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机动战士高达】极地卫士----RGM-79D寒地型吉姆

2022-11-14 09:00 作者:神圣的斯巴达  | 我要投稿

在战争史中,环境的变化无论是对军队士兵还是武器装备的影响都相当之大。小则导致使用起来不方便,大则可能让部队失去战斗力。无论是名将拿破仑东征沙俄,还是二战时德军意图吞掉苏联,他们都遇到了名为“冬将军”的强大对手。

 

而时间来到宇宙世纪的一年战争时依旧也不例外。毕竟人在面对大自然的力量面前是如此的渺小。然而越是如此,人类征服自然的欲望也愈发强烈。这一点在泛用性兵器MS诞生后亦是如此。而GGM-79D的寒地型样式的开发便是意图和寒冷冬季对抗而诞生的。

 

但要说起寒地型吉姆,还是要先来说说RGM-79D,也就是D型吉姆。

 

RGM-79D寒地型吉姆


虽然在一年战争的后期,联邦军的MS也逐渐服役,比如先行量产服役的RGM-79[G]陆战型吉姆,或是初期的RGM-79吉姆。这些机体和扎古之间尚能战个势均力敌,两者之间也可以说是平分秋色。

 

然而MS-09大魔的服役也让联邦军遭遇了更难对付的敌人。除了拥有比MS-07B老虎更为厚实的装甲,更棘手的地方在于具备气垫推进功能,这也让大魔在重力环境下获得了更为卓越的机动性。而联邦军许多刚把MS拿到手的机师们尚不能做到完全熟练的操纵MS,因此无法更有效地应对新的威胁。而前线传出需要更高机动性MS的呼声也水涨船高。

 

驻守在北极基地的布朗小队的寒地型吉姆出动


当时奥古斯塔工厂的技术人员已经在着手研制RGM-79的高阶版本,面对前线的呼声,他们的解决方法也很简单:把RGM-79D这台新设计机体的推进器从2个增加到4个。换句话说就是直接提高推进力。毕竟仿制出兹马德公司费尽心思做出的气垫推进系统也不是一朝一夕说拿就能拿出来的,在权衡之下也只能拿出如此简单粗暴的方法。而且推进器数量的增加也代表着燃料消耗速度的提升,导致机体德续航时间也开始变短。但无论如何都让D型获得了短时间可以和大魔相匹敌的机动性。但是还有一种说法则认为推进器的背包是以RGM-79[E]先行试作量产型积木的推进器背包为基础设计而来的,喷嘴数量增加为4个,而且一年战争末期所研发的RGM-79C吉姆改也是采用了这一款推进器背包。

加岛勇第一次驾驶RGM-79D便直接用光束军刀捅穿了一台高战蟹


总之D型在月中旬开始生产,陆续供给给前线部队后,也接连造就了不俗德战国。在联邦机师日益成熟和经验累积的双重作用下,D型的评价也变高不少。部署D型也被视为对付大魔的一种方案,而且只要是吃过大魔苦头的士兵普遍都很喜欢这种机型。

 

像加岛勇所在的土拨鼠小队便被调配到了三台D型吉姆。这种新型MS被形容为控制系统没有变化,但提升了推进力和反应速度,随后也被称为是对付大魔用的机体。这也导致了其他MS小队一定程度上的嫉妒,不过很快加岛勇便用数据告知对方配发新型MS的代价是什么:那便是小队的高伤亡率。之后加岛勇的小队也驾驶着该型吉姆参加了众多战斗,直到他换装了蓝色命运1号机。

 

而RGM-79D的成功也让奥古斯塔开始着手研发以该机为母体的局地战用机型。而这才诞生了更为人熟知的RGM-79D寒地型吉姆。而至于以D型机体的基础设计继续发展出RGM-79G和RGM-79GS,那就是后话了。

