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爱情行为学(第一章5-6)

2019-08-31 20:19 作者:此在之玄  | 我要投稿

5、经典爱情理论

    在讲完了与爱情相关生物学及进化论方面的内容,接下来笔者将阐述第一章的最后两个内容,爱情理论。

    首先我们来说说经典的爱情理论。实际上,我们没有把爱情当做一门单独的学科去研究,通常只是放在心理学或者社会学上去研究和探讨,除此以外,还有一些传统的社会观念,同样也包含了在某些特定时期,特定地点,人们对爱情的一种看法。

    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提出的爱情理论,认为爱情由三个基本成分组成:激情、亲密和承诺。激情是爱情中的性欲成分,是情绪上的着迷;亲密是指在爱情关系中能够引起的温暖体验;承诺指维持关系的决定期许或担保。这三种成分构成了喜欢式爱情、迷恋式爱情、空洞式爱情、浪漫式爱情、伴侣式爱情、愚蠢式爱情、完美式爱情等七种类型。

    当然这是心理学家提出对爱情的一种建模,这个模型让我们很方便的去了解自己的爱情属于哪一种爱情,而每一种爱情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这里大致跟大家介绍一下这个模型的每个要素。

    首先是亲密部分,是两人之间感觉亲近,温馨的一种体验。简单说来,就是能够给人带来一种温暖的感觉体验。

    其次是激情,激情是一种“强烈地渴望跟对方结合的状态”。通俗地说,就是见了对方,会有一种怦然心动的感觉,和对方相处,有一种兴奋的体验。性的需要,是引起激情的主导形式,其它自尊、照顾、归属、支配、服从也是唤醒激情体验的源泉。 

    再次是承诺,即双方对共同生活的许诺与约定。

    以上三个要素共同搭建出了一个爱情三角,有些情侣之间亲密的成分更多,只有亲密与承诺,就会形成伴侣型爱情,只有激情与承诺就会变成愚蠢式爱情,当然如果三者都有,并且比较平衡,那就是完美爱情,如果三者都不具备就是无爱。

    中国式的爱情与婚姻中,老一辈中伴侣型会很多,新一代中愚蠢式或是无爱式的会比较多,这也是离婚率一直在上升的一个原因,因为激情而结婚的,因为跟爱情无关的客观需要而结婚,是导致离婚的重要原因。 

6、未来的爱情理论

    每个时代的人都有每个时代的特点,过去的爱情理论都是基于当时的社会环境所提出的,爱情的社会性使得爱情与这个社会环境及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什么样的社会早就什么样的爱情观念,这是无法回避的一个事实,所以在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爱情也在不断发展。

    虽然爱情三角论已经是比较完善而且又便于理解的一个爱情理论,但是随着社会文化的多元化,是否一定只有这三个要素,起码在中国,就不止这三个要素,中国式的爱情中还有两个家庭的要素在两个人的爱情当中起作用。在这个时代,谈一场没有人反对的恋情似乎成了当下恋人们所追求的极致恋情,以后完美恋爱还应当加上双方父母的亲密关系及两个家庭的相互信任。

    未来的爱情理论可能是身价,激情,社交圈,社会关系契合度,诚信,以这几个为主要因素,来构建出新的爱情行为模式及爱情结构建模。

    所有上述要素完美匹配的,大概才能叫完美爱情,只有社交圈与社会关系契合度高的就算是伴侣型;只有激情和社交圈的就是一夜情外加贵圈很乱;有身价有激情,就是愚蠢式;有身价有诚信就是空洞型。当然这些还要结合国情与社会现状做具体研究和调研,也许未来中国会有属于自己的爱情理论。


爱情行为学(第一章5-6)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