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子和太阳


沙子是有序的还是无序的?太阳是有序的还是无序的?如果撇开观测者的视角(即我的视角),二者并无不同。
沙子和太阳都是有序的。沙子和太阳同样完美得遵循着物理规律,每一粒的沙子的运动轨迹,都有迹可循,都能预测,和太阳一样,但是没有人去这么做。观测太阳建立模型,可以预测一年四季,带来五谷丰收,可以发展天体力学,可以验证引力对于光线的扭曲效应(光线路过太阳时被扭曲了,从而让太阳后面的光线被我们观测到,从而验证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观测沙子,貌似除了自娱自乐什么也不能带给我们。有序和无序取决于它是否值得我们在乎。我们更在乎太阳而不是沙子。
沙子和太阳都是无序的。撇开观测者的视角,二者都是无序的。站在银河系之外的视角,甚至站在星系群之外的视角,太阳比起一粒沙子还要不起眼。宇宙有多大呢?以下是我们在宇宙中的位置:拉尼亚凯亚超星系团-室女座星系团-本星系群-银河系-户臂-古尔德带-本地泡-本星际云-奥尔特云-太阳系的第三行星。所有的星星比起地球的全部原子数还要多。它们是有序的吗?甚至我都不需要引入混沌的概念了,这么庞大的物质,根本无法进行有序的观测和预测。
到这里出现了一个明显的矛盾,沙子和太阳既是有序的又是无序的。我们难道说它既有序又无序?简直像是回到了争论粒子还是波的年代。
有序是人类的有序。回到这个例子,在上述的讨论中,我们都有一个主体,谁预测,能带给谁好处,谁无法有效预测。是人,或者说人的集群。我们希望那些预测它能给人类带来明显好处的事物有序,那它就一定能有序,例如天气预测。天气系统可谓是学界最复杂的几个混沌系统之一了(比沙子复杂一万倍),但是依旧能建立大体有效的观测模型。虽然受制于混沌系统的特性,期初测量数据的一点误差会在一段时间的运动后飞速扩大,而又因类似数学分形(英国海岸线的长度随着测量精度的改变而改变)这样的本质缺陷,不可能完美得测得期初观测数据,混沌是无解的,严格得说,混沌是无精确解的。但是研究人员依旧给出了模糊解,依旧有基本有效的天气预报供我们使用。2021年10月5日诺贝尔物理学奖被授予科学家真锅淑郎(Syukuro Manabe)、克劳斯·哈塞尔曼(Klaus Hasselmann)和乔治·帕里西(Giorgio Parisi),以表彰他们“对于我们对复杂物理系统的理解”,所做的开创性贡献。当然除了复杂系统、混沌系统,还要很多事物能说是无序的,比如量子力学中最出名的“薛定谔的猫”,猫是活着还是死去,不是纯随机的吗,不是无序的吗。科学家们给出的解释为,在黑箱未打开之前,猫的生死以概率云的形式描述,它既活着又死去。当人们去观测它时,概率云坍缩了,坍缩成了它死去或者活着,并且并不是随机坍缩,而是都发生了,如果在我们的宇宙它活着,在另一个分裂出来的平行宇宙,它就死了。所以如果活得不太顺心,没关系,在另一个平行宇宙,另一个我因此过得很好。人们总有办法去解释无序,对抗无序,征服无序,包括人性。
曾经我认为人性是最复杂的,是无法预测的,但事实并非如此。在《监视资本主义:智能陷阱》中,YouTube、facebook等互联网巨头,利用算法钻人性的漏洞,一次又一次得花费着你的注意力去换取经济利益。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任何免费的东西都有代价,好像所有人都知道这句话,但是互联网巨头就是利用“免费”的东西赚得盆满钵满。他们会利用算法,根据你的用户习惯,甚至会获取你的隐私资料,例如你每天去了哪里,你和谁交流,什么信息会促使你兴奋等,建立一个关你的模型,通过al的无数次试验,不断修正模型,使你不断得看下一个下一个视频,花费着越来越多的时间。用户的时间,或者说注意力是互联网公司最大的资产,而他们却并无为此付费。最终用户会被它完全操纵心智,你接受的信息是它推送给你的,你聊天的人是通过它认识的,它花费了你一切的注意力,而且这些信息都是它想给你看的,并不一定是真实客观的,人们所以为的自我,是真正的自我吗?同样的,在股市中的人行为也可以预测,围棋的博弈可以预测。只要存在利益的高低,就存在有序的预测。
