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新作《秦岭记》,演绎人文与自然的“双向奔赴”!


贾平凹老师的新书《秦岭记》来了把悬疑、神话、黑色幽默、讽刺融合在一起的《秦岭记》一篇篇小故事,堪称现代版的聊斋+山海经这里有会流眼泪的皂角树,有会写诗的傻子也有为了生计把抽签全部做成上上签的道士总之非常精彩

中国多山,昆仑为山祖,寄居着天上之神。玉皇、王母、太上、祝融、风姨、雷伯以及百兽精怪、万花仙子,诸神充满了,每到春夏秋冬的初日,都要到海里去沐浴。时海动七天。经过的路为大地之脊,那就是秦岭。

本书五十多个故事,独立成篇。讲述着秦岭里的山水,草木,鱼虫,人物,志怪。像一部秦岭版的聊斋。可以看到医术高明的乡村接骨匠;听得懂人话的狗;能观察别人梦境的人;在山洞中圆寂的高僧肉身不腐,想模仿的弟子第二年却化为了白骨。几十个故事,既有怪力乱神,也有柴米油盐。

《秦岭记》故事一
有一位猎人去山中炸狐狸,猎人把炸药摆了好几个位置,等待狐狸被炸,但第二天发现狐狸把那些位置都给挪了,狐狸还把一个炸药挪到猎人寄居住所的门口,然后把猎人给炸了。

这个故事就很有意思。人本想害动物,结果却被动物反杀。多重思想,耐人寻味。也显示了贾平凹的世界观和自然观,对人的嘲弄对动物的尊重。

《秦岭记》故事二
黑顺是夜镇人,性格顽拗,自从跟着郎中的爹学得一些接骨术后就不再听话。
他爹死时知道他逆反,说:我死了你把我埋在河滩。黑顺想,十多年不听爹的话,最后一次就顺从爹吧,把爹真的埋在了河滩。
一场洪涝,爹的坟被冲没了。他幡然醒悟,在河滩啼哭的时候,遇见了和尚,从此厮跟了和尚。

和尚闭关时,他就在外面守着,顺便练一练接骨的手艺。后来和尚出门,他便一起跟着,帮人接接骨头,不收一分钱。
后来和尚圆寂了,肉身不腐,修成了不坏身。黑顺也想着自己也会功德圆满,便坐进了箱子,结果半年之后,却成了一堆白骨。

这个故事就是真空与假空,师父真正的心无杂念,黑顺是为了做而做。不要觉得别人做什么就很简单。

《秦岭记》对于动物也有精彩的描写。小说中写到,在秦岭南坡,一个接一个的村落,质朴的山民一代又一代在此安居,这里常有各种动物出没。“在黑暗的深处有了许多星星,光点微小,还是一对一对的,游移不定。那不是星星,是星星的眼睛,要么是狐狸,要么是獐子或獾。”

如果说这样写动物还算中规中矩,接下来的描写,想象丰富、读来让人脑洞大开:“他面前是一只鹅,鹅在叫着自己的名字……一头猪前腿搭在圈墙上,哼哼唧唧在笑。”贾平凹拟人的手法,把动物写得惟妙惟肖,尽管显得夸张,但在这山林的语境中恰到好处。在贾平凹的眼里,树也好、动物也罢,都通人性,都能和人交流。

《秦岭记》呈现出的自然与人,就如同一个魔幻而传奇的万花筒:能听懂人话的忠犬;高僧进入便会流出泉水的山洞;人抱着哭,叶子就会一起流眼泪的皂角树……小说中,类似这样看上去匪夷所思的人、动物、植物比比皆是。

在现实的自然世界里,自然万物看上去是平凡的、不足为奇的,而在贾平凹的笔下,自然界一切生命的进场和退场,都自有安排。

贾平凹在这本书里建构了一个混沌磅礴的秦岭疆界!这本书里近六十个故事,以近乎古人笔记的笔法,写秦岭的天文地理,村落沟坎,鸟兽虫鱼,花草树木…… 物事、人事、史事,初读妙趣横生、韵味无穷,细思寓意深远,甚至以数语道透人世。

这本《秦岭记》,用一篇篇故事告诉我们,人这一辈子,不能选择自己的出生,但可以选择怎么活着。同样一个地方,有人碌碌无为,有人勤劳致富,有人苦大仇深,有人乐天知命。人生悲喜的抉择,得靠自己。总之这是一本超级精彩的故事书,大家闭眼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