我想一想,或许是一方水土一方人,当味觉留下了记忆后,如烙印一般,会在乡情炽燃间愈见清晰、强烈。一切只是源于一条饥饿的舌头。

10.21 P224~P270

陆 此间少年

易米梅花不讳贫,玉台壶史自千春。闽茶绝品承遥寄,我亦城南穷巷人。

                                                                                                            ——谈溶《梅石图题识》

  这女孩,身体剧烈而无声地抖动,带着阿响的身体也颤抖起来。他感到滚热的水滴,透过衣服,流到了他的肩头。又在初春的清寒中冷却,渗入他的皮肤里了。

10.22 P270~P348

捌 月满西楼

广州光孝寺有大甑,六祖时,饭僧之用者也。大径丈,深五六尺,韶州南华寺亦有之,大与相若。当饭僧时,城中人争持香粳投之。或有诗云:“万户饭香诸佛下。”

                                                                                                            ——屈大均《广东新语》

  这时,扑通一声,是夜里的鱼跃起。落到水面上,击碎了平静。那亮白的月光,沿着涟漪一道道地扩散开来,又一点点地被浓黑的海面吞噬了

玖 烽火晓烟

薄酒可成礼,何必饮上尊。丑妇可成室,何必求丽人……

缊袍布衾亦自暖,不用狐裘蒙锦衣。菜羹脱粟亦自饱,不用五鼎羞鲜肥。

——王炎《薄薄酒》

  穿过荔枝园子,一路走,便有甜香一路随着。虽不及午后馥郁,但自有一种幽静的沉淀,若即若离,让他们的心也静下来。话也不再多说,就这么默然地走。出了园子,水声渐渐响了。远处云霭里,可见曲桥跨涧,影影绰绰的飞檐,是当地一处古刹萝峰寺。这时,荔枝的味道淡去了,换上了另一种更为清凛的气息。他们沿着这溪水走,才醒觉沿涧所植,原来身边都是丈二余高的古梅。虽未值花期,倒自有木本沉和之气。锡堃就说,你们冬天再来,我有梅酒招待。

10.27 P348~P508

10.28 P508~P527(完)

拾伍 秋风有信

凡炖法者有三要。一煁二汤水恰可,三要不失原味。此三者不可缺也;

凡炒法者有七忌。一忌味不和,二忌汁多少,三忌火色不匀或老或嫩,四忌小菜配合,五忌刀法不佳,六忌停洽,七忌用油多少。此七者不可犯也。

                                                                                                        ——红杏主人《美味求真》

  并非是备战状态带来的兴奋。相反,他感到十分的疲惫。是一种清醒的疲惫。像是长途跋涉的人,到了终点,洗了个彻骨的凉水澡。他阖上眼睛,努力让自己睡。但许久未有如此多的念头。纷繁的,一个接着一个。一个还未有清晰的头绪,却被另一个仓促地中断。然后绞缠在一起,让他辗转反侧。

  外头有浅浅的月光,流泻进来,落在他的床头。青白的,裹在他的臂膀上。他动一动,将胳膊慢慢地缩进了暗影里。他想起,二十年前,也曾有过这样的好月光。那时他还是个少年。迎着那月光,他抬起手,卷起手指。影子被映照在墙上,是一只飞鸟,扑扇翅膀。变换了手势,是一只狗,机灵地拧动耳朵,发出无声的犬吠。或者,是月中的玉兔吧。“广寒宫,桂花树,寂寞姮娥舒长袖。”阿爷总共只会这一支歌仔,是他家乡的童谣。

碎碎念

评分              8 /10

  是一本还不错的书,大量的食物描写蕴藏了这个行业细致的手艺和行规,也是用食物系人更大的层面是时代的变迁,但我有一点点不太喜欢里面人物所经历的故事。踏实质朴坚定的人总是赤脚走在布满荆棘的路上,或许他们与时代是不太契合,但我觉得是我们需要他们而不是他们要依靠谁。或许对于故事而言让这样人物遭受困苦,会让故事更深刻,但我不觉得结尾师徒解开心结就能拂过那些已经结痂的伤口。

  正式碎碎念,我发现我对拿起一本中文小说产生了困难,尤其是清末到现代的故事,因为我知道这本书蕴含了苦难,但这种情绪在我看这些书时感受的太多了。我很喜欢《平凡的世界》的前两部,记忆真的是很神奇的东西,当我想起时我仍能记得作者是路遥,至于故事只有片段但我仍记得我在其中感受到积极向上,蓬勃的生命力,也因此我没有把第三部看完,我讨厌人物的死去,人物情形变坏的氛围。我产生了负担,所以还有一本《一句顶一万句》我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翻开。

  我不知道是书的原因,还是我自身原因,好像思维变得迟钝,在这本书我对大部分的句子没有产生思绪也不太想记录,这或许是另类的“瓶颈期”,思绪不再蔓延也或许与现在生活状态有光。

读书进度                                                   15.5/20

音乐推荐

  看这本书没有任何歌蹦出来,所以你怎么知道我去看了Rachael Yamagata(山形瑞秋)的现场(🤭),其实去听演出前我只听过她在《春夜》(这部剧很好看)的那三首ost(Is it You超好听),但在现场我被俘虏了。

                               🎵Be Be Your Love——Rachael Yamagata









《燕食记》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