RGM-79D


寒地型吉姆的目的便是为了搜集MS在严寒的极地环境下的相关运用数据资讯。虽然一年战争末期时,主要战场早已转战宇宙,但联邦军仍旧在未曾踏足的战区进行着新型武器的运用测试。最终寒地型吉姆只取得了极为有限的实战数据便迎来了战争的终结。但这款吉姆改型也意味着联邦军对武器性能追求的渴望,直到战后依旧不断投入研发资源,而且会一直进行下去。

 

在机体构造上,因为是以低温环境的地面战斗为前提来进行设计,为了避免机体发生冻结现象,因此配有防冷凝装置等多种防寒装置。毕竟在寒带区域,最大的敌人便是结霜和结冰,但联邦也对此有着相应的解决方案。比如预料到进气口可能因为结冻而无法开闭,因此在胸部上方和肩部均追加了换气口。

 

克拉克希尔湖畔进行运行测试的RGM-79D,使用的武装则是当时大量使用的90mm机枪以及盾牌


而为了在极地活动,寒地型吉姆安装了各种所能预想到的防寒措施,尤其是那些传统武器所没有的传动关节部位。为了避免结冰造成的故障,因此这些部位都进行了严密的防水、防寒处理。同时还采取了防止积雪堆积的措施,以避免在低温下发生故障。只不过和在一年战争中致力于在水陆两用MS开发的吉翁相比,联邦在这方面知识的贫乏,也是不争的事实。

 

 

头部的设计似乎和联邦军MS的特征一样,配备有两门火神炮。但是则考虑到使用环境必须处于恶劣天气和环境美因茨大幅强化通讯机能。毕竟在暴风雪等恶劣天气下,通讯也可能发生问题,所以寒地型吉姆配备了相当优秀的长距离通讯系统。头部右侧追加的杆状天线便是基于这种考量所做出的修改。而这种追加的通讯器材也占据了不少空间。所以火神炮是否采取完善的防寒措施目前尚不明确。

战斗中的寒地型吉姆


低温冻结对精密结构机械来说也是非常严重的致命伤。所以寒地型吉姆使用的机枪自然也是经过施加寒带规格处理过的机枪。采用实弹武器的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是寒地型吉姆是大气环境下使用的机体,除了光束武器在大气层内使用时有着威力衰减的缺点外还必须面对严苛残酷的环境,第二则是寒地型吉姆发电机的大部分能源都被用来供给给防寒装置。因此才会舍弃精密且耗能巨大的光束武器,毕竟在严寒环境下有着太多不可预期的因素。在选用武器时,可靠度才是第一标准。

 

作战行动中的寒地型吉姆


而选用的武装上除了传统的HWF GMG·MG79-90mm犊牛式机枪外,通常还会装备NFHI GMG-TYPE2 90mm吉姆机枪。前者作为霍利菲尔德兵工厂公司基于系统武装构想设计而成,属于在太空和地面都能使用的MS武装。虽然尺寸小巧,但也具有满足MS战所需的精度和威力。犊牛式的设计确保了足够的枪管长度,而声部的提把中还有着带有摄像机以及镭射传感器构成的盒型传感器系统,和吉姆自身的瞄准系统结合得以发挥高度的锁定目标能力。而后者则是诺福克产业独自研发的MS用电力运作式90mm机枪,有着联邦军武装中罕见的前握把兼横置式直式大型弹匣设计,在强身下还配备有榴弹发射器,而寒地型吉姆使用的便是施加寒带规格处理的机枪。不过这种机枪由于枪管长度有限,使得弹速较低,而且瞄准传感器模组设置在偏上段的位置,容易收到枪口焰的影响导致运用上有着一定限制。

 

寒地型吉姆所使用的吉姆机枪


虽然总的来说凭借吉姆的性能,想要在低温环境下发挥出光束武器的效能实在是力有未逮,但是在实战中,特别是吉姆机枪的火力不强也是实实在在的问题。

 

而寒地型吉姆的盾牌也是通用化,采取的是和其他吉姆一样的制式化盾牌,并固定在左前臂的挂架上。近距离格斗战使用的武装则是光束军刀,但是仅配备了一把。位置和其他许多吉姆一样,设置在背包的左上方。