人为的有序不应该是一切。如果一个人的意识和行为能够都完美的预测甚至是操纵,就像《黑客帝国》中的主角尼奥,他生活在精心打造的幻境里,不知道现实生活中的身体被装在一个黏糊糊的棺材大小的吊舱里——很多吊舱中的一个,一排又一排的吊舱,每一个仓内都是一个沉入梦境的人。这些人被机械大帝(robot overlord)放进吊舱中,在梦境中沉睡。简直太有序了,没有任何的波动扰乱,一切都能从开始直达终点。电影中的尼奥面临的一个抉择,有红色药丸和蓝色药丸同时摆在他的面前,吃下蓝色药丸,可以继续生活在美好的幻境里,吃下红色药丸就会在破败的现实中醒来,加入反叛军。尼奥最终选择了红色药丸。当然现实不像好莱坞般戏剧,人们面临的选择更平凡,但本质是一样的。人们的欲望,倾向于懒惰、习惯、更轻松的事情(如同刷短视频),但短暂得快乐后并没有更幸福。如果是你,会选择蓝色药丸还是红色药丸。
另一种的无序存在于艺术的表达。根据上文的描述,如果艺术不存在利益的高低,貌似也就应该不存在有无序的分别。艺术承载着人类最难以描述的思考,在不同时代不同的人都能看到不同的意义,如果说这种意义是一种有序,那这种不同就是无序。在动画《齐马蓝》中,主角是一位艺术大师,画出过无数精美绝伦的画作,但他真正追求的只是一片蓝,于他生命本源的蓝。因为它被设计出来是一个游泳池清理机,那一片蓝色的游泳池是它的诞生的意义。一片蓝色并没有多么精心设计,多么巧妙的模型才能出现,但蓝色却是他的毕生所求。再举个常的例子,我们放烟花时,并不在意,每一花火产生的位置,我们不必为了它去建模,去预测接下来放的烟花,是否符合预测。我们要做的只是,把它点燃,看它再夜空中绚烂,于自己或者和谁在一起的快乐,出现未曾见过的烟花的形状,只会更加惊奇,无序反而带来了幸福。
上文的论述似乎是在鼓励人们追求无序,不尽然。出于人类在进化过程中的心里需求,将一件与生存息息相关事物的无序变为有序能带给人类更多存活下去的希望,例如上古农耕文明,上古先民顺应农时,通过观察天体运行,认知一岁中时令、气候、物候等变化规律所形成的二十四节气,利用它可以知道何时播种、何时防寒等。但有序不应该是一切,在互联网的例子中,有序成了每个人的al模型,利用人类的社交人性漏洞,让人们隔五分钟就拿起一次手机。解释一下上文和此处所说的人性漏洞,在远古农耕文明,社交是一件重要的事情,在小村落中,你社交过的每个人以后经常能遇见,而展示自身的强大、幽默、风趣能够在其中建立良好的声誉,利于自身的生存,也利于寻求配偶,所以自然选择进化赋予了人想要社交的心理,让人会在意自己在他人心中的评价,因为这关乎到他的生存。但在网络时代,今天评论过的人,因愤怒情绪而抨击的人,也许以后再也不会遇见,一天不间断得和某人聊天,是因为人类在进化时没遇到过这种情况,处于社交的本能,一直在聊天,但这没有意义。人是自然选择进化的产物,但是自然选择进化是很慢的(相比起人类的寿命),现代社会发展是很快的,自然选择反应不过来,这就产生了漏洞。表层的漏洞,例如以前需要大量体力活,而现在脑力活居多这样的漏洞很容易被我们所捕捉,通过主动健身等方式去消解漏洞。但是心理层面的漏洞,也就是人的行为动因漏洞,是很难发现的,al通过它的无数次模拟,正是发现了这点,利用了这点。
所以关键不是有序还是无序这样的二则难题,而是能不能认清自己的老哲学问题。于我而言,来到夕阳下的沙滩是为了吹吹风、平静内心的,就如同第一段的问题第一反应的回答:沙子是无序的,太阳是有序的。为什么?who car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