 

战斗中的寒地型吉姆


因此有着彻底防寒处理以及具备高度通讯能力的本机在极地环境下确实展现出了优秀的作战遂行能力。对于擅长MS集团战法的联邦军而言,寒带型吉姆的性能已经绰绰有余。但是就算寒地型吉姆经过了各种防寒处理,但也不代表可以长度暴露在户外环境下任由风雪摧残。因此像在北极基地中的寒地型吉姆平常便会收容在地下机库里。

驻守在北极基地的布朗小队的寒地型吉姆出动


但是在一年战争期间,寒地型吉姆进行少量生产,曾投入到拜科努尔基地的扫荡作战,还有数台机体配备于北极基地。由于当时主战场已经转战宇宙,因此这种改型的实战数据也算不上多。

 

不过寒带型吉姆最为出名的战斗还是吉翁特务部队独眼巨人小队突袭北极基地的战斗。

 

被高战蟹所击毁的寒地型吉姆


当时联邦正打算在北极基地将NT-1送上宇宙,于是获知这一情报的特务部队独眼巨人小队开始对其发起奇袭。独眼巨人小队此时的配置为3台高战蟹以及一台魔蟹E。而联邦军对此的应对措施是派出驻守在基地中的布朗小队迎战,不用多说,布朗小队装备的便是寒地型吉姆。然而两台正面进攻基地的高战蟹便压制了布朗小队的寒地型吉姆,从而导致防卫部队溃散。而另外两台潜入基地内部的机体则被布朗小队暂时牵制住。潜入的一台高战蟹曾一度逼近发射场,虽然被防卫部队击毁,但守卫该基地的寒地型吉姆却近乎全灭。但无论怎么说这些寒地型吉姆还是完成了任务,牵制敌军直到NT-1成功发射。

 

然而话说回来,装备寒地型吉姆的布朗小队竟然以一边倒的颓势惨败收场。但这场惨败除了遭到对方奇袭外,双方的驾驶技术也差别过大。毕竟独眼巨人小队可是吉翁首屈一指的特务部队,因此有这种结果自然也不令人意外。

寒地型吉姆
寒地型吉姆
和高战蟹战斗中,由于被击中手部导致机枪命中自己驾驶舱的寒地型吉姆
和高战蟹战斗中的寒地型吉姆
和高战蟹战斗中的寒地型吉姆
和魔蟹-E战斗中的寒地型吉姆
击高战蟹的寒地型吉姆
战斗结束后的寒地型吉姆残骸
战斗结束后的寒地型吉姆残骸
RGM-79D,北美方面军,第18独立机械化混编部队涂装。该部队是为了在UC0079年12月执行夺回加州作战才临时编组而成。由在阿拉斯加基地受训的新人驾驶员组成,领取的机体便是D型。在12月15日展开作战后,为了支援主力部队负责攻击位于加州近郊的导弹基地。当时不仅击毁马杰拉坦克等7辆战斗车辆更抵达攻击目标完成任务。后来一直在北美作战。不过在UC0080年2月北美方面军重新整编导致该部队陷入半解散状态
RGM-79D,贝尔法斯特基地的第2 MS战团所属,贝尔法斯特基地作为联邦军在欧洲的重要据点,在79年12月上旬也正式编制了MS部队。这支部队配发到了D型,并参与了12月12日展开的新英格兰登陆作战。在大西洋舰队的运输下,后来从东岸登录北美,一路穿越五大湖西进支援北美方面军
在北极基地附近进行巡逻的RGM-79D的寒地型吉姆,虽然基地确切位置未知,但推测在格陵兰一带。毕竟为了更有效率的发射HLV一般会选在赤道一带,然而一年战争期间吉翁的大举压境也迫使联邦军通过北极地区来发射HLV
参加攻占吉翁的拜努科尔发射基地战斗的寒地型吉姆
土拨鼠小队的D型吉姆
作战行动中的RGM-79D
游戏中的寒地型吉姆


【机动战士高达】极地卫士----RGM-79D寒地型吉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